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太原起义第二天,山西民报发讨满檄文,学生军维持治安 10.30

133太原起义第二天,山西民报发讨满檄文,街上抢劫成风,学生军维持治安 1911.10.30

李成立据史料记录

太原城北门——镇远门。

30日,山西民报在这天报纸的第一版上用红色大号铅字发表了讨满檄文:

春雷动地,千年之醉梦惊回;旭日当初,万里之妖氛尽扫!盖救焚拯溺,不得已而见诸兵戎,而应天顺人,必如是方合乎时宜。厥惟中华古国,实为东亚盟主,土地甲于地球,人民多于列国。彼满洲者,人惟五兆,地限一隅,以游牧为生涯,恃凶顽之本性,乘我无备,驱兵以前。李自成流贼无谋,闻风奔窜,吴三桂逆臣背义,解甲迎降,遂使龙凤之郊,变为虺蛇之窟。于是贪生畏死之辈,认贼作父,争名趋利之徒,忘亲事仇,颂功德于虏廷,奉正朔于伪主,山河蒙耻,草木含愁。无事之时,吾民服劳畎亩,满酋则坐享甘肥;有事之日,我兵委命疆场,满奴则荣膺爵赏。英雄闻之而切齿,壮士睹之而寒心!是故洪天王奋臂一呼,响应风从,几遍天下,李忠王挥戈四指,雷轰电掣,将复神州。可惜当时士民,未沾教育,种族之义不明,竟然以汉兵杀汉兵,华夷之界不辨,甚至为胡虏而效死。或谓曾国藩功同诸葛,而诸葛匡扶汉室,何尝委质于胡奴?或谓李鸿章勋如汾阳,而汾阳翊赞唐裔,岂肯失身于夷虏?屈指罪恶,擢发难数!凡我同胞,速举义旗,光复旧物。倘有助桀为虐,杀之勿赦。檄到如律令!

【30日】白天,街上的秩序安定下来,但街上商号闭门停业,人们买不到生活物品,吃饭也成了问题。太原各学校学生和机关单身职员纷纷逃出太原回了原籍。士兵因出发在即,将抢来的财物,有的埋在地下,有的存放在小商铺内,还有不少人开小差回家去了。

当时有人骂道,山西革命军是土匪,不是革命军,哪有革命军抢劫的呀?

上午,农林学堂的学生举出代表三人赴军政府请愿,找见赵戴文孟步云徐一清等,提出召集各校师生协议制止焚抢的办法。军政府接受了这个意见,传令召集各学堂派人到谘议局开会。会上组成一个学生自治团体——省城学生联会会,推山西大学堂学生万宗藻、山西农林学堂学生郭登瀛为全会总代表,然后让太原各学堂的学生们到军械库领取枪械,派支应遴带学生队维持地方治安,分区轮流值岗,彻夜维持秩序。

同学们排队拿上原来的老瑟枪到军械局换新枪。一路上,看到商店铺行,门倒架空,寂无一人;街上抛弃的货物,触目皆是,马路壕里,到处倒栽着人;军械局门前,更是可怕,有许多只狗正在啃着死人,门口站的大刀队,刀刃有二尺长。学生们不禁有点儿毛骨悚然。

太原起义后,因叶复元是铁路人员,军政府就任他为正太路运输司令,当时,正太路人员逃走大半,叶复元就把同蒲路人员调来正太路,保证铁路运输畅通。叶复元还和姚以价娘子关的雪花山阵地勘查。

太原起义一个多月后的1911年12月4日,【山西劝业道】王大贞致袁世凯书:【站在他官僚的立场上,讲述了太原起义时的情况】

九月初七日【1911年10月28日】,晋省以潼关告急,中丞陆公【指山西巡抚陆钟琦】拨营往援,兼驻蒲州。是晚,分发子弹,限令初八【10月29日】拔队。讵料次日【29日】时甫黎明,忽闻枪声四起,即派家丁往探,旋据仓皇奔告抚署兵变。职道当以职署与抚、藩两署,均系毗连,赶即趋赴。未至抚辕,已有无数兵丁,阻不前进。折回绕道,街巷均有兵守,复不得过。途闻中丞陆公父子【陆钟琦、陆光熙】均被难。方伯王公【可能是指山西藩台王庆平】被拘咨议局。只得退归,保守本署。当拟电禀钧座,乃电线已断,城门又闭,人心惶惶,呼号奔走,枪炮之声,竟日不绝。迨至日暮,复见火光烛天,满城抢掠,凡殷实铺户,同时灰烬者,不下数百家,晋省精华,一旦消尽,曷胜痛惜。此初八日夜变起仓卒,及市面焚掠之大概情形也。

石荣暲也回忆说:“起义军派人将布政使王庆平、提学使骆成骧、劝业道王大贞接至咨议局看管。但王大贞数日后即释出。提法使李盛铎太原府知府周渤仍住署中,未予过问。太原省会治安,起义军政府派南桂馨同原有警察维持,初以陆军小学堂学生荷枪站岗,数日即撤去。”

张树帜在“山西辛亥起义日记”中说:

10月30日晚上9时,有巡城兵报告阎锡山,城外有土匪爬墙入城,阎锡山与张树帜率兵八九人,登城猛击,【土匪】鼠窜而逃。犹巡防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