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能拆的钉子户,主人扬言100亿也不行,专家:房子是宝物

2007年,河南发生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东史马村由于城市需要建设,要把周围的村子拆了改造,这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即可以住上新房子,还能有拆迁款的补偿。

但村里却有一个叫做任金岭的老爷子愁眉苦脸,对于“钉子户”来说,无非就是钱不到位,可当开发商给任老爷子加到一个亿天价的时候,任金岭却强硬的说道“给我100亿,我也不同意拆”。

大家好 我是神秘

任金岭住的究竟是什么房子呢?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会让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爷子如此执拗?

当时东史马村迎来拆迁的好消息时,村里的乡里乡亲都激动地讨论着,自己马上就要翻身把歌唱了,可以有新房子住,还能拿到一笔巨额拆迁款,过上比现在好的日子。但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任大爷,却坐在家里心事重重,忽然工作人员敲响了任家厚重的大门,任大爷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缓缓的打开门后,一口回绝了工作人员的拜访。

一开始开发商以为任大爷就是不满意拆迁款,于是几次拜访任大爷,每一次都给任大爷提高补偿款。

第一次是三千万第二次是八千万,第三次直接给出天价一个亿,拎着几个黑色的大箱子,直奔任大爷的老宅。

可任大爷面对巨额补偿无动于衷,甚至激动地喊道“我的房子不能拆,你给我多少钱都不行,即便是100个亿我都不会同意的”,随后拿起院中的扫把,来回驱赶开发商派来的人。

周围的邻居听闻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好言相劝,“任老爷子,您年事已高,拿着一个亿干什么不可以,为啥要守着这个破屋子呢”。

任金岭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们懂什么,这可是祖祖辈辈守护的任家大院,不能在我这里毁了,一个亿算什么,老宅是无价的”。

任金岭口中的“任家大院”到底有什么来头,为啥会变成任老爷子的一辈子都要守护的东西呢?

任金岭不拆房子的举动,很快就在周围传开了,有的人说他是个老顽固,有的还调侃他要变成一个“钉子户”,面对流言四起的村子,任金岭还是坚定的拒绝了工作人员,开发商见无望,便先绕开任老爷子的家动工了,很快周围的平房都被拆除,任金岭家既没水也没电,晚上还得用蜡烛照明,每天都被工地的大车和轰鸣声吵的睡不着。

有的工人还趁任金岭不注意的时候,跑去搬弄老宅的瓦砾,任老爷子发现后和开发商一顿大闹,随后又去警察局报警,为了老宅可谓是操碎了心,整个人每天都处于疲惫的状态,苍老的速度肉眼可见,但任金岭不管有多苦多累,他都要守着老宅。

就连任金岭的孩子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跑回来劝说父亲,希望他能在晚年好好地享受人生,而不是天天在这里受苦,老爷子听后不情愿的说道“孩子,你的爷爷临走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说,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守住任家大院”。

孩子们听后也就作罢了,决定支持父亲的决定,听从祖上的安排,和任金岭一起守护老宅的安全。可开发商却不依不饶每天来骚扰任老爷子。

终于任金岭不堪其扰,告诉开发商“这个宅子不仅是任家的传承,也是国家文化的一部分,若你还是不肯罢休要拆迁,就找个专家来鉴定一下吧”。

开发商听后哑口无言,任老爷子怕是老糊涂了吧,这么一个破旧的宅子,根本不值几个钱,怎么可能是物质文化的传承呢?为了可以顺利地拆迁,开发商请来了一个古文物的专家,想让任老爷子彻底妥协。

任家大院的秘密浮出水面

任金岭等专家来了以后,礼貌地请进屋来,开始介绍自家的故事,任家大院位于整个村落的中心,是过去相当气派的一家大院,只不过后期年久失修,尤其是清末时期,战乱席卷全国各地,为了保留祖上留下的精美物件,只能都藏起来,导致老宅子现在看起来破旧了一些,但任家大院是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修建的,整整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建成,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一开始这里住着的是清朝的二品大官任君选,不管是名声还是威望,在当时都是有震慑力的,房檐上面还刻着“皇恩浩荡,天子万年”等字迹,专家一眼就看出是过去著名书法家的真迹,

任老爷子告诉专家任君选变成朝廷命官以后,就成了他们家族的掌门人,开始在河南修建老宅,等任君选老去以后就由曾孙任德润接管了老宅,秉持着任氏家族的家训,一路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变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

最让任金岭骄傲的是,任德润在职期间,通过自身的业绩和能力,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赏识,还赐予任家一块自己亲手写下的牌匾“辅翼国政”。

尤其是任家大院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古代艺术建筑的瑰宝,尤其是宅门前胡人造型的拴马,以及房梁和屋子上面那些精美绝伦的斗拱,即便是经历了百年的洗礼,依旧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古人精湛的工艺。

专家在任老爷子的带领下,参观了七进七出的任家大院,不管是外面的建筑,还是家中的古老物件,以及任金岭还提到过去为了保护文物,任家把很多贵重的物品都被埋了起来,这才没有被大面积的破坏,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专家听后连连点头地说道“这个宅子拆不得,是个大宝物啊,每一处地方都透露着一段历史故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于是在各方专家的帮助之下,老宅终于在2009年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同时也下达了保护的命令,谁也不能拆除任家大院。

开发商见此情景,也彻底死了拆迁的心,政府都下达命令了,谁还敢拆任家大院,任金岭悬了两年的心,也终于回到了肚子里面。

虽然任老爷子遵循家父的遗嘱,把任家大院保留了下来,但他也吃了很多苦头,想要彻底改变老宅的命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现在老宅得到了相关文物局的保护,但还需要通过很多繁琐的文件和申请,才能完整的变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既是任家的精神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的见证。

2017年,任金岭提交了相关材料,申请任家老宅变成“博物馆”,文物局接受到申请后,给人家老宅的博物馆命名为“天祥博物馆”。

天祥二字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寓意好,而是在任家祖辈清末当官的时候,东史马村附近的百姓被战乱所害,总是有流寇过来侵扰百姓的生活。

任家看到这种情况后,自发要从自家账本上拨出银两,自费修建寨墙,保护周围的百姓,所以周围的村名都非常感激任家,给寨墙起了一个感恩的名字“天祥寨”。

文物局才会接到通知后,才把天祥二字加到了博物馆前面,象征着任氏家族的付出和贡献,现如今任金岭变成了博物馆的馆长,每天带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免费参观,讲述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历史故事。

任金岭在平时闲暇的时候,也会把年轻时候学到的手艺活拿出来,给自己的宅院修修补补,把宅子老化的地方重新装点了起来。

到了过年的时候,任金岭便会领着家里的子孙,给宅子的窗户和大门上贴上对联和福字,即便是二百年之久的老宅,也在任氏家族精心照顾下焕发生机。

虽然任金岭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但他的儿子和儿媳,依旧遵循祖上的家训和意愿,保护着任家大院,给游客耐心地讲解着过去的历史,把精神和物质文化都完整的传承着。

让我们现在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光辉,这正是“一个亿”都买不到的精神和文化,也正是我们现在世人所应好好感受的思想境界,正所谓人生很短,物质财富在肉体消失的时候,也显得一文不值,唯有精神的永存,才不枉此生。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转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