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物联网通俗地说就是物和物相连的互联网。比如说在超市你购买了一盒鸡蛋,通过物联网技术,扫去一个二维码你就能知道这盒鸡蛋是从哪里运来的,养殖场的情况是什么样,甚至这些鸡蛋是由哪几只鸡下的都知道。那么,物联网还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经济半小时》带您走进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去看看发生在刘海涛和他的团队身上的故事。
物联网箱子竟然认主人想拿走?人家会自动报警
刘海涛, 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被称为物联网第一人。他的团队代表中国拿下了国际标准物联网架构设计和主导权,使我国在物联网领域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刘海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感知物联网集团的董事长。眼前这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箱子叫做感知箱,就像一个装着自动报警功能的保险箱,在没有获得允许的条件下,打开或者移动都会自动报警。除此以外,这个箱子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我在走的过程中,我的步态,我的行为,是有我本人的特征的,这个箱子的物联网终端,它就能感知到我不是它的主人。
这个箱子就像一个有思维的人一样,知道是谁在抱着它。因为刘海涛没有被授权,箱子意识到不允许他抱自己,就自动报了警。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刘海涛换了一个允许抱这个箱子的人来抱,果真箱子没有报警。
这个木箱子之所以能够分辨出是谁在抱自己,就是运用了物联网的技术。通过各种传感技术、通讯手段,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以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
刘海涛:物联网终端上面有很多传感器,传感器就像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一样,那么它通过传感器对振动波的信号这些分析,各种各样的物理的信号进行组合、协同以后,我才能判断一个事件的发生。
刘海涛1999年在中科院微系统所工作时,就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对物联网的研究,2009年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2010年下海成立了感知集团。从科学家变身为企业家,从研究物联网摇身变成推广物联网。尽管目前物联网不被人熟知,但2012年的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坚信物联网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刘海涛:大概是2012年的时候,无锡的一洲钢贸事件的发生,十亿元就这么损失了,当时我就在想:我们一年研发费也就一个多亿,10亿,够我10年。
2012年,无锡一洲集团有限公司老板李国清利用仓库监管的漏洞,先后用同一批钢材向不同银行几次抵押,获得巨额贷款。最终资金链的断裂,老板跑路,多家银行损失惨重。此后,钢贸事件持续发酵。2014年初,素有上海“钢贸大王”之称的肖家守同样由于重复抵押,联盟担保等导致资金链断裂,一连串的事件,让上海钢贸业一度遭受灭顶之灾。而在刘海涛看来,如果银行能够在当时就用上物联网技术,这样的悲剧就可能避免。
刘海涛:因为那个肖总我认识,我第一反应觉得他这个损失太大了,因此我觉得我应该通过物联网的技术,我能帮到银行相关的金融机构把风险降下来。
李森的公司主要做有机塑料板材的加工和销售代理,由于客户拿到货后回款不及时,接了新的订单却没有足够的资金生产,生意陷入了僵局。
李森的库房里还有很多货,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一张板子可以卖到3000元,存货怎么也值几十万,他想拿着这些货去银行做质押贷款。可连着跑了几家银行,情况似乎都不太理想。
无锡九思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森:因为他们说这个货物的具体价值是不好评估的,然后因为是货物也不好监管,所以希望也不大。
事实上,李森遇到的并非个例,按照《银行动产质押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金融机构在给企业授信时,未经总行认定的动产一律不得作为质物。除了考虑企业质押货物的价值以及后期是否好处理之外,还需要综合考量企业的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现金净流量等等方面满足银行的要求。
刘海涛:我觉得你解决别人痛点就是你的收益所在。
刘海涛说,他的物联网目前已经顺利推广到了一些环保机构和部分机场。但是他眼下最想解决的是物联网技术如何应用在金融领域,尤其是通过物联网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然而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
物联网金融走出实验室 动产也可以用来融资质押
陈敏是湖南富安顺通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们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是为企业的动产抵押提供担保服务,随着客户越来越多,陈敏也有了自己担心,他找不到那么多自己信得过的仓库管理员来看管企业的质押物。但是生意越做越大,从哪去找那么多自己信得过的人呢?在不断的摸索中,他听说了刘海涛的物联网,当即决定要与他进行合作,用物联网的技术来代替人工看管。
2017年3月,陈敏从长沙大老远跑来无锡与刘海涛谈合作。虽然这时,物联网技术还是个新事物。但陈敏相信物联网的尝试,意义深远。
湖南富安顺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敏:现在据统计咱们国家的动产价值在70万亿左右,现在真正用于融资的可能就不到5万个亿。
陈敏在下海经商前,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员工,对银行有着深刻的了解。如此大的动产规模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他相信未来一定有前景。
湖南富安顺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每一家银行一直想做的,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我相信每一家银行都是这样,但是确确实实银行它有银行的难处,银行的风险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你让它怎么放贷款?对吧,所以如果有这样的技术,能够帮助银行解决它的痛点,解决对质押物的风险控制的问题,我相信会越来越多的银行接受这种新的技术、新的事物。
有着银行背景的陈敏对物联网技术的认可让刘海涛信心大增,但是他眼下却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作为新生事物的物联网金融根本不符合这些现有的信贷制度的规定,因此银行们对陈敏的物联网金融都持有观望态度,很难谈到合作。即便是找到无锡市金融办公室主任王维,也没有得到太大的帮忙。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王维:因为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或者政策命令,银行它觉得跟你进行一种互赢的,一种市场性的合作,这个事情才能落地。
其实王维说的道理,刘海涛都明白,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跟银行的合作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实质性的进展。
刘海涛:我真的很头疼,我们研发费也投了,仓库也建了,现在包括物流体系在建了,但是关键什么时候能弄好,这个过程,确实是很难弄出一张时间表来。他们首先要理解你的物联网产业是什么概念,物联网金融是什么概念。
从市金融办回到公司已经中午一点多了,刘海涛在办公室匆匆吃着午饭,吃完饭他要召集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开个讨论会,来改进自己的感知箱。科研人员刚提出想要给箱子增加一个功能,立即遭到了市场部门的反对,刘海涛虽然直接站队支持科研人员的想法,但还是被市场人员以成本和市场为理由反驳了。市场部门的同事说这样的情况在感知就是家常便饭,他们很能理解科研人员想要寻求创新的心情,但是如果不马上拒绝他们,自己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无锡感知动产监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思荣:因为我始终觉得一个企业它的研发、技术,它的方向始终是要迎合这个市场的,但是如果你完完全全沉醉于这个技术,想把它实现得非常完美,把它的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不考虑市场实际的需求,那其实说难听点就是闭门造车。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争辩,最终市场人员作出了让步。其实,市场部的员工早就已经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们在私下都会说科研人员就是刘海涛的香饽饽。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产品与系统部副总监曹红兵:我觉得他骨子里还是科学家,
但是他应该说是穿上了一个企业家的外衣。
为了物联网技术能够在金融领域落地,刘海涛想尽法子挖人才、找资源,参加各种会议来讲述自己的理念。既然这么难,为什么他要走出科研的象牙塔,非要在市场中推行他的技术呢?刘海涛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藏在自己心里十三年的秘密。
刘海涛:当时我们是在做浦东机场的,一个防入侵系统做不下来,怎么做都不对,老是误报,老是漏报,没事干它报警,大概那次我们做实验,有2公里多路的试验段,每天上千次的报警、误报,你让人活不活了。
刘海涛说,当时有领导要来验收项目,可是明明在实验室中运行良好的系统却怎么也调试不好,面对气急败坏的客户,刘海涛的解释丝毫不起作用。
刘海涛:我就很冤,我就觉得我在实验室做得好的,他说我要的不是实验室的东西,我们要的是实际使用的东西,他说得非常对。
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刘海涛在情急之下想到了一个法子。在地上挖一个槽子来阻隔地震波的传播,就这样用造假的方式混过了领导的验收,这却成了他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
刘海涛:我跟我学生一起做的时候,你知道我多难受吗?我觉得我真是个骗子,我给我学生做了个表率,他老师是个骗子,那天我真的,我差点眼泪掉下来,这件事情我真的从来没公开过,我不敢,我怕别人骂我是骗子。
也就是从那次无奈的做假之后,刘海涛更加坚信,科研成果一定要走出实验室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了能够获得银行的认可,使用自己的物联网,刘海涛拿出了5000万,把钱贷给企业,自己做起了小白鼠,这5000万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刘海涛:我总部一半投研发费了,一个亿,还有5000万元投这了,你就知道我的压力了吧,我让银行看看,我都敢冒这个险,你怕啥!
米云峰是一家钢贸企业老板,贷款难一直困扰着他。和很多小企业一样,米云峰手上只有被银行认为是动产的货物,而这些是无法用来向银行贷款的。急需用钱的米云峰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感知集团,把自己的货物拿到感知集团进行质押。最终顺利拿到了300万元贷款。虽然在行业内来说,300万元算不上一个大数目,但对于当时的米云峰来说,这300万就如同他的救命稻草一般。
米云峰:去年如果后面没有钱的话,有可能因为我货物交不了客户,影响他的交货,因为我们的合同,当时都有违约责任的,可能我都不一定站在这了,就这么严重。
那么感知集团如何确定米云峰的货物不被拿走,或者被重复抵押呢?
米云峰:他的这个货,不是说我想提我就提得走,我提不走的,我把我的钱给他了以后,他给我一个授权,我有一个授权的代码以后,这个货,我才可以叫我的那个司机来把它运走,你看这会我人走到它旁边,它就报警了,你看看这个图片。
刘海涛介绍说,这样的报警信息不仅会发送到米云峰的手机上,银行和仓库管理员都会收到这样的报警信息。
刘海涛:有了物联网它拿不走,它拿走必须在银行的授权下才能把货物拿走。
刘海涛的物联网金融尝试还在不断地推进,目前他的客户已经在恒丰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申请授信。刘海涛从一个拿着稳定工资搞科研的研究所副所长变成东奔西走找客户、谈合作的企业家,觉得自己的路走起来很累,而支撑他四处奔波的信念就是,科研一定要能用。
刘海涛:你做的理论你得去用,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才能再来修正我们的基础研究。
3月23日,是刘海涛49岁的生日,他的生日愿望从公司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变过,那就是希望物联网的技术尽快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半小时观察:深度沟通海阔天空
物联网技术作为未来主导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后PC时代最受瞩目的未来产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物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不过物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门新鲜的生意,既然新,肯定有亮点很耀眼,但也会有盲区有问题,科学家既不能太迷恋自己的技术,市场也要保持宽容,最好是在接触的那一刻起就建立共同目标,各自在自己擅长的地方退一步,和对方深度沟通。毕竟,谁的孩子谁知道,做市场做投资的,更需要保持一颗创新的心。科技是市场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能好好工作,还愁跑不远吗?
(本文编辑:陈雨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