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生大事》——不尊重角色的导演不是好编剧

朱一龙有着想成为演员的意志,表现算不上亮眼,至少不差。差的是导演和编剧,好在他们是同一个人,这导致我的题目竟然不是完全的胡说八道。

影片开场给人期望很高,如果重心顺着殡葬行业走,辅以亲情戏,本可以是低配版《我不是药神》。但是以亲情为主线辅以殡葬行业,影片只能是俗套的合家欢。

影片有不少硬伤,最致命的有两处。

三哥私下将小文送还未经证实的小文妈妈,这个行为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考虑到小文已经办理了正式领养,这个行为甚至涉嫌违法,如果再考虑到三哥是有前科的这一点,就非常危险了。不知道创作者是不是为了强行煽情而有意忽视合理性。

影片结尾的婚礼上,三哥一回头,我心一凉,我明白之前的恐怖预感即将成真,最终还是安排了三哥和小文妈妈成对。

先不说两人是否合适,仅就影片给出的信息来看,第一,小文妈妈这个角色出现的太仓促,让人觉得是创作者为了制造冲突而仓促加入的。

如果小文舅舅曾经提到过小文妈妈的失踪,之后小文妈妈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影片中没有任何暗示三哥被小文妈妈吸引的内容,因此婚礼上突然的邀请就显得非常突兀,感觉就是为了给小文硬凑一个完整家庭(并且小文早就改口叫爸爸了,这一点也很突兀)。

三哥会不会喜欢小文妈妈,创作者不能决定,观众也不能决定,只有三哥自己才能决定。角色被创造出来之后,就不再属于创作者。这样看来,本片的角色只是创作者手里的牌,任其摆布,这样的角色,创作者不尊重,观众也不会尊重。

要让观众尊重影片,创作者必须拿出一点观众认知之外的东西,可以是表达方式,可以是剧情,也可以是较少涉及的行业领域。殡葬行业就非常适合,更何况这个行业还涉及到死亡这一终极话题,真是既有看点又有深度。

入殓师》把日本殡葬行业虔诚专业的精神和对死亡的思考展现的很透彻,是可以借鉴主题的正面案例。可惜影片无意表现专业领域,更倾向于制造合家欢,可能有市场的考虑,这没有错,但无法赢得尊重。

既然故事涉及到了殡葬行业,必然无法回避死亡这个话题,我期待影片最终给出创作者的思考,可是最终创作者只给出了“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这种胡言乱语。好吧,既然创作者只想停留在童年,我也无话可说。

想看朱一龙的,非常推荐。

想看电影的,还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