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人人争当“维护员” 共同装扮城市美

3月22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动员会议结束后,临港区迅速反应,针对会议提出的具体问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深入社区、商铺、企业,对照问题抓整改,主动发现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持续督办,科学落实人防、技防等措施,全力构建人人负责、人人出力的创建大格局,推动各类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1+10+N”工作机制随时督查

在汪疃镇永兴路东,垃圾已经清理干净,志愿者们还对老旧基础设施等进行了再提升;在蔄山镇温阳花园一区,电动车辆摆放整齐,“飞线”问题整改到位;在草庙子镇林泉社区,塑料垃圾全部清扫完毕……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在临港区落地,各镇根据区域特色分别制定不同的整改措施和提升计划。草庙子镇开展全域巡查,加强对路灯、垃圾箱、户外文体器材等公用设施日常管理养护,做好常态化监管。蔄山镇人口众多,商铺林立、企业集中,全镇共划分了44个居民网格、商业网格和专属网格,依托网格App,通过线上渠道,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在沿街“九小场所”、主要交通干道,汪疃镇重点针对乱停车现象,加强监督引导,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

当天下午,临港区“两城”创建督导检查专项工作组来到蔄山镇,全面了解该镇“两城”创建工作,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座谈会上,蔄山镇相关负责人向督导组汇报了全镇相关工作情况,双方针对目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现场研究解决方案。

按照当前工作安排,临港区层层压实责任,充分结合镇域特点制定计划,对标答题、精准发力,全面落实落细各项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为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临港区积极发挥村镇干部和网格员作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将“两城”创建融入日常工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工作中,临港区建立健全问题台账清单,寻找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处理,并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同时,要求各镇各单位主动对接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创建队伍,进一步探索“人防+技防”的创建模式,利用好市民志愿者和监控探头,尽最大努力办成事、办好事。

临港区将建立“1+10+N”工作机制,挂图作战、扁平化指挥、常态化督导,随时对创城测评点位开展专项督查行动,依托全区266个网格,建立全民创城机制,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行动,用创城“微网格”兜住群众“大幸福”。

28个小区改造助力环境升级

“今天风大,塑料垃圾捡一下”“这边栅栏修一修”“树下的落叶扫一扫”……3月23日,在草庙子镇嘉和社区,临港区建设局如往常一样组织物业和志愿者们,对社区内主次干道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这段时间,看到小区物业和志愿者组织了一场又一场文明停车、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我也想为社区环境美化出一份力。”“90后”志愿者田也悦说,她将用实际行动改善小区环境卫生,助力创城。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临港区建设局对地下部分供排水管网、路面白改黑、施划标识标线、部分围墙翻新等进行升级改造,小区“颜值”及宜居性明显提高。在建筑工地监管方面,紧扣建设工地整洁有序的工作任务,督促指导建筑工地在围挡上进行公益宣传展示,使工地围挡全面美化。

住宅小区是“两城”创建工作的基本单元之一。在嘉和社区,15处新建电动车充电棚安装完毕,即将投入使用,社区居民周晓琳为临港区建设局的快速响应点赞。

“‘两城’创建工作与我的业务工作紧密相连。我将积极做好28个小区改造工作,用好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工作机制,主动抓好小区中不卫生、不文明问题的发现和整改落实,为创城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临港区建设局物业管理科副科长韩冬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鹏雪/文 王威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