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的破产只是一笔18亿美元的到期债务,这家全美排名16位的银行,资产高达2715亿美元,18亿美元的债务占总资产1/100都不到。
然而雪崩往往只是一千小雪花引起的,以至于信息被披露后,发生挤兑现象,几个小时内就经历了从股价暴跌60%到宣布破产。
四大银行出现现金流危机
然而遭遇现金流危机的不仅仅是硅谷银行,美国四大银行同样遭遇了现金流危机。
早在今年2月,美国第三大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n)就出现了无法取现的情况。
而受到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美国民众在本周末纷纷来到银行门口取现,排起了长队。
3月11-12日,全美第五大银行富国银行连续两天无法取现,纽约富国银行门口排起了取现的长队。
3月11日,全美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被曝有479亿的未实现损失,而现在已经破产的硅谷银行未实现损失才150亿。
3月11日,美国普通老百姓在第一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门口排队取现,但是取不出钱。
目前,全美五大银行,只有花旗银行还未出现民众无法取现的情况。
上述四家银行的规模,跟我国四大行规模相当,总资产超过了8亿美元,总存款达5.8亿美元。如果一旦发生挤兑现象和债务违约,后果将不可设想。
要知道硅谷银行总资产才为2090亿美元,总存款1754亿美元,仅仅只是美国前五大银行的零头,却能掀起全球金融圈的大地震。可想而知,如果一旦美国五大行出现问题,后果不可设想。
而美国四大银行的资金链危机,罪魁祸首莫过于美联储的暴力加息,加息到4.75%的程度,足以把银行的现金流干崩,连四大银行都撑不下去了。
目前来看,硅谷银行恐怕将不会是个例,一方面是民众已经开始出现恐慌,一旦出现挤兑,哪怕现金流再充裕,也难免出现倒闭危机,另外一方面美联储降息时间恐怕还要等待一年以上的时间,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冬天。
美国民众诉苦工资无法取现
在推特上,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担忧和指责银行无法取现的问题。
一位洛杉矶网友写道:“40年来,我从未在洛杉矶布伦特伍德见过一家银行挤兑——这是第一家共和银行分行,站在雨中的人们。”
从图片中不难看出,哪怕下着大雨,美国民众仍然排起了长队,来到银行门口取现。
一位黑人网友则抱怨道:“到处都没有现金,甚至是美国银行。”
然而情况更加糟糕的是已经有银行连工资都无法取现了。
一位网友就写道:“wells fargo(银行名称)可以把钱给我吗?我可以保证我是一个很好的小消费者,我使用你的信用卡和其他的一切业务,请你把我的薪水还给我好吗?”。同时,该网友还配上了一个哭泣的表情包。
从美国网友的推特中不难看出,目前全美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挤兑现象,哪怕富国、美国这样的银行,都难逃资金流断裂危机。
十家银行恐步硅谷银行后尘
连美国四大银行都出现了挤兑危机,那么中小银行的生存情况则更加恶劣。
1月11日,《纽约时报》就列出了十家目前风险最为恶劣的银行。
纽约时报通过净息差这一指标来衡量有步硅谷银行后尘风险的银行。也就是在利息收入减去利息开支,再除以平均总资产之后,下述十家银行的净息差指标表现最差。
跟硅谷银行同在加州的第一共和银行、 西太平洋合众银行,以及侧重加密货币业务的Signature Bank等中小银行都面临很大的风险。
以第一共和银行为例,其存款业务主要来自富裕的个人客户。截至2022年底,第一共和银行共有1764亿美元存款,约占总负债的90%,其中35%的存款是无利息的,68%的存款没有保险。在美联储加息之下,储户有更多的生息投资渠道,而无利息的存款在市场风声鹤唳的情况也更容易发生挤兑。
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则是2008年的雷曼危机是否还会重现?
1月11日美国前财务部长萨默斯就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硅谷银行并不会造成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问题,08年的悲剧很难再次上演。
笔者认为,雷曼当年是在次级贷款衍生品上栽了跟头,但硅谷银行可以说还没有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主要还是因为被着急取钱的存户搞得焦头烂额,然后引发连锁反应,越来越难办。
而且,目前硅谷银行的接盘方似乎已经找到,硅谷银行倒闭的影响,恐怕很难蔓延到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