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青年科研人员都成为闪亮的星

让每一个青年科研人员都成为闪亮的星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推进青年人才培养战略

文|孟照旭 察兴辰

来源|《国企》杂志2022年7月号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青年突击队。

青年兴则石油兴,青年强则石油强。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石油青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是新中国石油长子——新疆油田的地质参谋部。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院党委深知,油气行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科技创新,掌握高科技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更是推进新疆油田现代化大油气建设的主力军。

为永葆新疆油田油气事业发展活力,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将人才培养战略列为研究院四大战略之一。院党委坚持把为党育人、为企育才摆在首位,加强顶层设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青年工作形式,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搭台助力青年建功立业,推动人才结构由科研生产基本支撑向前沿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型转变,为新疆油田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和人才储备。

2022年1月,在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举办的青年科技骨干评选活动中,12名基层青年科研骨干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平均年龄仅有33岁。截至2022年3月份,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员工970人中,拥有教授级高工20人,高工379人,中级以上职称414人,博士24人,硕士371人,大学435人,大学以上学历占86%,平均年龄43岁,科研主体人员平均年龄40岁。这标志着勘探开发研究院探索年轻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和专家孵化机制取得了新成果和新进展,重点打造的以院士为目标的三级人才梯队日趋成型。

强化顶层设计 建构青年人才发展“大格局”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日益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淀,资源掌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长远思维,成为引领和促进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不断发展的“四大战略”,其中,全力以赴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一直是研究院的重中之重。

为此,勘探开发研究院始终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先后发布了《加速青年成长成才的指导意见》《深化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以三套体系建设为基础,出台了许多有力举措,有效推进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构架合理、重点突出、梯次有序的科研队伍,形成了能够推动新疆油田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新疆油田战略目标实现的人才优势。

在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引领下,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所属勘探所、地物所、评价所、开发所、中亚所、规划所等各科研单位结合基层研究机构人才培养及科研需求,研究制定了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接地气、更加高效的青年人才培养举措和计划,从推动新疆油田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的战略高度,为青年搭建成长成才、创新创效的平台。

其中,勘探所为拓展青年成长成才通道,制定了青年成长成才发展规划,建立了青年成长成才培育机制。在推行过程中,该所党、团组织在研究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为青年骨干人员建立了职业生涯档案,还制定了《“师带徒”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了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并渐渐摸索出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六种”模式的队伍建设:

一是“导师带徒”模式,即通过师傅向徒弟传授经验、传做法、传想法、传艰苦奋斗的精神形式,手把手培养业务能手。

二是“新老搭配”模式,即老师傅做事沉稳,工作经验丰富;年轻人思维活跃,新软件新技术等接受快。“新老搭配”让组织更有活力,让工作更高效。

三是“请进专家”模式,即借助石油院校、外协等专家力量,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是“量身定做”模式,即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员工成长平台,加大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是“培训讲堂”模式,即国内外同步设立”培训讲堂“,定期开展业务、技术、软件、语言等培训,提高专项和综合素质。

六是“赋予责任”模式,即通过压担子、压任务,赋予使命和责任,提供多种平台,定期考核员工进步情况,促进年轻人加速成长。

优秀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研究院涌现出了一批熠熠生辉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4次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金胡杨勘探团队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殊荣,玛湖一体化项目组荣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称号,郭旭光获评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4人荣获集团公司和自治区劳模称号,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5人获评克拉玛依市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人获评克拉玛依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获克拉玛依创新创业杰出人才称号……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团队。

注重因地制宜 搭建青年人才成长“大平台”

近年来,新疆油田公司以青年人才培养战略为引领,始终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先后发布了《加速青年成长成才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院党委结合人才培养及科研需求,从推动新疆油田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的战略高度制订培养计划为青年骨干建立职业生涯档案,并建立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方位多途径为青年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助力青年建功立业,为新疆油田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人才储备。

首先,在严格落实《新疆油田公司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技术专家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新疆油田公司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改革工作方案》等激发科研人才动力活力的措施下,研究院持续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政策,强化精准奖励、有效激励,加大激励力度,促使优秀创新科研人才实现“名利双收”,激励广大职工投身科研,争当专家,打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构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格局。

其次,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将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作为公司级科研计划项目经理和项目骨干的主体,采取项目投标制或项目承包制等手段,鼓励青年科研人才积极投身基础科研项目研究之中;发挥好技术专家的技术、经验优势,带领指导青年技术骨干主持或参与研发省部级以上项目和技术含量高的前沿核心技术,为青年人才追赶国际国内技术前沿提供培养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青年人才大胆创新,进一步完善青年科技基金项目运行机制,为青年人才开展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提供项目资金保障。

再次,健全明确各级“双序列”专家职责,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科技立项、项目设计、成果评定等方面把关、咨询、建议的作用;充分赋予专家科研技术路线决定权、项目团队组建权、项目团队内部绩效考核权、资金分配决定权以及成果报奖、推先选优、参加学术技术活动、培训研修等人选推荐权;以项目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建立符合项目类型和专家能力特点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按照技术专家承担科研项目实际情况,每年动态调整技术专家工作任务书和业绩合同。部分工作任务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主的技术专家,他们的工作任务书和业绩合同依据科技项目确定,考核内容紧密与科技项目进展结合。通过合理的责权划分,确保专家愿意从事基础研究,从而稳定基础研究队伍,保障科研创新工作不断攀新高。

最后,推行专家工作室建设,优先支持工作室负责人承担国家、集团重大项目,赋予工作室负责人财物选择权、支配权和对工作室成员的评价权,统筹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专项、油田公司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保障工作室科研经费充足。依托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为青年人搭建平台。创新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机制,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切实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通过领军人才带领,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逐步形成了攻关创新能力强、具有世界眼光、坚持国际标准的攻关创新团队,实现了培育专家领衔、核心骨干稳定、后备力量充足的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培养领军人才的同时,提升了科研攻关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在上述基础上,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坚定不移实施机制保障工程,着力打造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最佳创新环境。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下大力气简化去除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尽可能合并各类材料多级审查过程,减少科研人员“陪会”,加大主管领导全过程把关,减少重复工作,避免反复修改,全力推行科研人员减负工程,让科研人员将更多的时间投入思考、更多精力投入研究,为青年科研人员营造轻松优质的干事创业创新的环境。

同时,充分发挥机关科室职能,围绕新疆油田公司“关爱员工”战略,增强服务意识,密切关注科研人员所思、所忧、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舒适的研究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潜心静心搞研究。

坚持以人为核 铸造青年人才培养“大熔炉”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对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提出的明确要求。

基于此,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坚守以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继承+发展+创新”的新疆油气科研青年人才培养发展之路,构建了一套完整完善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将研究院铸造成为油气领域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大熔炉”,推动了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

人才培养要从新入职员工抓起。研究院利用和发挥重点人才工程、专家队伍育才优势,打造了强大的导师队伍,一级工程师和所领导双向带徒制度,结合新入职员工的专业和特长,科学分配工作岗位的同时,为每一位新员工配备涵盖一级工程师和所领导的导师,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并为其制定“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和职业规划,培养重点专业和兴趣爱好,提升其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通过全覆盖式实施导师带徒计划等方式,按计划,分阶段加快培养后备科研骨干;还配备了与制度相适应的优化完善毕业生实习期管理办法,建立了优秀实习生和导师激励制度。

同时,狠抓青年员工中长期培养规划,为每位青年员工建立成长档案,以员工个人成长为主线,3~5年为时间节点。根据青年科研人员需求,编制培训教材,建立培训资料共享数据库,通过不断积累,形成逐渐完善的资料储备体系,助力人才成长。

建立企业首席技术专家为首的专家传帮带制度,定期选拔出拔尖人才充实到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立技术专家与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常态联系沟通机制,加大培养带动力度。

此外,实施“点餐式”的精准培训和满足各专业领域不同人才的分类分层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夯实基础能力培训体系,建立适应各专业领域不同人才层次的培训大纲,组织各级技术专家、高校师资力量,分专业编写固定培训教材,科学设置培训流程,强化岗前培训;按照重大领域科研开发需求,分层分类制定针对短板、面向需求的培训计划,按照专家和骨干两个层次分级实施,加大技术短板和技术空白领域针对培训;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脱产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领悟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着眼拓宽专业覆盖面,提升综合能力。通过开办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训项目,推动多学科间的融合,培养梯队合理、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成推动油气行业发展、维护国家油气安全发展、端牢能源饭碗的中坚力量。

新时代,新任务,新担当,新作为,新起点。如今,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这家典型的知识密集、青年密集型科研单位,犹如一棵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吸引着金凤凰攀飞而来,在这片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一批又一批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征途和宏伟蓝图上,继续挥洒奉献着火热的青春和永恒的荣光。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丨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