“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2022年09月05日11:28:31 宠物 1598

西南商报记者 赵蝶)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近日,布设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海拔2900米野生动物活动核心地带的红外相机,记录下了羚牛家族带着刚出生不久的羚牛宝宝们集体出游、觅食的场景,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近年来,这些生活在野外的“客人”们,已不止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了。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都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也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人类活动退出山林,水电站、矿厂等逐渐消失;保护区的面积扩大了;更多的保护站、更密集的巡护;山里的瀑布回来了,野生动物们也回来了。

对于这些野生动物你又了解多少?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精灵”们——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大熊猫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约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它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尽管人们对于大熊猫并不陌生,但我们在动物园、熊猫基地里看到的圈养大熊猫,和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大熊猫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在圈养环境下,大熊猫可以说是养尊处优,性格佛系温和,还常常做出不少逗人发笑的行为,十分呆萌、治愈。但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就仿佛是另外一个物种。

在野外,野生大熊猫们身上具有熊科动物特有的凶猛、力量和机会主义。每年三四月间为争夺交配权而战斗时,高大的冷杉树下,公熊猫们一边发出嘶吠,一边追打搏斗,这时的它们一改平时羞怯、温顺的性格。此外,野生大熊猫母亲,会在自己孩子幼年时,就教会了它们在荒野中生存的各种技巧。所以,在野外,野生大熊猫能展示出令人赞叹的生存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功夫熊猫”。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大熊猫受威胁程度已经从“濒危”降为了“易危”等级。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小熊猫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雌雄相似,不存在二态性。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小熊猫可不是大熊猫的小时候,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它尤其喜好在向阳的山崖或大树顶上晒太阳,四川人喜欢称之为“山闷敦儿”。2021年,小熊猫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英语:Snow leopard),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它的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在岩石堆中是极好的保护色,有“雪山之王”之称。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进而能够保护整个高山地区的动物区系和生态系统。随着大熊猫等“伞护物种”保护投入力量,其它同域分布的物种也可以同时得到庇护。雪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频频出现,也意味着这一区域的生态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保护卓有成效。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又叫扭角羚,隶属于偶蹄目、牛科(洞角科)、羊亚科、四川羚牛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四川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与大部分山地动物一样,有随季节迁移的习性,每年7月、8月,它们会爬升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发情求偶。不过,也有一部分四川羚牛会固执地留在一个海拔带不做垂直迁移。所以,在不同季节,从海拔900米到海拔3500米的山地,都能见到其分布。植物在低海拔的萌发以及9月份高海拔霜冻来临时,四川羚牛主要选择在低海拔的河谷杂灌林里和低山灌丛活动。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猴科、仰鼻猴属动物。在金丝猴中,分别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而川金丝猴则号称“猴界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彭州管护总站工作人员进行红外线相机数据收集时发现,位于回龙沟区域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了大量金丝猴活动的图片和视频,50余只“美猴王”现身镜头前,这样的场景极为少见。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岩羊

岩羊(学名:Pseudois nayaur),体型中等,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其体形而言,岩羊很像绵羊,不过它的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栖息在海拔2100—63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不同地区栖息的高度有所变化,但不见于森林及灌木丛中,有较强的耐寒性。岩羊主要以蒿草、苔草、针茅等高山荒漠植物和杜鹃、绣线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叶为食,取食时间不十分固定,白天常时而取食时而休息。

“偶遇”成常态“稀客”变“常客”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显成效 - 天天要闻

林麝

林麝(学名:Moschus berezovskii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于针阔混交林,也适于在针叶林郁闭度较差的阔叶林的生境生活。栖息高度可达2000—3800米,但低海拔环境也能生存。林麝视觉和听觉灵敏,遇到特殊的声音即迅速逃离或隐藏于岩石中。它们能轻快敏捷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倾斜的树干,站立于树枝上,还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起2米以上。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介绍,实际上,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野生动物远不止这些。近年来,工作人员多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镜头,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踪迹。与此同时,不少家住附近的村民甚至能与它们“偶遇”,这一现象也彰显了成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图片由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提供)

宠物分类资讯推荐

若狗狗有这6种迹象,说明它开始恨你了,别不当回事! - 天天要闻

若狗狗有这6种迹象,说明它开始恨你了,别不当回事!

很多人都说狗狗是“没心没肺的快乐修勾”,但养狗久了就知道——狗子记仇时,堪比宫斗剧中的女主!你以为它只会摇尾巴傻乐?错!它早就偷偷在记账本上写满“今日铲屎官罪状”……其实,狗子也会当“心机汪”,如果狗狗出现以下6种行为,别怀疑,它真的在恨你
暴打美国农场主,中国狂买巴西大豆! - 天天要闻

暴打美国农场主,中国狂买巴西大豆!

关税战第一棒,打痛美国农场主! 美国关税一下来,中国转头就向巴西订购了40船大豆,至少240万吨! 在这场中美关税战中,美国农场主已经成为第一批最大受害者。为什么?因为农业才是最....
宠物狗也能上学堂!“00后”店长开了家“宠物托儿所” - 天天要闻

宠物狗也能上学堂!“00后”店长开了家“宠物托儿所”

“豆包坐好,来,转圈,站好。”“你们都坐好,来,握手,你也握手。”4月11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武汉江岸区的这家“宠物托儿所”,“00后”店长李韵正在对宠物狗们进行站定、握手、拒食、餐前等待等基本口令的教学。这家开在武汉闹市区里的宠物托管店,是武汉首家中小型犬“宠物托儿所”,与其他宠物托管店不同的是...
到底有多少鹦鹉是活活吓死的?答案你意想不到! - 天天要闻

到底有多少鹦鹉是活活吓死的?答案你意想不到!

一位饲养者曝照被暴风雨吓死的虎皮鹦鹉该饲养者发帖子哭诉提醒大家,在所有的鹦鹉里,玄凤鹦鹉绝对是“胆小鬼”中的冠军! 它们胆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夸张点说,它们甚至可能被自己吓死! 只要有一丁点儿风吹草动,它们就会瞬间炸毛,二话不说直接起飞逃命,
湖北立法规定:烈性犬、大型犬不得进电梯 - 天天要闻

湖北立法规定:烈性犬、大型犬不得进电梯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赵贝 极目新闻记者11日从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湖北省电梯安全条例》将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条例是湖北省首部关于电梯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实施后将为加强电梯安全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电梯故障及事故隐患等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武汉一小区加装电梯(资料图)近年来,湖北省电梯...
养狗久了才明白,狗狗经常呜呜叫,原来是在给你这些信号! - 天天要闻

养狗久了才明白,狗狗经常呜呜叫,原来是在给你这些信号!

“半夜,我家狗子突然趴在床边呜呜叫,吓得我一激灵,结果它淡定叼来空碗——原来这货是饿到失眠了!”看到一位铲屎官的吐槽让我笑到肚子疼。狗狗的“呜呜叫”看似千篇一律,实则暗藏玄机!今天就来扒一扒狗子“哭唧唧”的7大潜台词,让你秒懂汪星人的内心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