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奇
相信我,中年人对抗健康焦虑的最典型特征,绝不是泡了枸杞的保温杯。因为当面对真实焦虑的时候,一个人是愿意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克服它的。而泡了枸杞的保温杯,因为太容易做到,并不能体现那种咬紧牙关努力奋斗的态度。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身边的中年人都开始迷恋跑步了。那些你认识了几十年都从来没听说过有任何运动细胞的人,那些从没进过健身房的人,那些顶着啤酒肚或者瘦弱得像根豆芽的人……他们现在热衷于买各种跑步装备,报名各种马拉松赛事,每天谈论你听不懂的名词(原谅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叫配速)。
没吃过猪肉的人也看过猪跑。作为一个完全没参与跑步热潮的人,耳濡目染了一段时间之后,连我都意识到在跑步的江湖有一条不成文的歧视链。
歧视链的最高端,当然是参加过777的跑神。所谓777,就是花30万元报名费用7天时间在7大洲跑7场马拉松。虽然我真心觉得这本质上是一个“装逼”的活动,很可能对健康有害无益,但所有跑过777的人都成为了朋友圈中被人们膜拜的偶像——毕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么大难度的指定动作,人家至少显示了非凡实力。
歧视链从上往下第二级,是跑全马的。他们像收集邮票一样收集各种各样的马拉松赛事奖牌。
在这个跑全马的群体中,又延伸出一个歧视链的子集:六大满贯(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东京马拉松)地位最高;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的地位高于在国内收集的,收集得多的高于收集得少的。甚至还有人在网上炫耀自己请人代跑而收获了今年波士顿马拉松的奖牌,而且沾沾自喜地号称“六大奖牌就差伦敦了”。
第三级是跑半马的。我应该怎么形容跑全马的人对于跑半马的歧视呢?还是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有一个国内某著名马拉松的赛事,据说很难报上名。在一个饭局里,我听到某大姐大对一个新入跑圈的朋友说:“如果你真想跑,可以帮你报上。”然后听说对方想报的是半马,她立刻撇着嘴说:“那就算了吧,费半天劲儿报名,就跑个半马?!”
第四级,当然是那些连半马都没参加过的小白。这个级别又可以被细化为不同的菜鸟等级。例如某著名跑团规定如果有成员达不到最低要求就会被踢出群,底线是:“每次打卡不低于3公里,配速10(含)以下,月跑量至少达到10公里。”据说如果连这都达不到,那么可能这个人真的不喜欢跑步,也没必要强求。
看到这句话,我脑补了一下夏天的暴晒,冬天北风呼呼刮的寒冷……好吧,我真的不喜欢跑步,所以还是不勉强自己挤入歧视链的最底层了。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