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持!看看这份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个人财产”申报……

双流是一个

文化内涵丰富城市

双双近日就来到了

诸葛亮故居”葛陌陈列馆

今儿,就来聊聊

诸葛孔明的故事


在双流区葛陌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藏着“诸葛亮故居”葛陌陈列馆,这里有“中国古代官员财产及个人事项自主申报”第一人诸葛亮留下的许多故事,供后人缅怀追忆。


大家都晓得

诸葛亮

人物档案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蜀国后主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寻诸葛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他的发明及与他相关的物品:诸葛连弩、孔明锁、孔明棋、木牛流马、馒头、孔明灯、诸葛鼓火兽、地雷、搭桥枪等等,不仅如此,他的丰功伟绩也被后世通过典籍轶事典故和影视剧等方式传为美谈。


其实

诸葛亮一生

不光功劳盖世

还廉洁自持

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陈列馆

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


原文大意:

“当初侍奉先帝时,日用全靠官府供给,自己不再经商务农。我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家人和普通百姓一样从事种植和养蚕等农事活动,以此来维持生计自给自足。而自己吃的穿的都是朝廷赐封,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给我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放进去便足够,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清廉”二字诸葛亮体现得淋漓尽致,有《自表后主》表白其个人既不仰仗权势为个人谋取私产,同时对子女也从修身、养德方面教育。《诫子书》、《戒外甥书》立意高远,家风告诫子女、身边人志存高远、清心寡欲。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在葛陌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大门,展示着双流文史专家陈伟芳老师题写了一副“自表家财薄田只为躬耕计,行褒国史葛陌犹传姓字香”对联

葛陌社区干部群众希望把“诸葛文化”和“葛陌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发扬下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要像诸葛亮《诫子书》说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贪利

不聚财

使自己的灵魂净化

才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