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就能安心?出国买对旅平险关键4问

有人说保险就像光明灯:有点没事,没点可能会出事。如今网路投保方便迅速,不到5分钟,设定个人资料、旅程与额度,就能完成投保。但有4个投保前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旅行者在出发前快速把「该点的灯点亮」。

出国前,许多人都会多买份「旅游平安险」(以下简称旅平险),以防到了异地发生意外,多份保障也比较安心。

但旅平险该怎么买?除了心理效应外,实质上又能带来多少权益上的保障?透过以下4个问题,立刻掌握。

Q1为什么要买旅平险?

A:旅平险不能只是临时抱佛脚,还要平时规划。

「要不要保旅平险,是个假议题,」安睿保险经纪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正弘直言:「你在国外遇到的状况,其实在国内也会遇到。为什么旅游时,要特别为了这3~5天再买一份保险?」

许多人没注意到,如果平常就有意外险与医疗险的规画,在海外一样能提供保障。邱正弘澄清,旅平险虽然看似便宜,但其实没有一般人想像中划算,「旅平险一个月的费用,最高可以跟你平常的一年保险费用差不多,」他解释,「所以从预算角度来看,除非是临时出国,若能将旅行与平日所有保险一并规划,才是最划算的。」


Q2跟谁买,有差吗?

A:业者大同小异,但寿险、产险差很大。

许多人都有到了机场,才临时想到要买旅平险的经验。不管是在机场大厅投保,或是透过网路搜寻,各家保险公司产品琳琅满目,甚至还可以利用自动投保机,到底怎么挑才划算?

「如果已经到了机场大厅,其实跟谁保没有太大差别,」邱正弘解释,各家业者在费率设定上,都是经过精算结果得出,基本上大同小异。「当然,在机场投保肯定比网路投保来得贵一些,虽然一般人不一定能感受到差距,」他指出。

即使费率大同小异,但寿险公司与产险公司却不同。寿险保障对象是「人」,产险的标的则是「物」,因此,虽然旅游平安险内含的意外险与医疗险,在寿险与产险都买得到;但针对行李或是班机的旅游不便险,就只能在产险公司购买。

另外,在费率上,同样的天数与内容,寿险通常会比产险来得贵。邱正弘分析,原因在于寿险有所谓「保证续保」,也就是不须重新填写要保书,不论状况好坏,只要缴费,就能维持保障内容,因此费率较高。对于旅平险这种短天期的险种,纵使没有续约需求,但在保费费率上确实会有影响。

此外,许多消费者都有刷卡买机票的习惯,除了可以享有里程数累积或折扣等优惠,通常也会附上一定额度的旅平险(或称飞行安全险)。但要注意的是,除非是等级较高的卡片,例如商务卡或是无限卡,以及公务人员国民旅游卡,不然一般信用卡保障仅限「公共运输工具期间」,也就是在飞机上的时间。

旅行部落客、同时也拥有保险业务员证照的倩儿建议,一方面,卡友要厘清保障范围,不要忽略自己的权益;另方面,规划时,考虑既有保险、消费附加保险与旅程特性后,再就尚存缺口做整体规划,会比较完备。

值得注意的是,考量到寿险与产险的差异,除接受既有「套餐」,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预算或需求搭配投保。


Q3投保后,真能获完整保障?

A:谨记「买3送2外加1」

要确保旅行途中可以得到完整保障,保险达人刘凤和建议,可以记住「买3送2外加1」的口诀:所谓「3」指的是「意外险(主约)」与「伤害医疗险(附约)」及「海外突发疾病医疗险(附约)」;而「2」代表「海外紧急救援」与「旅游不便险」;最后的「1」则是一般刷卡买机票附赠的「飞行平安险」。

然而,小资族在成本考量下,刘凤和确实遇过有人要求少保一些,多省点钱。

「当然可选择性投保,但如果遇到特定状况,理赔可能会出现争议,」刘凤和分析,「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不巧只有你一个人遇到,其他团员都没有发生,那么很可能就无法得到意外险理赔;若偏偏你又没有保意外医疗险,就落得两头空。」

换句话说,如果小资旅行者预算有限,先要确保每个项目都涵盖到,以免保障出现漏洞。另外,旅途中还是尽量减少危险性较高的行程,或是选择天候或卫生条件较能适应的国家。

漏洞补齐后,刘凤和建议,下一步可考虑用便宜的工具让保障「无痛升级」,例如加进飞安险。刘凤和分析,虽飞安险的保障范围只限飞航期间,「但因为价格便宜,得到的理赔也相当可观,对保户来说,相当划得来,也是一般业务员不会卖的内容。 」

「若前往欧洲,则要留心申根保险,」倩儿指出。申根保险指的是申根公约国要求,到申根国旅游须购买「旅游医疗保险」。虽然2011年欧盟对台湾免签,申根保险不再是入境必要条件,但各国有权视情况裁量,「还是有可能因没有申根保险而被海关刁难,」她提醒。因此仍建议投保,并索取英文投保证明。

除此之外,针对购物族,理财网站Money101台湾董事总经理周纯如指出,部分信用卡在购物时会附加「全球购物保险」,当消费者在保险期间内买来的物品遭窃、被抢或遗失时,信用卡合作的保险公司会提供赔偿。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般普卡、金卡等初阶信用卡并没有这样的保障;此外,可获赔偿的金额,甚至赔偿的次数、条件都有限制,例如已投保的物件、贵金属、珠宝或是烟酒等消耗品,或是海外购置不动产等,都不在理赔范围内,并非「赔好赔满」。


Q4保险额度该如何设定?

A:先预估可能需要的医疗费用,再回推保额。

花了一大笔钱出国旅游,再花几千块买保险,还不一定用得到──这是消费者常见不愿好好规划保险,或是一律只保最低保额的原因。

刘凤和忍不住呼吁,旅平险的额度虽然并非愈高愈好,但在预算允许的前提下,最忌只保最低保额:「尤其对于短天期旅游,200万的保障与1000万的保障,保费可能只有数百元的差距。」然而万一真要派上用场,保障落差却很大。

邱正弘建议,如果是3~5天的旅程,意外险至少要有500万,如此,当中的意外医疗险最高可保到50万,足以支付国外发生的医疗费用。

当然,如果平时已有意外险与医疗险规画,未必需要再额外添加额度,「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多少就保多少。」

尤其如果与年长者或年幼孩童一同旅游,根据各家的年龄级距,可能会有保额限制。以明台产物保险的旅平险为例,20足岁~65岁最高投保金额可达1500万,但如果是66~75岁,降至500万,76~80岁,则为200万。也就是说,投保前应该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身体状况,才能为最坏的状况做好准备,这也是保险最根本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美、日本与加拿大等国家医疗费用较高,不过海外医疗保费也会自动提高1.5~2倍,这是投保前应该询问清楚的事项。

保险是不是光明灯?这个问题可能见仁见智,但毫无疑问,懂得聪明保险,虽不一定能「趋吉」,至少可以在「避凶」上提供缓冲。

因此,无论是保险,抑或其他财务规画,就算网路科技再发达,都不要把「便捷」当「随便」,忽视了其中的眉角。

海外打工、环游世界一样要买旅平险吗?

除了短期海外旅游外,许多年轻人也会挑战超过半年,甚至一年的海外打工旅游或「gap year」。

不论是在单一国家蹲点、多国巡回,甚至环游世界,邱正弘提醒,如果有长期在外的准备,就不要拘泥于旅平险,而要重新规划保险,「绝对不能只讲什么该买、不买,而是要看需不需要。」

旅行部落客、拥有保险业务员证照的倩儿,在2013年曾离职1年,与先生在海外旅行。她建议,对不只落脚1个国家的旅行者,可针对部分行程提高额度。

「当时去日本、欧洲与东南亚,医疗是我们最注重的项目,因此我们买的是1年期的意外加医疗保险,」倩儿分析。他们同时将在欧洲的2个月期间,特别拉出来另外安排,增加意外医疗、海外突发疾病与紧急救援的额度。

理赔要顺利,4个眉角要注意

1.文件准备好

如果在海外受伤,至少要取得医院诊断证明书与收据,如果伤势涉及筋骨,也可以要求提供X光片。此外,应该与当地医生沟通,清楚注明症状与病因,以免理赔时发生争议。

2.注意过往就诊纪录

要顺利得到理赔,除了当下搜集足够证据,出国前也要注意。刘凤和指出,过去有些人习惯预先到诊所拿药,但如果因此留下看诊纪录,可能让你无法以同一项病因拿到理赔。

3.当地就医不要等

如果在海外旅游途中受伤或是生病,一定要在当地就医,以证明你的受伤发生地确实在国外。取得证明后,就算回到台湾已经过了保险覆盖期限,还是可以沿用保险内容,申请理赔。

4.住院、急诊、门诊大不同

不论是「伤」还是「病」,如果看的是急诊,甚至住院,理赔额度与门诊可是大不同。通常一位25岁的成人、旅游5天,意外险保额1,000万,住院保额最高可以到100万元;但如果挂的是门诊,最多1万元。虽然并非因此鼓励挂急诊或住院,但在保额上的差异仍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