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或迎来“大反转”,业内人预测:未来房价或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房子亦或是房产,在中国可谓意义深远。

附着在其身上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房子的固有属性居住,发展到了今天它还包括了金融属性以及社会属性。

居住属性很简单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包括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宣传政策都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而这句话同时也揭示了房子在我国的金融属性,在它的身上附着了极高的价值 而且不易贬值。

房子的多寡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财富的高低,尤其是一线城市方寸之间的一处小阁楼,可能都比三四线城市几百平的大房子要高出好多倍。

而这也揭示了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段,或者说地域因素。

在地域因素层面上给房价附加社会属性,包括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等方面。

事实上不仅是在中国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是很普遍的。当今社会生产力虽然发达,但并没有达到大同社会的地步,可以保证每一个区域都能享受同样的资源。

因此相当一部分优质的资源,比如教育医疗之类的都会集中在主要重点规划城市。

从房屋属性这边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来影响房价的一些因素。

影响房价的因素

首先便是刚才所讲的地域因素,不同的地区,当地的物价及收入以及购买力不同,而房子的定价一定程度上会参考当地的收入水平。

其次当地的经济状况、财政水平以及土地价格还有银行的各种利率,都是会很直观地影响房价的起伏。

其中土地拍卖价格的高低,更是决定该楼盘定价的基本要素。

第三便是当地的地产行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楼市楼市相当火爆,基本上作为一个交易产品,只要低价买入完全是可以等到高位去抛出赚取收益的。

而如果一个地区的地产行情看涨,那么投资者以及消费者都会踊跃入局。

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的地产行情冷落,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等待的时间越久对于投资者的资金压力越大,房产企业的金融链条越容易断裂,手中积压的房子越容易爆雷。

那影响一个地区房产行情的因素,排除掉金融经济政策之类原因,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消费需求。

而消费需求哪里来的?

人口才是未来房地产的重中之重。而这也揭示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连年增加的城市,若无其它手段,房产价值将难以保全。

而根据2021年12月16日消息显示,年度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其中深圳、上海、广州排名前三。北京、东莞、成都紧随其后,而这些城市房价常年居高不下。

截止到2022年5月,以东莞城区的东城街道松山湖片区两地举例。

其中东城街道,新建商品住宅的均价为51030元/平方米, 而二手住宅的均价为 23785元/平方米。

松山湖片区以石排镇举例,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的均价为17439元/平米, 二手住宅的均价为13490元/平米。

而作为东三省最大的城市哈尔滨,原本城市人口高达千万,在2021年底统计的时常住人口跌至988.5万。

而截止到2022年6月哈尔滨各区房价,以香坊区为例均价为10287元/平米,阿城区为5833元/平米。

这里取东莞跟哈尔滨各自两个地区的房价进行对比,可能并不恰当,因为二者经济体量不同,地域不同。

这里只是简单论证影响一个地区的房价,人口因素的重要性。

各地区的救市政策

事实上,各地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经济依赖性都不小,每年的GDP 有不少都是由房地产行业贡献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2月24号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为7.45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7.34%。

涉及到57个相关产业,2020年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超过80%以上。

而从2021年年底,各地房地产行业都陷入低迷情况,到了今年不少地区仍未见好转,各地频频出台救市政策。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2022年6月8日福州市政府就已经出台主题为稳增长稳市场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一盘一策的风险解决。

6月10日闽侯县发布通知,在当地购买商品房,单人奖励现金一万元至三万元,而对于而高校毕业生还可以享受叠加购房补助政策。

除此之外在房贷利率方面,也有政策扶持,最低可以做到 4.25%

而对于闽侯县这种五线城市来讲,购房既给补贴又给奖励还给政策,这样的举措可谓不下功夫。

而这也预示了未来的房价,在类似的城市之间,可能会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尤其是在这些超市的投资者。

而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他曾写过一本书名为《全球房地产》,这本书就对中国的房地产进行了一个分析。

其中有几个观点很是耐人寻味,一是住房的改善需求增加,二是居民杠杆安全边际高,三则是城镇住房库存。

对于库存的描述,书中只是截取的2017年的数据,几年下来,已是颇为滞后,但不得不说在此之前他对国内的房价未来的房价预测,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人口,土地金融进行分析,这一观点,个人还是较为认同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房价,尤其像那些人口流出的四五线城市,同那些人口净流入的线城市相比,房价将会呈现极大的两极分化现象,尤其是房价同收入比较高的的城市

这一点,可能和当初人们所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至于大城市的房价,毕竟物以稀为贵,资源就那么多,短期看来难以下降。

不知道大家对未来城市的房价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