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为研发青蒿素,不惜以身试药,却因领取巨额奖金备受质疑

现在这世道怎么了?

屠呦呦研发青蒿素,不惜以身试药。

而得到巨额奖励,却遭到质疑。

对此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什么是青蒿素?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当年日军带着大量鼠疫杆菌闯入我国境内,在我国土地上大肆虐杀中国同胞,并且还投毒。

使得成百上千人感染鼠疫,痛不欲生,甚至身体一天天的腐烂。

20世纪60年代,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开始参加代号“523”的国家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

任务来的时候,疟疾已经没有什么好药可治了,泛滥得比较厉害。

能再往后退吗?

不可以。

三年间经过数百次的失败。

直到有一天,屠呦呦翻查典籍,在《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看到了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目光停到了“绞取汁”三字上。

屠呦呦认为高温有可能会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

于是她降低了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

结果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甚至屠呦呦和组员郎林福、岳凤仙三人以身试药,最终证明青蒿素是安全的。

青蒿素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有人称,“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问世50年来,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是的,没错。

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是在屠呦呦功成名就之后,瞬间推上了风尖浪口。

原因是——给屠呦呦颁发了25万美元的奖金, 争议也随之而来。

甚至有人说:“不公平,不合理,与历史不符。”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人认为,这个荣誉是属于所有参与研发的科研小组,中国科学院发表的青蒿素工程名单中,屠呦呦排名第六。

即便个人荣誉来领,这个荣誉似乎不应该是屠呦呦上前去领。

但是我们理应也应该知道,诺贝尔奖一般是授予个人的,他们的评选标准和国内不一样。她能得奖,也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而这一次的评奖关键主要是看三个方面:

第一、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

第二、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

第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从这就可以看出她足以获得这个奖。 当时接受采访时,它还笑道:“这点钱还不够买半个客厅呢”。

当然她并没有把这笔钱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继续用在了医学研究方面。

但是你知道吗?

救了无数人性命的屠呦呦,他被全世界认可了,但不被中国院士认可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相关人士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有3点:

首先,无留学经历;

我们去观察她的个人介绍,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留学经历,这也可能成为一个限制条件。其实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赞同。

其次,国际期刊发文不足;

在以往“论文至上”的时代,没有论文作为评选支撑是很难获得一个高分的。

但我想说的是,都专心在科研上了,哪有时间去写什么论文。用这个时间去写论文,都已经研发出更多的成果了。

最后,不善于交际;

也就是说她一生都把时间用于了科研上面,而不是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其实近几年发生的事件,大家都心知肚明。

当一个规则变得死板时,就会有一些人为了谋取荣誉与利益而出现。

或许也有人尝试打破这个规则,但是就像在湖里扔石头一样,最终沉入了湖底。

虽然可以掀起一点波澜,但是作用不大。

但是对于屠呦呦来说这都没什么,她又不是靠什么院士吃饭。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得知,她只是想把科研搞好,造福人类!

当然不仅是她,还有很多科学家也是如此想的。

所以这是什么?

这才是真正的明星,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以及尊重!他们不贪图名利,只为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