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走,4个好处和要点必须知道!


掌握正确的快走方法,在日常行走中便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如果让你票选出一项温柔的有氧运动,你会选择哪个?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健走


如果你担心跑步太累,或者散步达不到运动量,那么健走就适合你了!


而且它还特别适合肥胖、中老年人、膝关节有损伤、孕妇等群体。


温柔的它还悄悄给你的身体带来了改变~


经常快走的人收获4个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


长期快走能增强心肌收缩能力,锻炼肺功能,还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


>>>降低患癌风险


坚持每天以每分钟100~120步的强度健走约1.6公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疾病的治疗、恢复有明显益处。


>>>提高血管弹性


快走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慢跑相比,快走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控制血糖更为有效。


>>>预防骨质疏松


快步走时,重力和肌肉收缩的双重刺激能帮助人体维持骨量、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稳定性。



4个数据掌握快走要点


时长

每次运动至少10分钟,最好达到30分钟以上


国家体育总局将中等强度运动的感觉,描述为:“呼吸比较急促,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


为了测量步速,走路时可试着说说话:


如果能大声唱歌,表明步速太慢,强度不够;


如果感觉微喘,但可舒适交谈,表明步速适中,已达到快走强度;


如果气喘吁吁,不能轻易说话,说明步速过快。


步幅

快步走的步幅因每个人的身高有所不同,一般控制在65厘米较为合适。


65厘米大约是过马路时一步至少迈过一条白色斑马线的宽度。


心率

目标心率 =(220-年龄)的50%~70%。以 40 岁为例,运动后的心率应该为 90~144 次/分。


合适的运动量,是锻炼后微微出汗,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酸痛感消失,第二天体力充沛。


步频

快走时,步频可控制在90~120步/分钟。健走的步数可视个人情况而定:


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万步;


对青少年来说,每天1万步是起码的活动量,以保证生长发育;


对糖尿病人来说,不应简单通过步数衡量健身效果,而应通过时间把控,行走30~40分钟可达到最佳效果。



为您分享一套科学的“躯干走路法”


第一步:摆臂


走路的起点是活动肩胛骨和摆臂。手臂与其说是向后“摆动”,不如说是“拉动”,让被拉动一侧的肩胛骨,得到充分活动。


一旦肩胛骨得到运动,走路和跑步时都会感觉身体好像一下子轻松许多。



第二步:活动骨盆


通过摆臂拉动肘部、肩胛骨活动,联动效应会让骨盆自然前倾,腿部随着骨盆一起向前迈动。



第三步:着地


保持身体轴心笔直,脚尖一直朝正前方伸出,避免内八或外八,脚着地时要注意上半身落在腿的正上方。



第四步:重心移动


这步的关键在于,着地时脚跟要最先与地面接触,接着经过脚底外侧,最终完全接触地面的是第一跖趾关节。


这样可以使整个脚底进行重心移动,大腿内侧和小腿肌肉得到充分拉伸,预防脚趾外翻等问题。



完整走路方法↓↓↓



如果对你来说,健身很难长久坚持下去,那么健走就是一项绝佳的选择。


只要掌握正确的走姿和方法,在日常行走中便可以轻松达到锻炼的目的。



来源:四川社体

编辑: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