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甘做引路人
——记唐河县郭滩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曲小红
带领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誓
怀揣少时的梦想,从锦瑟年华到不惑之年,22年时光中,这位80后女教师,用一腔赤诚固守三尺讲台,把自己的青春无悔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爱和责任教育并影响着学生,甘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她,就是唐河县郭滩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师曲小红。
认真辅导学生
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曲小红,女,汉族,本科学历,河南省唐河县人,1982年7月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南阳市第三师范学校,同年8月在唐河县郭滩镇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踏上了乡村教育的历程,她呕心泣血,勤奋工作,她爱生如子、兢兢业业,课堂上一缕缕师生情结,生活上一幕幕母子关爱,学生与她结下了深厚感情。她以校为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一干就是22年,她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矢忠教育,努力拼搏
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她从小就向往的职业。因为爱教育,所以她时刻像一名饥渴的旅人,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学习如痴如醉,任何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她来说都是灵丹妙药。从教期间,她从没停止过学习的步伐,紧跟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她撰写的教案年年被评为优秀教案,被作为范本供同事借鉴;她的作业、试卷批改更是精细认真,作业批改记录和试卷分析直指问题,剖析透彻,使用性极强。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作为班主任的她兼任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为了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每节课前她都要认真细致地备课,预设多种课堂效果,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小游戏、小竞赛、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她注重数学规律的应用,把艰涩的数学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她的学生普遍感觉听了她的课,数学变得容易了,很轻松就可以考到优异的成绩。面对学困生,她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除了亲自进行辅导外,还充分发挥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启动“小老师”一对一结对帮扶,达到了学生间的教学相长。
耐心给学生讲解
播撒爱心,铸就师魂
曲小红老师非常喜欢高尔基说的一句话:“只有爱孩子,才会教育孩子。”她打心眼里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做一名让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老师。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对学生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姐姐。在学校有事,我帮你们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她对学生说“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在学校的妈妈,是你们在学校的依靠,你们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来找我。”每年冬至来临,无论多忙,她都会亲手包上一大锅饺子,端到教室,亲手喂给每个学生。饺子虽少,每个孩子只能吃上两三个,但是在吃与喂的过程中,浓浓的爱萦绕全班,她和学生的心贴到了最近。她说:“看到孩子们抢着把饺子汤都分喝了,我的心很甜。”曾经有一名叫张岩的学生给她写信说:“班妈,您包的饺子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这句质朴无华的话说出了学生的心声,也更坚定了她把冬至节和学生一起吃饺子的事情坚持下去的决心。
她努力去做好一群群孩子的班妈,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每接手一届新生,她都会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她特别关注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经常和他们聊天、辅导,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愿意亲近老师,重燃学习的信心。
十几年前她班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这孩子母亲智障、父亲年迈,那时还没有扶贫政策,家长无法正常提供孩子的生活费,她了解情况后每周固定给这孩子20元钱,并鼓励她不要畏惧生活的磨难,只要努力,未来会更加美好。去年她班有父亡母嫁的女孩,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年迈的爷爷只能保证孩子的温饱,对她的学习束手无策。女孩敏感自卑,不愿意和老师、同学接触,数学基础薄弱。她就和这女孩谈心,鼓励她敞开胸怀和大家交流,赞扬她的每一点进步。慢慢地女孩的笑容多起来,在她和小老师的辅导下,女孩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今年她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精准扶贫家庭的孩子,这孩子满月起母亲就离家出走,几岁的时候父亲失去联系,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爷爷也在年内因癌症去世,他的奶奶体弱多病出行不便。她了解情况后,经常给孩子送衣服、鞋袜,鼓励他多识字、学计算,做积极向上的人。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真心付出换来的是一批批孩子同样深挚的爱。
聆听学生心声
小组合作,智慧管理
在教学工作中,她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勇于创新,注重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她在传统的小组分组管理模式中加入自己的创新,推行小组间的量化积分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热情,在教学中以课堂统一学习为主,同时实行“小小组”强化互助,针对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小老师”一对一结对帮扶,以优带差,实现学生间的教学相长以达到共同进步。“集体发力”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各科成绩突飞猛进,受到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她的小组管理方法也得到了各位教育同仁的认可,2021年春期,她受邀到源潭等乡镇进行班级管理的交流;2022年春期唐河县五小和郭滩镇第二中心小学进行校际交流时,教师们专门听取了她的班级管理方法,给予了一致好评。
“班妈”给每位孩子喂饺子
亲情陪伴,共同成长
曲小红老师常说“教育事业就是爱心事业”,学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朋友与伙伴,她与学生朝夕相处,分享快乐。
每天早上她提前到操场陪同学生一起跑步;三餐饭后和学生一起进班辅导;晚上到宿舍检查学生就寝情况,手把手教学生铺床叠被,教学生学习整理内务,提醒他们注意就寝安全;学生未按时到校,她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学生在校生病,她亲自陪同就诊。几年前有个学生深夜下床去厕所时不小心蹬空,腿被划伤,她一边送学生去医院,一边和家长联系。这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年迈的爷爷说第二天早上才能来医院。医生缝针时她抱着流泪的学生安慰鼓励,又在病床前陪着他输液到天亮,让天明后赶来的家长感动不已。
今年春期因为疫情封校管理期间,她陪伴孩子们定期洗头,协助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为了缓解孩子们的想家情绪和思想压力,她陪同他们定期进行核酸检测,陪伴他们在教室中观看励志电影;和孩子们谈心,鼓励孩子们坦然面对目前的形势,积极配合完成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并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孩子们换洗衣服和更换被褥的问题,顺利进行各项数据的统计,安然度过对抗疫情的日子。
给留守学生洗头发吹头发
德育引领,率先垂范
20多年来,她的精力全扑在了深爱的教育工作上。她的家就在郭滩镇上,但是为了方便学生随时能在学校找到她,多年来她一直带着丈夫和孩子在学校居住。家中大小事务由丈夫承包,唯一的女儿几乎处于散养状态;每逢父母生病,大多数时候是丈夫替她照顾。
2019年,她的父亲因恶性肿瘤住院。9个多月时间内,她父亲经历多次化疗,都是她的丈夫在病床前替她伺候陪护。她只在周末赶去照顾父亲,每次去还带着教案在病床前抽空整理六年级的数学类型题,为学生的检测做准备。父亲弥留之际,看着他一天天饮食困难、疼痛缠身,瘦得像纸片人一样,她心如刀绞。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年迈的父母非常依赖她。父亲盼望着她回家,每次只要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就要问是不是她回来了,每次她快要离开的时候,父亲都会情绪低落。
尽管如此,通情达理的父亲总是不停催促她赶回学校,不愿意让她因为他耽误一节课。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是:一个周日下午,她从医院出来准备坐公交车回学校,在医专一附院对面等公交车时,一转头看到已经极度衰弱的父亲在她老公的搀扶下站在医院门口目送她。那一瞬间,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她没有陪在父亲身边。父亲去世后,她把母亲接到了学校,她说:“母亲在身边,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更安心工作了。”
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把全部心思放在教学工作上,力争提高每一名孩子的成绩,鼓励、陪伴,一分分进步,一点点提高。周而复始的繁重工作,她的身体严重透支,多年来深受腰椎间盘疾病困扰,即便是腰疼得直不起来,冷汗浸湿衣衫,她仍借助黑板的支撑,坚持上好每一节课。长年的用嗓过度,前年临近寒假前她被医生诊断为疑似声带白斑,勒令立马住院治疗。后经专家会诊是严重的声带小结,她立刻出院回校工作,放假后才返回医院继续治疗。她说再多的病痛和疲劳在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都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让她以饱满的激情迎来新的一天。
指导学生整理内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华秋实,二十余年的倾情投入,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曲小红老师以真诚待人,踏实做事,无私奉献,赢得学生的敬仰,家长的尊重,社会的好评。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唐河县师德标兵”、“唐河县师德先进个人”、“县级骨干教师”、“唐河县最美乡村教师”等,个人事迹也被刊登在《知音》杂志上,今年更是被选为“南阳最美教师”候选人。
她热爱教育事业,能够给家乡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她感到无比自豪。20余载的教学生涯,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更加浓烈。追求永无止境,奋斗仍在继续。爱在左,责任在右。她说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在清贫而执着的岁月中,在艰苦而又平凡的岗位上,真正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红颜老去,青丝渐白,但是初心不变,始终保持对教学工作的一腔热血,努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