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经进行了“部分军事动员”,目标是征召30万有过服役经历的预备役士兵参战。根据俄军方的说法,这30万预备役部队将被用于在乌克兰控制区的守卫任务,从而彻底释放L/DPR作战部队在该任务上浪费的战斗力。不过,俄罗斯的“部分军事动员”的影响必然会体现在美欧和北约集团的政策反应上。分析认为,除了已经确认的对乌克兰军事装备援助案之外,美欧和北约层面的援助力度在俄罗斯实施“部分军事动员”后将会继续加码。
实际上,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已经给俄罗斯军队和L/DPR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巨大损失。比如,北约提供的米格-29战斗机,结合美国提供的AGM-88B反辐射导弹,摧毁了数十部俄罗斯防空雷达,并由此扩大了乌克兰军队TB-2武装无人机的战场打击效果。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俄方率先摧毁了乌克兰的空军力量和防空力量,基本上获得了乌克兰战场的制空权。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武器,尤其是电子战武器和防空装备的到来,俄空军战斗机的战场使用也越来越受限制。
比如,最老旧但确实用的苏25强击机,为了躲避乌克兰防空导弹系统的监控和打击,只能采取超低空飞行模式(这种模式会牺牲机载对地打击武器的射程),在接近打击目标时向上拉起机头仰角发射火箭弹,以增加火箭弹的射程。但俄军这种超低空飞行战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让战斗机陷入乌军地面部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威胁中,这是近期俄空军苏25战损率奇高的主要原因。为了弥补苏25的不足,俄罗斯不惜大量投入苏34战斗轰炸机,也因此拉开了苏-34悲剧大幕。
(俄罗斯用伊朗制造的巡飞弹无人机摧毁乌克兰海军拖船)
9月24日,俄空军在一天之内就被击落两架苏-34战斗轰炸机。有一架苏-34被打坏右侧发动机,另有一架苏-34低空飞行时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后迅速坠毁。根据乌克兰军方透露的消息,当天还击落俄罗斯两架苏-30SM战斗机和一架K-52武装直升机。北约军事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现实困难证明,俄罗斯想速战速决已然不现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和损失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加上北约集体军事介入的未知风险影响,俄军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会很大。
俄方近日再次重申核武器选项后(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拥有的不仅包括动员能力,而且包括战略核武器和基于新原理的武器在内的任何俄罗斯武器都可以用于对所有新加入领土的保护),欧洲媒体连日来都在认真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必要性”;另一个是“若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国和北约会作何反应”。
(乌克兰军队在东部的反攻形势)
关于第一个“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必要性”问题,热度和支持度最高的媒体人见解是,“莫斯科可以通过在海面上引爆一枚核弹,或在乌克兰上空引爆一枚核弹,以电磁脉冲来摧毁整个乌克兰前线的所有电子设备”。还有媒体人说“使用战术核武器袭击乌克兰的军事基地,或者袭击像基辅这样的城市中心,造成大规模伤亡,并可能杀死该国的政治领导人。”关于第二个“若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国和北约会作何反应”问题,讨论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悲观情绪。包括美国在欧洲部署核弹头的数量考量和美国核反击的必要性,以及北约的整体核反击和乌克兰是否受北约核保护的矛盾性争论。
(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可以发射战术核武器)
截止目前,欧洲媒体得出的悲观结论是:“美国和北约肯定不想在隐含的核威胁面前显得软弱,但是,尽管美国在欧洲部署了约100件战术核武器,西方也希望避免发生在乌克兰的战争可能升级为更广泛、更具破坏性的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如果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攻击的是北约成员国,那么西方别无选择,只能做出核报复,而且应该由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做出核报复,而不是仅由美国做出核报复,但是,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言外之意是,如果俄罗斯真的使用了战术核武器,乌克兰也不在北约的核保护伞之内。
实际上,欧洲媒体的这个讨论结果与北约的新表态是吻合的,北约高层明确态度“不会直接军事介入乌克兰问题”,这正是俄罗斯挥舞“核大棒”后想要看到的“北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