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食,有美景,昆山马拉松想在长三角脱颖而出,还得做好这些事

3月24日对长三角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大日子,2019年无锡、徐州、昆山三场重量级马拉松在同一天开跑。

单从比赛结果来看,三地马拉松都传来好消息:无锡马拉松有740名全程项目参赛选手跑进了3小时大关,这个数字创下了国内马拉松比赛记录;在徐州马拉松上,我国选手多布杰以2小时10分29秒夺冠,这也是近11年来中国马拉松男子选手的最好成绩。和锡马、徐马等老牌赛事一样,年轻的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以下简称为“昆马”)也传来捷报,赛事冠军成绩与首届相比提高了近10分钟。

来自肯尼亚的选手Tumdavidkip Plagat以2小时29分20秒的成绩勇夺男子全马冠军

虽然才举办至第二个年头,不过凭借极具特色的赛事组织和对跑者极度友好的赛道,昆马已经被评为中国田协铜牌赛事,今年更是吸引了共计10000名选手报名。昆马的特色在哪里?作为参赛选手,笔者在赛道上一探究竟。

两岸一家亲,赛事融入大量中国台湾特色

在国内,绝大多数马拉松赛的简称都与城市名称的简写相关,然而昆马却还有另外一个简称:“海峡马”,顾名思义,除了服务居住在昆山和长三角地区的跑者,昆马的目光还投向了我国台湾地区的跑者,通过一项体育赛事架起两岸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才是昆马的目的所在。笔者从赛事主办方了解到,本届比赛有513名台湾跑者参加比赛,中国台北选手雷理莎还以1小时25分06秒的成绩夺得女子半马亚军。

女子半程赛事亚军,中国台湾选手雷理莎

从比赛前一天领取装备,到主办方提供的补给品,昆马每一个环节都在向跑者展示大量台湾元素。昆山国际会展中心是昆马赛事的装备领取场馆,同样也是半程马拉松比赛终点和昆马嘉年华的举办地。在进入场馆领取装备时,笔者就闻到了场馆内浓郁的美食香气,仔细一看发现场馆之中还在举办台湾美食节,大肠包小肠、夜市蚵仔煎、卤肉饭等极具台湾特色的美食悉数登场。摊主老梁是台湾人,来昆山已经有八九个年头,从事餐饮行业,这次他带着“台湾臭豆腐”出现在嘉年华现场,“我们去年就来过,台湾美食我都会做,绝对正宗!”既然要吃,就要吃好,昆马还在赛道上给跑者提供了凤梨酥作为能量补充,更让跑者感到惊喜的是,完成全程项目的选手还能获得卤肉饭和珍珠奶茶作为赛后补给。笔者在全国各地跑过不少场马拉松,大多数赛事主办方都会在赛后补给中提供具有赛事特色的补给品,比如南京马拉松会提供真空包装的鸭腿,但是像昆马这样实在又大方的组织方,还是并不多见。

跑者完赛后到老梁小吃摊品尝台湾美食

良好的赛道环境,跑者拿下PB并非难事

力争创造“PB”(个人完赛最好成绩),是每一位马拉松爱好者都会定下的目标,合适的天气气温、相对平坦的赛道都更容易刺激跑者发挥出最好比赛水平。从官方给出的赛事手册来看,昆马整条赛道不存在大幅度的上下坡,平均海拔也在2米左右。为了让参赛选手跑出好成绩,昆马组委会还精心挑选了一批领跑者,只要依据自己的速度跟在合适的领跑者后面就可以轻松完赛。和很多跑者一样,笔者也在此次赛事中轻松跑出PB。对于跑者来说,完成比赛的同时还跑出PB,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对于一项年轻的赛事来说,“能跑出PB”更会极大地提升比赛的知名度,在未来吸引更多的选手参赛。

2019昆马赛道设置也充分展示了“美丽昆山”建设成效。赛道就像一条项链,串起了城市的“颗颗珍珠”,跑者一路途径夏驾河景观带、城市广场、亭林园、森林公园、大渔湾、体育中心等充满江南韵味和勃勃生机的城市景观。

赛道简单易跑,赛后服务也是细致入微。在全程和半程赛事终点,主办方都提供了专业拉伸和冰池泡脚服务。据笔者观察,大部分跑者都会在完赛后到拉伸区享受一下专业服务。这些细节也很容易提升跑者对昆马的好感。

昆马完赛拉伸服务区

想从长三角赛事中脱颖而出,昆马还要做什么

作为一项年轻的赛事,昆马还有地方可以提升。比如,未来或许可以考虑根据报名选手最佳完赛成绩细分出发区域。目前昆马起跑区仅仅分为全马、半马和健康跑三大块区域,10000名跑者同时起跑,画面虽然很壮观,但也容易造成跑道拥堵,这时候后排出发的高水平跑者要是想尽快赶到前面,就有一定困难。

除了起跑环节,最考验主办方赛事服务的就是赛道补给站设置。与国内其他马拉松赛事各赛段补给区域动辄超过100米相比,昆马的补给资源还是显得不够丰富,每块补给区域长度大约在50米左右,也没有提供能量胶和盐丸,很难满足高水平参赛选手需求。

当然,瑕不掩瑜。昆山为来自海峡两岸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长跑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赛事体验,相信每一位参赛者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