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的热门股,后来都怎么样了?


很多人炒股喜欢往热点靠。热门股虽然不一定能成为十倍股,但吸引力仍然很足。

今天就来聊聊A股历史上的“核心资产”热门股。

这些热门股有什么特征?

后来表现如何?

现阶段的热门股有何相似之处?

(以下文章摘自光大证券《“热门股”都去哪了?2021/5/12》 )



01

A股历史上的“热门股”


什么样的股票可以被称之为“热门股”?


所有对历史的复盘,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前和未来的投资。

历史上什么类型的股票可以被称为“热门股”呢?

根据光大证券总结,整体上看,市场热度高、前期涨幅大、估值高是A股热门股(即“核心资产”,下同)的三个典型特征。

从市场整体来看,2007年牛市、2015年牛市、今年春节前后的核心股票,更符合“热门股”特征。


个股层面出发,按照三大特征,根据以下标准来筛选各个时期的热门股:

(1)股票在该时间点上属于公募基金重仓股;

(2)以上证指数为参照基准,股票在过去一年间超额收益大于50%;

(3)股票在该时间点上的估值分位大于80%。


将满足上述筛选标准的股票,按照基金持仓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取前50支股票作为该时期的热门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随着市场下跌,公募基金进行了明显的调仓,因而在筛选今年春节前热门股时,将以2020年4季度公募基金重仓股为基础进行筛选。


与基金重仓行业相一致:

金融、地产、钢铁等周期股是2007年3季度最为热门的股票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TMT成长股则是2015年2季度最为热门的股票

消费、医药、新能源则是今年春节前后市场最为热门的股票



02

热门股见顶后短期表现:

与市场同涨同跌


历史上看,不论是2007年3季度、2015年2季度还是今年春节前后,热门股估值见顶之后,市场均出现了明显下跌。


在此过程中,热门股何时企稳?

不同股票表现又有哪些差异和共性?


光大证券构建了热门股名单,按照等权投资组合,对比了热门股组合累计收益率与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


可以看出,不论是2007年3季度热门股组合、还是2015年2季度热门股组合,其累计收益率走势与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率走势基本同步,二者往往同时见底企稳。


而且热门股见底本身,也是市场见底的标志之一。

2007年热门股走势与市场表现

20071016-20091031

红线:热门股组合累计收益率;蓝线:沪深300累计收益率

数据来源:Wind、光大证券


从个股角度看,绝大多数热门股股价见底时间与大盘见底时间也较为一致。

分别统计了2007年3季度、2015年2季度各支热门股股价见底时间与同期上证指数见底的时间,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个股股价见底时间与大盘见底时间相差不足10个交易日。


2007年3季度的热门股中,剔除掉大盘见底时处于停牌的股票,全部46支热门股中,有37支见底时间与大盘见底时间之间相差不足10个交易日,比例为80%。

2015年2季度的热门股中,剔除掉大盘见底时处于停牌状态的股票,全部38支热门股中,19支见底时间与大盘见底时间差距不足10个交易日。

如果将2015年8月-9月大盘横盘震荡的整个区间均视为大盘底部,而非仅仅将大盘收盘价最低的那一天视为市场底部,那么2015年2季度的热门股中,便有约87%的股票与市场同步见底。


03

市场企稳反弹时,

热门股或具更高的弹性


整体上看,热门股股价通常表现出了更强的弹性。

与沪深300指数相比,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热门股组合整体跌幅要大于沪深300指数跌幅;而在市场反弹过程中,热门股组合涨幅也要明显大于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

这意味着,市场下跌时热门股确实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但当市场企稳后,投资于热门股组合仍有较大概率获得短期超额收益。



哪些热门股在下跌时,跌幅更小、更容易表现出抗跌属性?

最好的抗跌属性来自于前期涨幅小,与财务状况无明显相关性。


热门股前期涨幅越小,其在市场下跌时更加抗跌。


不论是2007年3季度热门股还是2015年2季度热门股,在市场下跌时,那些跌幅较小的股票,往往是那些之前涨幅相对较小的股票。

同时,热门股的抗跌属性与其自身财务状况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财务指标出色的热门股,在下跌时并不一定具备更好的抗跌属性。

类似地,前期跌幅越大的个股,市场企稳反弹过程中,容易获得更大涨幅。


04

当前热门股与历史热门股对比


当前A股热门股ROE均值略低于2007年3季度热门股ROE均值,但明显高于2015年2季度热门股ROE均值。

对于当前热门股而言,未来其ROE能否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或是决定其能否创造长期超额收益的关键。


从市值规模角度看,计算各时期热门股市值在当时的市值排名,可以看出:2007年3季度,热门股和当前热门股市值排名整体较为靠前,大市值股票的特点非常突出;2015年2季度热门股中,则包含了部分中小市值股票。

从行业地位角度看,当前热门股大多为各个细分行业龙头。

从估值角度看,经过了近期的持续下跌后,当前热门股估值已明显回落。


今年春节之前,当前热门股整体估值分位约为95.91%,处于历史高位,这与2007年3季度热门股和2015年2季度热门股在市场顶部时的估值水平相接近。

但随着春节之后热门股持续下跌调整,当前热门股整体估值分位已回落至74%左右,热门股高估值情况得到了明显缓解。

估值的大幅回撤是导致历史上大多数热门股长期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


对于当前热门股而言,经过近期调整,高估值对其未来股价走势的压力已有所缓解,能否保持较高ROE水平、实现盈利长期持续增长,将是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的更重要因素。


从未来发展前景角度看,消费和科技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意味着当前热门股未来估值回撤幅度可能小于2007年3季度热门股。

对于2007年3季度的热门股,自股价高点之后,仅有少数股票能够长期跑赢市场。

这一方面是因为2007年高点时,各支热门股均被赋予了较高的估值;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从投资切换为消费,周期股的业绩增速和业绩弹性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与2007年3季度热门股所处的周期行业相比,未来国内消费和科技行业大概率将保持较高增速,因而未来科技和消费龙头所面临的盈利增速下行、估值下行压力或明显小于2007年3季度热门股。

这意味着,尽管当前消费和科技龙头普遍估值较高,但其未来估值下行的幅度或将小于2007年3季度热门股长期估值下行幅度。

因而对于当前热门股而言,调整之后的科技及消费龙头值得持续关注。



05

长期看,“热门股”或值得配置


各个时期的热门股皆是对应时期的“明星股”。


拉长时间来看,这些曾经的热门股是否真的能够穿越周期、兑现市场给予的乐观预期?

长期来看,即使是过时的“热门股”,或许仍然能取得超额收益。


在市场调整结束之后,热门股整体或有望取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分别在2008年与2015年的市场底部附近构建了热门股的等权组合。

对于2007年3季度热门股,如果底部等权买入并持有至今,则组合累计收益率为+260%,明显跑赢同期上证指数(+96%)和沪深300指数(+198%),该组合甚至能够跑赢同期封闭式基金净值指数(+241%)。

对于2015年2季度热门股,如果是在市场底部等权构建热门股组合并持有至今,则该组合长期累计收益率为+16%,跑输同期上证指数(+19%)和沪深300指数(+68%)。



什么因素导致2007年和2015年热门股长期表现的差异?


可能是资产质量。

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ROE水平的差异。

整体来看,2007年热门股的ROE要高于2015年热门股ROE。2007年,当时热门股整体ROE均值为26.0%;与之相比,2015年热门股在当年整体ROE均值仅为12.6%。


2015年的投资者或许过度追求成长性而忽略了资产质量的缺陷。

另外,长期来看,仅有少部分热门股能够长期跑赢市场,即组合的超额收益由少数个股所贡献。以沪深300指数为参照基准。


2007年3季度热门股中,自2008年10月市场底部以来,仅有16支股票长期超额收益为正;2015年2季度热门股中,自2015年8月市场底部以来,仅有6支股票长期超额收益为正。


所以,追逐热门股时,也要小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