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日本奥运冠军战死硫磺岛,骏马“天王星”绝食追随主人

在百年奥运的历史长河中,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和无数次地区冲突,众多的奥运选手死于战火。而发动战争的罪恶之国,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摧残被侵略国家的奥运健将,而且随着战争机器的疯狂运转,也开始邪恶地吞噬本国的奥运精英。二战中战死在硫磺岛的日本马术奥运冠军西竹一就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初识“天王星

西竹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术健将,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术男子个人障碍赛的冠军。他1902年7月出生于日本东京一户名门旺族,父亲西德二郎曾担任驻清朝公使,因在处理义和团运动时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取得了中国茶叶的专卖权,每年获利巨大。

日本马术奥运冠军西竹

由于家境富裕,西竹一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尤其喜欢新鲜事物。1915年4月,西竹一进入日本著名的东京府立第一中学学习。第二年,他突然违背父愿,转学到广岛的日本陆军幼年学校。在那里,西竹一对马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921年4月,西竹一进入陆军士官学校预科学习,毕业后被配备到骑兵第一联队实习。不久,他又进入日本陆军骑兵学校学习。在学校,西竹一专心学习骑兵相关知识,苦练马上功夫,使自己的马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1930年,西竹一收到一位在意大利留学的朋友来信。这位朋友是个骑兵少佐,在来信中告诉西竹一当地有一匹好马,但性格暴躁,无人能够驯服,主人准备把它出售卖掉。因为他得知西竹一正需要一匹好马,故特意写信约其来意大利“相马”。奇怪的是,这匹性格暴躁的马一见到西竹一,就立刻不停地用头蹭他的身体,表示强烈的友好。西竹一喜出望外,立即掏钱买下了这匹烈马。这匹出生在法国、身高1.81米的烈马,除了西竹一之外,无人能够驯服它。由于马的额头上有一颗星形痣,西竹一便为它取名叫“天王星”。

买下“天王星”之后,西竹一经常带着它参加众多的欧洲马术比赛,使人与马之间的配合日益默契。在1932年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十届奥运会上,已是骑兵中尉的西竹一带着“天王星”参加了马术男子个人障碍赛。尽管日本因发动“九·一八”事变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的舆论谴责,美国国内的反日情绪十分高涨,但赛场上的10万多美国观众却被西竹一精彩的马术表演所打动,纷纷高喊“Baron Nishi”(西男爵),为他加油鼓劲,这也成为西竹一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从娃娃抓起的日本陆军幼年学校

奥运冠军走上战场

西竹一性格豪放,拥有丰富的国际阅历,这和日本陆军的保守格格不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敢于藐视权贵,曾经因骑马飞跃长官的汽车而受到警告。他甚至对天皇至高无上的神权也表现出大不敬,在部队官兵列队向皇宫方向遥拜时,他竟连头都不愿低。但因他的名气太大,长官也奈他无何,只好随他任性。由于西竹一对上峰一贯的“不敬”,致使他在军中一直受到冷遇,军衔也被压得很低,直到硫磺岛开战前夕才晋升为中佐。

洛杉矶奥运会闭幕后,西竹一因获得了金牌,并没有被送往中国内地战场和1939年的诺门坎之战当炮灰。经历了几次调动后,他先后被分配到驻齐齐哈尔的骑兵第1联队、驻日本北海道的陆军军马补充部和驻牡丹江的战车第26联队。

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失利,日军再也顾不得什么奥运冠军了。西竹一于1944年7月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在硫磺岛参加“大东亚圣战”。在部队开往硫磺岛的途中,运输西竹一所部战车的运输船受到美军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战车都与运输船一起沉到了“大海龙宫”,使西竹一到达硫磺岛后成了一无所有的战车联队长官。为了补充损失的战车,西竹一于同年8月返回东京,办理补充接收新战车事宜。在逗留的短暂日子里,西竹一抽空看望了自己的爱马“天王星”。当听到“天王星”喜悦的叫声时,西竹一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预感再次前往硫磺岛是凶多吉少,便剪下了“天王星”的部分鬃毛,仔细包好放在自己的军服口袋里,随身携带留作纪念。后来在硫磺岛上,西竹一也是整日穿着马靴,马鞭不离其手。

惨烈的硫磺岛战役

“玉碎”硫磺岛

硫磺岛是日军抗击中太平洋美军的前沿防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抵御美军的进攻,日军将该岛守备部队扩编为1个步兵师团又1个旅团和1个联队,兵力2.3万人,另有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飞机30架,由陆军中将栗林忠道统一指挥。1945年2月中旬,硫磺岛之战拉开帷幕,美军集中了2000多架飞机、800余艘舰艇和3个两栖陆战师共22万人,对日军盘踞的硫磺岛发起了猛烈进攻。

西竹一指挥的战车第26联队负责抗击美军的登岛进攻。战前,西竹一通过对硫磺岛地形条件的仔细考察,否定了守岛司令官栗林中将制定的战车传统使用战法,而是把补充的22辆坦克当作固定发射点使用,并做了精心伪装,结果使进攻美军一登陆就遭到“固定炮台”的猛烈轰击,人员伤亡达2400多人。美军随即增调火力对西竹一的“固定炮台”进行强力反击,经过一天多的激战,才将西竹一的战车第26联队彻底“注销了户口”。战至3月25日夜,美军以死伤2.1万多人的代价完全占领了硫磺岛,日军守岛官兵3万多人,除司令官栗林中将率少数残部突围外,其余全部“玉碎”。

电影《硫磺岛来信》,对硫磺岛之战和西竹一的战死情节做了艺术的再现

由于西竹一在奥运会上给美国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在硫磺岛争夺战中,西竹一还曾经下令把为数不多的药品用于救治美军伤兵俘虏,而不是像其他日军指挥官那样用砍头、剜心、竹签活活捅死等残忍手段将俘虏杀害,被美军认为是日军中具有现代人道主义思想的“另类”。当美军将西竹一残部包围后,特地架起大喇叭进行劝降,但在疯狂的军国主义和武士道氛围中的西竹一根本无法左右自己,只得抱定“玉碎”的决心,和全体官兵最后战死在硫磺岛上。据有关资料推测,西竹一具体的战死日期有三种可能:一是在3月17日和副官一起用手枪自杀;二是在3月21日拂晓率部突围中被美军机枪射死;三是在3月22日与残部发起“玉碎冲锋”时战死,时年42岁。按照日军规定,西竹一死后自动晋升一级,最终军衔为陆军大佐。

据战后日本相关报道,西竹一死时,身上还保留着从“天王星”身上剪下来的鬃毛,而“天王星”在西竹一死后不到一周,也莫名其妙不吃不喝倒地而死,仿佛追随主人去了。2006年底,由美国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根据粟林中将的家书集,拍摄了电影《硫磺岛来信》,对硫磺岛之战和西竹一的战死情节做了艺术的再现。(特约:王作化 苏勇杰 刘锡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