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职场包装文化吗?不了解的话,“吉格勒法则”帮助你

包装无处不在,职场包装也是企业、组织以及职场人必不可少的行为,有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你的职业生涯。《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是一个很会包装自己的一个人。穿定制的鞋和衣服,每天和保姆在家也是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在婚姻失败后,也没有放弃自己。在好友贺涵的帮助下从职场小白成长为职场精英。罗子君的穿着也从奢华转至平淡,又从平淡转至精彩。罗子君代表了很多职场女性在职场中的包装行为。

职场包装其实也一种学习和训练行为,“吉格勒法则”是其驱动力。

一、 职场包装文化与吉格勒法则

职场包装往深里说,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职场文化,这些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职场包装无处不在装。

职场人在职场中为了凸显个性就要对自己进行包装。你如果不清楚现在流行什么,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就到一些办公大楼的门口站上一个小时。进进出出的职场女性身上的穿着就会告诉你现在的流行趋势。精致的妆容、得体的穿着无不在告诉你现在流行什么颜色的服装和眼影、口红、包包流行的款式。这些被包装出来的职场女性每天穿着高跟鞋和得体的职业装、化着精致的妆容、拎着名牌包包游走在客户面前和工作场所中。而职场中的男性,在穿着上虽然没有女性式样多,但是各种西服、腕表、包包也是各种各样。

还有些公司的一些策划案经过专业人士的策划,也是一种包装。甚至有些皮包公司为了显得自己公司更专业,就雇佣一些枪手对方案进行夸张的包装来获得利润。

每个企业都会用企业文化来包装自己的公司形象,显得在同行业中更专业和有竞争力。经过设计的文化墙、还有专业人士设计出来的公司标志、公司的办公场所等等。包装在职场中是无处不在。

我曾经在一家外企工作过,公司要求管理人员不管春夏秋冬都要穿西服和黑色皮鞋。尤其是在冬天零下几度的时候也要穿西服、皮鞋。去见客户的时候,客户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冷吗?赶紧来暖和暖和。”公司有一位经理L,因为工作太忙,自己也不是很注意形象管理。平时西服总是不平整,皱巴巴的。被上级领导提醒过很多次。有一次公司举行经理人的培训,培训后还有一个晚宴。她在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求助其他同事帮她策划穿什么衣服去参加培训后的晚宴。经过同事的建议,给她好好的包装了一下,画上淡妆,头发做了一个造型、穿上礼服。等她把这一切都弄完后,让当时在场的同事都惊艳了。真的是老话说的那样:“三分长相,七分打扮”。L经理整个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据一起去参加晚宴的同事回来说,她在宴会上惊艳了很多眼球。并得到大BOSS的夸奖。回来后也会时不时的画个淡妆给下属开开例会。


其次,职场包装符合吉格勒法则

吉格勒法则的原则:你把自己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

在服务行业一直推广的微笑服务不就是运用了吉格勒法则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给别人微笑,也会收获到别人给你的微笑”。提供给客户最好的服务也会收获客户对你的最大回报。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事,他们小区业主给物业中心送了一面锦旗。锦旗的内容:“收钱第一,服务倒数”。当时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只觉得好笑。但是静下心思考后,发现这个事情虽然说得是贬义反映小区业主对物业的不满,同时也说明物业在对业主服务时没有做到最好。你没有把最好的服务给业主,业主怎么会对物业服务满意呢!


其三,吉格勒法则需要训练,职场包装也是训练的结果

吉格勒法则认为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的才能不需要后天的训练。细想下,我们周边各种培训班不就是帮助我们学会并掌握技能的吗?在这些培训班中学到的内容被运用到生活中和职场中,当然我们在职场中见到的会多一些。吉格勒法则强调人要学习,学习各种技能。那么职场小白和职场老人们,就是要在职业生涯中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老板们经常会交给我们一些挑战性的工作,如果没有积极的学习,提升自身技能。是无法完成老板交给的工作任务。时间长了老板还会交给你工作任务吗?对你的工作会是怎么样的评价呢。

我的公司里前段时间来了一批实习期的大学生。这些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被HR告知上班需要穿职业装时都很兴奋。然而第一天正式上班的时候,就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职业装的版本,公司的HR们看到这些被弄得哭笑不得。整整3天专门给这些孩子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从服装的要求到公司的规章制度都进行了系统培训。小A 就是这群孩子中一个聪明孩子,学的很快。培训结束后小A已经从穿着上看不出来是一个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了。她也是我带过实习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徒弟了。很快就掌握了专业化的知识。有一次需要带着她去见客户,在见客户前我把计划书让她熟悉,她还能在计划书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实习结束后,HR在小A的实习评语上写道:“学习实践能力强,希望毕业后到公司就职”。小A也在这次实习中学习到了职场的服装要求和 初级的专业化知识。如果小A没有参加HR的培训和老职场人的带训,我想她没有这么快的进入职场中。虽然小A 自己也会在摸索中学的这些知识,但是成本就会很高。“免费的,都是最贵的”。

二、职场需要包装的原因分析

职场存在于这个社会中,职场中的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包装。譬如一些销售人员和一些白领人士都是需要西服革履的,而一些蓝领也需要穿符合自己岗位需求的工服进行工作。而职场中的金领人士更是需要精心的包装自己,因为他们可能会参加一些宴会或年会。一些刚刚进入职场的职场小白们,刚刚走出校门,从校服要转变成职业装。职场包装无处不在,那么职场为什么需要进行包装呢?

首先,氛围上寻求融入团队。

职场的包装内容很能多,不仅包括服饰,还有礼仪、文化等等。新人入职以后,把自己进行适当的包装,首要目的就是让自己融入团队,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而不是特立独行的怪人。比如你是一名管理者,团队中所有人都穿西服打领带,皮鞋擦得镗亮,你一身休闲、甚至穿着大裤衩、拖鞋,别说融入团队了,估计连门都不让你进去。再比如,全公司人都穿着蓝色或黑色西服,你标新立异,穿着大红的西服,也会被视为异类吧。有的行业,比如服务业,有班前礼仪活动,比如一起在主管的带领下,喊几句励志的口号、跳一段提神的舞蹈,别人都做了,你扭扭捏捏不参加或者不屑一顾参加,那么同事就不会把你当自己人,就会和你保持距离,不和你交心,那么你就不会顺利融入团队,不能融入团队。

就像小A他们那批实行生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学员小李,为了凸显自己的时尚和个性。在参加第一天培训时穿了西服上衣和运动裤。在HR严厉批评后,下午就赶紧更换了符合标准的西服。这件事被他的带训老师作为案例在实习生中每日宣导,成了负面教材。

不愿意包装或不注重包装,在氛围上新人就不能融入团队,不能融入团队,就得不到团队的认可,最终就会失去团队的支持和帮助,让自己职业生涯异常艰难。

其次,文化上寻求共同价值观。

每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或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员工的行为必须符合企业或组织的价值观,这也是一种“包装”。

华为公司以艰苦奋斗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新员工进公司,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钻研业务、艰苦奋斗,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刚进公司,就给任正非上万言书,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任正非直接怀疑此人有神经病,建议去看医生,如果没病,建议解聘开除。

这就是行为与价值观的典型背离,这位高才生对公司的价值观并没有真正认同,也没有脚踏实地等艰苦奋斗的表现和包装,就贸然上万言书,提出的想法肯定不切实际,因此才让任老板产生有神经病的错觉。

现在很多公司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加班,老板们认为加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意味着很多人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完不成的工作,需要延迟下班时间来完成。这在职场中形成了一种怪圈,你如果不加班就会被其他同事个体化,孤立起来。我的同事田田因为工作能力很强,每天完成工作很快。因为田田是一位宝妈,每天下班要去幼儿园接宝宝,所以一到下班点就收整自己桌子准点下班。这就让需要加班回不了家的同事羡慕嫉妒恨。在公司评选优秀职员时被所有人抛弃,没有一票投给她。之后没有多久,田田就向主管提出辞职了。

其三,职路上寻求不断进步。

职场包装不仅有助于融入团队,把自己塑造打扮起企业的人、组织的人,而且还能有助于你在职路上不断进步。有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职场包装主要有:

一是学历。企业对员工需求是参差不齐的,同一企业不同的工种对员工要求也是参差不齐的,这些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学历方面。有些技术要求低的工种可能只要求初中生,比如简单的操作工、工地的搬砖工等。有些要求很高,比如医生,现在的市一级医院对医生的起点要求就是本科,甚至研究生。有些低学历的员工为了让自己向更高层次晋升,进入单位后,一边工作一边提高学历,这其实就是一种职业包装。因为一旦入职,要想向更高层次发展,学历未必有用,但因为条件卡在那儿,不提高学历不能晋升,因此,许多员工为了晋升,不得不去提高学历,以把自己“包装”成职场高学历的人士。

二是职称。职称是能力的一种标志和体现,有职称说明有一定的能力,但没有职称不代表你的能力就差,但是在职业发展中,同样的能力,有职称的就会比没职称的要快一些、顺利一些。比如,同样的对工程管理很在行,有高工职称的很容易当上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没有职称的,往往就是只能干活,没法担任管理岗位。所以啊,能评上职称也是职场一种非常重要的包装。

我的公司就有这样一件事,实习生小A在毕业后到公司来上班,因为学历高,实习时工作能力强。被HR分配到核心部门做设计工作。这让同批录取的人眼都红了,在他的刺激下一个个在下面比赛着学习。好几个新人下班后就到培训班去上课。因为学历高会被HR择优调整岗位,薪资也相应的高很多。HR的经理在听说这件事后高兴的很,因为这样就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供他分配。

三是各种头衔。职场或社会上的各种头衔也是一种职业包装,这种头衔会让你的形象金光闪闪,有助于你在职场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特别是那些礼仪姑娘,以大方、得体、古典、优雅的服务成为北京奥运一道靓丽的风景,奥运会结束后,这些礼仪姑娘成了各大航空公司的抢手货,职业前景一片光明。再比如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比赛中异军突起,获得总冠军,雷海为的人生也就此改变。诗词大会结束后,多个组织和单位向雷海为伸出了橄榄枝,雷海为从此结束了辛苦的外卖小哥的职业生涯,到四川一所学校任全职职业教师。这就是职业包装改变人生,改变职业好展路径。

不管是氛围上寻求融入团队,还是文化上寻求共同价值观,亦或是职路上追求进步,职业包装虽然不敢说发挥了决定作用,至少起到了很好的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而职业包装其实也是努力奋斗、学习训练的结果,这也符合吉格勒法则的原则: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的才能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包装的巧妙、包装的完美,也是训练的结果。

三、如何运用吉格勒法则进行职场包装

根据吉格勒法则,职业包装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好的呈现给别人,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其实就是要运用吉格勒法则,进行职业的训练:

首先,包装形象,让自己融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当你看到绽放的菊花,马上就会想到华为的产品。当你看到SONY,马上想到索尼的产品。当你登上飞机,看到着一身淡蓝职业装的空姐时,马上会想到这是厦门航空。当你听到“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企业理念时,就会想到这是海尔的质量理念。这些企业产品上的标志、专用颜色、理念、甚至特殊的制度,其实都是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即CIS。企业的CIS是由视觉识别系统VI、行为识别系统BI、理念识别系统MI共同组成,这一套系统既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也是企业管理的内涵,更是企业自己面向社会的包装,这种包装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制度管理要求等综合因素、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的企业包装形象。

作为企业或组织的一员,要融入企业,必须先融入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比如厦门航空,空姐统一着淡蓝色的职业装进行空中服务,你别出心裁,穿一套粉红色的休闲装,就是明显的不融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再比如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艰苦奋斗,你到了华为,不愿意艰苦奋斗,却想着少干活多拿工资,那么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请出华为。



其次,包装素质,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看《射雕英雄传》有一个情节:郭靖跟江南七怪学武功,怎么学进步都缓慢,七怪甚至认为郭靖不是学武的料,对郭靖非常失望。但是自从郭靖偷偷跟随马钰学习全真教的内功以后,郭靖的武功突飞猛进,以至于七怪怀疑郭靖是跟梅超风偷学武艺的,幸得马钰解救。郭靖内功好了以后,学什么都变得快起来,终成一代大侠。

在职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就是一个人的内功,综合素养越高,内功越强大。内功越强,成长越快。

职场的内功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得体的礼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谦卑态度、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为、甘于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集体意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PDCA循环的闭环意识、每日进步一点点的量变引发质变意识等等,当你的综合素养修炼得很高时,你的自身形象、自我价值就会在无形中得到升华,各种机会也会纷至沓来。

5月21日,四川自贡富顺县一小区发生惊险一幕,一位女童小肖因为找妈妈翻越了窗户,站在窗外,万一失足摔下,后果难以想像。当人们报警后,焦急等待救援的时候,海尔集团的服务工程师胡云川路过事发现场,看到情况紧急,二话不说车停路边,运用自己装空调经常翻越窗外的熟练技术,爬到了六楼把小女孩一把抱住,送进了屋内,化解了一起险情。事后,胡云川被海尔集团授予“人单合一见义勇为奖”,并奖励一套价值60万的房子。

其实。胡云川徒手攀爬到6楼,自身也是非常危险的,但是面对着孩子会随时失足的危险,见义勇为的职业素养就体现出来了。

公司有一位主管小田,工作能力和情商都很高,入职半年就过了考核期。公司在年底开年会需要一位主管担任主持人,其他主管都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参加排练。小田就主动报名担起这件事。在年会上,因为出色的主持风格被总裁单独提出表扬。并被评选为本年的优秀主管。在获奖发言时,小田抱着感恩的心态对帮助过她的同事表示感谢,得到大家的好评。很快就从初级主管升到中级主管。

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训练出来的,比如吃饭时的光盘行为,有一次在一个自助素食店用餐,餐费就是20元的标准,取的饭菜多了,最后还剩一个素包子没吃,餐厅工作人员提醒让吃完,赶紧撑着吃完,下次再去就少取一点,吃完不够再取,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多了,素养自然就会提升了。

其三,包装能力,让自己成为业务上的一面旗帜。

能力的包装,更是吉格勒法则运用的结果。一个员工或者组织的成员,只有不停地注重自己的能力训练和提升,职业生涯就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夫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能力就是职场人士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利器。不管你的起点是什么学历,进入单位后,都会从一两个专业技能学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提升,以及不停地训练或培训,专业能力会不断增强、不断提高,最终会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大拿,一旦你能成为专业领域的大拿,就实现了“一招鲜、吃遍天”的目标,你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地位会不断得到强化,甚至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最典型的就是医院的专家门诊,那些坐诊的专家,就是某一领域的医术大拿。

二是不断提升复合能力。职场既需要专业能力,也需要复合能力。特别是客户不太多、服务对象较少的单位,无法做到精细的专业分工,这时候就需要复合能力强的人。比如医院的急诊科,一般都是复合型人才担任,一些医院也开设了全科诊室。特别是那些乡村、偏远地区的医院,不可能像大城市的医院那样专业分工明晰,需要的就是复合型全科人才。我有一个朋友在发电厂工作,他学的是锅炉专业,原来就是专门从事锅炉运行监控工作。后来因为老机组被淘汰,新上的机组是锅炉、汽机、电气三个专业合并在一起的集控专业,需要的人才也是复合型人才,必须对三个专业都精通的,我的朋友就是因为专业单一,平时没有危机感,不愿意学习另外两门技术,最终被淘汰,调到辅助岗位去了,收入少了一大截。而和他同岗位的一个小年轻,因为注重复合能力的提升,平时注重参加复合能力培训,最终通过考核,成为全能单元长。

三是终身学习意识强化与不断实践。能力包装,不管是专业能力还是复合能力,都需要后天不间断的训练,这也是吉格勒法则的精髓。要做到不间断地训练,就需要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我们从入门级到专家级,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成长过程,而同事之间的竞争又激烈,你稍一懈怠,别人就走到你前面了,谁走在前面,谁就会掌握本专业领域职业发展的先机。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太快,一旦不及时学习和跟进,就会被新技术、新知识抛弃。

我的朋友娟娟是学财务的,她很会理财。我还经常会请教她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有一次我在一个财商班上看到她,很惊讶。就问她你都是专业人士了,怎么还来财商班学习。娟娟有一句话让我到现在还是记忆深刻:“现在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不学习就被后辈超越了。”


总结 :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水在成为湖、海之前难道不只是一滴水吗?而海又是很多水滴组成的。这就像我们所在的职场,也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样。人不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掌握技能、不会包装自己。那么你也就是普通的你,竞争激烈的职场需要懂得包装自己,会主动学习的人。那么你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是停留在平淡中,还是停留在成长中。通过学习来包装自己,让自己成为职场赢家。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免费的,就是最贵的。”只有在自己身上投资学习掌握多种技能,才能在职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保持初心让自己在这众生相中,保留善良,保持道德标准。成为一个正直,忠诚的职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