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第224天,普京很烦,乌军反攻强势,俄军打得实在太菜了

俄乌冲突来到第224天,红利曼和赫尔松两个方向的局势对于俄罗斯均十分不利,俄军在冬季来临之前可能要失去更多的阵地。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宪法法案,俄罗斯联邦的疆土将迎来2014年以来的又一次扩张。

首先还是得唠唠红利曼方向的局势。

正如军机图此前的分析,红利曼失守引发了多诺米骨牌式的连锁反应,乌军在夺取红利曼之后沿着热列别齐河扩大战果,将前线整体往东侧推移,同时北线的乌军在库普扬斯克方向往南发动攻势,意图与红利曼方向过来的乌军会师。到10月3日中午,乌军在卢甘斯克州北线取得全线推进,克里米纳北部方向的重镇斯瓦托岌岌可危。

▲10月3日卢甘斯克州西部战场态势图

就目前俄罗斯国防部的反应来看,克里米纳和斯瓦托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如无意外伏耶伏迪夫卡、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这几个今年夏季耳熟能详的要塞也将在近期重新回到乌克兰军队手中,悬念仅在于俄军防线会退到哪里——沃罗涅日州?顿河畔罗斯托夫州?

赫尔松方向的形势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安德里伊夫卡和伯斯莱夫两个方向的战斗非常吃紧,乌军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但填线的兵力源源不断,俄联军抵挡得非常吃力,南线整体战线移动趋势是乌进俄退,刚刚公投入俄的战区内亲俄居民可能在乌军收复失地之后面临被清算的风险。

总的来说,俄军在公投结束之后有些兵败如山倒的感觉,之前南线和北线一起推,现在是北线和南线一起退。

战线有退有进这确实没错,但是像红利曼、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这些重镇,拿下的代价非常惨重,如果拿下再弃守之后想要再卷土重来,那么付出的代价可能要翻倍,因而弃守的决定应当非常审慎地评估之后才能做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让弃守成为唯一的选项。

另外,俄罗斯国防部今年夏季在利西昌斯克一役中没有做出决策一鼓作气将乌军全歼实在是埋下了太多雷,10月等着一个一个爆吧。

虽然乌军反攻强势,但是俄军的真正实力到底如何,能不能击溃乌军,这个结论还得再等等。

第一,俄罗斯杜马现在刚刚通过乌克兰东部四地的法律地位,这意味着俄军在此之前保护乌克兰东部四地还缺少一些法律基础,现在的话俄罗斯已经具备向乌军宣战的理由,一旦宣战,意味着俄罗斯可能采取无差别轰炸,试想,如果乌军都钻到了红利曼、利西昌斯克等地,俄军来一波集群轰炸,乌军损失的多大。

当然,如果乌军还能继续进攻,而俄军依然拿不出什么法子,那就真的证明俄罗斯实力不行了。

第二,俄罗斯部分军事动员才刚刚开始,很多新兵需要接受必要的军事培训以后才能上战场,这意味着俄军大概会在冬季来临之前才能有大批的增援,届时俄罗斯能不能发动大反攻还得拭目以待,但是在此之前如果接连丢掉军事重镇,那俄军的士气会是一个问题。

第三,现在乌克兰为何抗击俄军,实际上国内经济已经基本停滞,而对于俄罗斯而言,普京还是想利用有限的军事投入来完成既定目标,眼看无法吞下更多的乌克兰地盘,俄罗斯显然想要收手。这样拖下去,欧美的压力会很大,因为支援乌克兰军事武器装备是一方面,大手笔扶持乌克兰经济也是一个巨大消耗。

不得不承认的是,近期俄罗斯这仗打得实在太菜了,菜到什么程度呢?连埃隆·马斯克都看不下去了。

▲埃隆·马斯克预测的俄乌冲突最终结局及网友投票结果

埃隆·马斯克日前发推公布他对本轮俄乌冲突的结局预测,马斯克预测的俄乌冲突结局要点如下:

○公投入俄四区在联合国监督下重新进行公投,如果公投区居民同意,俄罗斯走人。

克里米亚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因为1783年以来就是如此(都怪赫鲁晓夫)。

○(乌克兰)承诺保障克里米亚半岛的供水。

○乌克兰保持中立地位。

截止10月4日7时,有近190万网民参与马斯克设置的投票选项,结果有62%的网民不赞成马斯克的预测,另外37%的网民支持马斯克的预测结果。

▲乌克兰驻德国大使安德烈·梅尔尼克火力全开怒喷马斯克

马斯克的这一预测成功地同时激怒了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

乌克兰人自然不会同意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的一部分,而且最新的战局让很多乌克兰人看到了希望,乌克兰国内相信乌军收复克里米亚的人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驻德国大使安德烈·梅尔尼克甚至不顾外交官形象直接“F二连”爆粗开怼马斯克。

俄罗斯人对马斯克的预测也不认同。

克里米亚在俄罗斯的认知里是“自古以来”的级别,对俄罗斯人而言克里米亚重新回到俄罗斯怀抱没有任何异议,其地位自然也不需要重新讨论。

至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供水问题,对俄罗斯而言毫无疑问拿下赫尔松才是最安心的解决方案,俄罗斯不指望这一仗之后乌克兰还能保障对克里米亚的供水,唯一的办法就是拿下赫尔松。

马斯克的预测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补充的那一句是没错的——在俄乌冲突大结局到来之前,还会有很多人会因这场战争而死。

乌克兰虽然在反攻,显然付出的伤亡代价远远大于俄军,俄军现在是能丢武器,绝对不能丢命。虽然经常传出俄罗斯武器装备被俘获的消息,但是很少有俄军规模化的部队遭遇打击。显然,乌军的进攻能力还是集中在对固定目标的争夺,对于俄军的转移歼灭能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