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能挺过王室危机,成功处理家庭矛盾,在于家国情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22年9月28日去世,享年96岁,她年仅26岁登基,在位七十年,乃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在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对公众发表的演说:

“我向所有人宣布,我将奉献出整个生命,——无论长短,为你们服务,为我们所有人都属于的这个伟大家族服务。”

伊丽莎白二世表白对英国国民发誓,自己一生的生命无论长短,都为英国国民与整个英国国家服务。

可以看到,伊丽莎白二世是一个具备家国情怀的女王,她有着为民众为国家服务奉献的精神。在位七十年期间,伊丽莎白经历了二十世纪英国当代史的各种风雨,经历了战争、自然灾害、背叛、死亡、心脏病的考验、失去亲人的哀痛,也遭遇到许多王室危机,遇到了许多家庭矛盾。

可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伊丽莎白二世都能挺过来了,不仅不被灾难和危机打倒,反而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显得雍容华贵,这一切都在于她的家国情怀。

小伊丽莎白的童年

我们看看,伊丽莎白二世虽然出生在英国王室,含着金钥匙出生,顶着普通人艳羡的荣华富贵,可是刚出生时候就遇到了二战时候英国的王室危机。

虽然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公主,可是这个王位继承人捡来的。伊丽莎白二世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在1926年4月21出生,也就是在英国工人大罢工的风潮中诞生,当时她的祖父乔治五世国王在位。

伊丽莎白二世童年时候,称自己祖父乔治五世为。在王宫里,她度过了自己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由于她长相漂亮生性活泼,很受长辈们的喜欢。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漂亮的小公主将来是王位继承人。因为当时王位第一继承人与第二继承人的叔叔大卫与父亲都诞生了子嗣。

可是,命运的机缘还是让伊丽莎白从无忧无虑的公主转变为王位第一继承人。在1936年,祖父乔治五世去世之后,魅力四射的叔叔大卫继承王位,史称爱德华八世国王。

爱德华八世与妻子辛普森

可是,爱德华八世国王却是爱美人不爱江山,在登基不到一年后就宣布放弃王位,与他的爱人,离过婚的美国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宣告结婚,这也是英国君主制陷入失去民众信任的危机。于是,伊丽莎白性格内向、脆弱又毫无准备的父亲仓促登基,成为乔治六世这样,十岁的长女伊丽莎白就理所当然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据王室成员透露,童年时候的小伊丽莎白对这一切都是毫无准备,对自己成王储称为“可怕的一刻”。伊丽莎白的太祖母后来也回忆到,小伊丽莎白在被告知自己的新地位之后,当晚就对“上帝祈祷自己能有一个弟弟”,可以看到小伊丽莎白对自己成为王储是多么忐忑不安与惶恐!

之后,小伊丽莎白就被当做王位继承人培养。她在王宫接受教育,主修宪法史与法律,从地缘政治、宪法历史到宗教、法律和法律都有所涉猎。由于私人教师的教导,这也使小伊丽莎白知识渊博,颇有学问,在历史、语言、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能流利地讲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同时,她也与父亲一起阅读公文,非正式地与各国元首会面。

少女时候伊丽莎白的家国情怀

1939年,也就是小伊丽莎白13岁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遭受到纳粹德国的侵略,英国王室也经历了保家卫国、抵抗外敌入侵、免受亡国奴命运的战争洗礼与挑战。

这样,少女时候的伊丽莎白,也与父亲乔治六世一样,承担着作为精神领袖,领导英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侵略的重要责任,年幼的伊丽莎白也就这样树立了国家为民众奉献的家国情怀。

在战争来临时候,德国空军轮流轰炸首都伦敦,英国王室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轮流轰炸几次。有一次也是小伊丽莎白在睡梦之中被侍从叫醒,然后在地下室躲避德军的轰炸。但面临着危险,伊丽莎白与父母一样,都是坚守在白金汉宫。

伴随着战事的吃紧,英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战时保护民众的措施,如让儿童离开城市,前往偏远的地带躲避轰炸,小伊丽莎白与妹妹也被疏散到了温莎城堡。之后,有人建议把两位公主都转移到免受战火的加拿大,以免发生意外。

可是,当时英国的王后,也就是公主的母亲说:

“我不离开英国,我的女儿就不会离开英国;国王不离开英国,我就不离开英国。国王是永远不会离开英国的。”

就这样,小伊丽莎白与英国王室在战争的时候,与民众都是生死与共。

在1940年,为了安抚无数由于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儿童,伊丽莎白在电台发表了她人生第一次公开讲话

在这里,伊丽莎白表明与英国军民同在的决心。她也用自己行动,表明自己与军民一起保家卫国的决心。在1945年时候,刚成年19岁的伊丽莎白就说服了父亲乔治六世,允许她参战,打赢这一场反对纳粹德军的入侵。

为此,她加入了“本土防卫妇女辅助队(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 简称ATS)”,注册为第230873 号入伍士兵,在伦敦受训为一名军用卡车司机与一名机械师。

在七月时候,她从一个二等兵晋升为初级指挥官,学会了拆卸、修理和重新装配发动机,以及更换轮胎,以及驾驶自己工作的每一种机器,如卡车、吉普车、救护车。她这个汽车维修兵,媒体称赞她为“汽车修理工公主”。

要知道,伊丽莎白公主加入的ATS,虽然是不允许持枪的女兵,但是工作却是非常危险。截止到1945年6月,英国各地一共有大约20万ATS成员在国内前线与许多海外战区服役,在二战时候,一共有335名ATS妇女被杀,更多人受伤。

伊丽莎白一直为这一段当汽车修理工的经历感到自豪,称自己克服了以前缺乏自信的缺点,更是认为自己能深入到军民之中,与民同在。

伊丽莎白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在登基当女王时候,更是强烈体现出来。

女王登基时候的家国情怀

1947年7月9日,伊丽莎白公主与远房表兄、希腊和丹麦亲王菲利普·蒙巴顿中尉(现为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订婚,同年11月20日结婚。这场婚礼给了二战后百废待兴的世界一个希望,也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向全国直播的王室婚礼。

在1956年2月6日,56岁的乔治六世不幸因病去世,正在非洲肯尼亚访问的26岁的伊丽莎白只能中断访问回国,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之后,在加冕典礼上,伊丽莎白二世对国民发表演讲:

“请你们共同向耶稣祈祷,让我拥有智慧和力量去履行我将要许下的承诺,我将用我的一生忠诚地服务于上帝和你们。”

之后,女王在位的七十年,一直到去世,一直都是履行为英国服务的承诺,就是这一种服务精神,使得女王能挺过各种风波、挫折与王室危机。

我们看看女王在位七十年时候,面临的风波与王室危机:

第一,在1956-1966年,大英帝国的终结

二战使英国在世界影响力衰退,战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纷纷寻求独立。在1956年6月13日,英国从苏伊士运河撤走最后一批军队,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地区长达72年的占领也就这样结束了。英国由此也面对二战胜利后的政治危机,伴随着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以及英国海外殖民地追求独立,大英帝国的版图开始分崩离析。

英联邦的国家,如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承认英国女王是国家的最高元首,英国女王也定期派遣总督为女王的代表,在名义上管理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

英联邦乃伊丽莎白为英国做贡献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如她在2009年说的:

“英联邦不是一个肩负使命的组织。它是一个机会,让其人民携手合作,以实现对问题的实际解决。”

这也是表明,伊丽莎白女王作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元首,与英国海外殖民地国家人民一起共同解决难题,更是一种为属于英联邦民众服务的奉献精神。

第二经济危机时候承担纳税人责任

1973年11月,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使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也相继卷入。这一场经济危机在1975年下半年达到最低点,之后经济转而回升。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英国的财政状况恶化,王室的经济丑闻也被社会各界媒体关注。当议会委员会在舆论压力下对王室的费用展开调查时候,才发觉女王没为自己的收入上缴过一分钱的税收,更没有上缴遗产税,这一切也源自于君主立宪制下王室享有的特权。

伊丽莎白二世在舆论对王室谴责的压力下,也看到作为王室代表交税对英国国民形象的重要意义,于是也主动上缴遗产税。于是,在1972年,女王也用自己的私人收入把所有的税款都补齐了,平息了舆论风波。可以看到,这一次王室危机也是伊丽莎白二世出于对国家奉献的家国情怀度过的。

第三解决戴安娜的王室家庭矛盾

除了国家危机,伊丽莎白二世作为一个家庭的妻子、母亲、以及孙子的祖母,也与普通家庭一样,有着许多理不清解还乱的家庭矛盾。

在家庭生活中,伊丽莎白二世曾经把1992年称为“恐怖的年代”,因为在这一年她的王室家庭惨遭诸多丑闻。在那一年,王储查尔斯王子与情人卡米拉的电话录音曝光,两人“卫生巾裤裆”的地下情成为路人皆知的事实,王室颜面无光。

之后,女王的女儿安妮公主离婚之后又再婚。在这一年,她的小儿子安德鲁王子也与妻子莎拉分居,可谓是家庭矛盾事情频繁爆发,多事之秋。

查尔斯与戴安娜的不幸福婚姻在1996年正式宣告结束,却没给备受媒体困扰的王室带来宁静生活,戴安娜始终都是记者与相机追逐的焦点。之后,在1997年伴随着戴安娜在一场车祸中香消玉损,英国王室成为媒体猛烈攻击的焦点。

当时,英国民众在王室聚集的肯辛顿宫与白金汉宫的栏杆下摆放了悼念戴安娜的毛绒玩具、花束、吊唁字条。戴安娜的粉丝,认为造成这一切悲剧在于英国王室,于是流言纷纷,英国王室被架在火上。

在戴安娜葬礼的那一天,伊丽莎白二世发表了电视讲话,赞扬了戴安娜王妃为民众奉献的慈善事业行为,也在宫中面前流露了自己的个人情感,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儿媳妇,对她的离世感到哀伤。

在丧礼当天,在戴安娜的棺木经过白金汉宫之前,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亲自低头鞠躬。要知道,女王贵为英国的君主,是从来不对任何人鞠躬的,对戴安娜灵柩的鞠躬,也是代表她对昔日媳妇从事慈善事业的敬仰。

当天,白金汉宫也为戴安娜降下了半旗。王室这些破天荒的决定也消除了大半英国民众对王室的敌意。英国民众由此看到了英国女王尊敬晚辈,敬仰戴爱娜为民服务的慈善家,以及富有同情心的长辈形象,缓解了与王室敌对的情绪。就这样,在家庭矛盾引起的王室危机面前,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也是用家国情怀,在公众面前缓解了民众与王室的敌对情绪。

第四平和解决家庭矛盾

女王晚年家庭矛盾事情多多。但是在家庭矛盾面前,伊丽莎白二世总是持着家国情怀,以希望弥合分歧,凝聚家庭,用以助益国家。如在查尔斯王储与情人卡米拉上,虽然女王一开始对卡米拉这个儿媳妇不感兴趣,也是比较反感。但是在长子查尔斯的坚持下,弥合分歧,最终于2005年同意了他们的婚礼。

又比如女王的安德鲁王子持续发酵的性侵案,还有不断给王室“泼脏水”的哈里王子夫妇,更是令整个英国王室都是焦头烂额。在王室家庭面前,年迈的伊丽莎白女王都是一次次站出来主持公道,在风口浪尖中挽救英国王室声誉。这与英国的政治理念相呼应——“日不落”的辉煌没了,但国家体面与尊严需要时刻维持。

所以,不少人也认为,主要是女王维持英国的国家体面与尊严的家国情怀,维护着英国的君主制。如果没有女王主持公道,英国王室内部的变数将更加层出不穷。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虽然走了,但是在96岁的人生岁月,70年的王位生涯中,也兑现自己还是一名年轻公主的誓言与承诺。虽然饱经岁月沧桑,但伊丽莎白非凡的风度与风采从没动摇过,这为她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尊敬与爱戴。

 此外,伊丽莎白二世还带领王室逐渐变革,期望更贴近民众。当世界在她周围发生变化时,女王将王室传统和世界进步结合起来,威廉王子的话说,“设法让家族与时俱进”。 

结语: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伊丽莎白二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定海神针”。在君主立宪制下,伊丽莎白都是恪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约束的本分,不参与政治斗争,但却是非常慷慨有人情味,与人民同进退,也发挥君主精神领袖的角色,在英国面临重大抉择时候,起到“安定军心”的作用。

如在脱欧的不确定前景困扰英国的时候,她表示“即使是一小步前进,也能带来大大不同”,在英国深陷新冠疫情时候,她鼓励民众“永不放弃,永不绝望……”

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伊丽莎白二世不仅是高高在上的王室领袖,也是一名平民化的“老祖母”。她慈祥、淡然,也曾无数次打破传统,不再承担一个严谨、保守的皇室“代言人”角色。

在许多方面,她是一张空白的画布,人们将理想中的幸福与希望、爱国主义与自豪感投射在女王这一张画布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就是一种献身与奉献的家国情怀,使她成为世界历史上一名永垂不朽的君主,将会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