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安帮助一名老大爷
人物简介
程新安,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7月出生,1987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30年来,一直在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二道江社区当民警,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吉林市“优秀社区民警”、吉林省“十佳优秀社区民警”,二道江社区警务室被命名为“程新安警务室”, 2016年4月,获评“江城好人”。
人物特点
实打实凿做实事,掏心窝子交朋友;基础工作根基厚,危急时刻显身手。
人生准则
不求荣华富贵,只求社区平安。百姓安居乐业,是我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大众点评
二道江社区的大街小巷、行业单位、重点人员、不稳定因素,没有程新安不掌握的。他是所里的“活地图”和“万事通”。
——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所长李续平
老程这个人,没啥豪言壮语,也没做啥轰轰烈烈的大事,他所做的,就是舍弃和付出,默默无闻,无欲无求。
——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民警关国臣
二道江百姓的心里没有“110”的概念,也没人拨打过“110”报警求助电话,程新安就是他们的“110”。
——吉林市昌邑区二道江社区主任付桂华
程新安入户调查走访
程新安与辖区群众亲切交谈
程新安深入社区走访
杀人后外逃在即,老“片儿警”慧眼擒凶,叫准“就是他!”
13年前,朱长春(化名)抢劫杀人后畏罪潜逃。13年来,朱长春不能归案,成了程新安的一块心病。2014年春,他获得朱长春在内蒙潜藏的线索,多次和朱长春的家人交流,苦口婆心做劝投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不懈经营,2015年5月,外逃13年之久的朱长春在母亲的劝说下,终于同意投案自首。为逃避追捕,朱长春揣着2000元现金,一路打车回到吉林,见到程新安时,身上只剩76块钱。
吉林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黎海滨在朱长春投案自首的专报上批示:“民警程新安不费一枪一弹,不花一分钱,将在逃13年的重要案犯劝回投案自首,工作做的确实到位。”
2015年3月的一天,程新安走访调查永利超市盗窃案。在组织群众辨认时,女青年小赵把他拉到一边,悄声说:“程叔,我认识这个人,挺生性的,我下午去找你。”
下午1点,小赵如约来找程新安,介绍了犯罪嫌疑人王东(化名)的详细情况。程新安顺藤摸瓜,将正准备外逃的杜建东抓获,另2名同伙也相继在葫芦岛市落网,一举破获系列盗窃案35起,涉案金额10万余元。
王东交代说:“作案时,总看见程警官在小区里转悠。我多次警告他俩,别去程警官的片区偷,他俩就是不听劝。这次要不是疏忽大意了,咋会栽在程警官手里。”
2016年2月13日,正月初六晚7时许,家住吉林市通潭西区的一名女子从浴池洗澡出来,走到自家楼下时,被人残忍杀害。案发后,各种传言四起,微信朋友圈疯传,引发群众极度恐慌。
专案指挥部通过视频监控图像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程新安拿着视频打印图像,挨家挨户走访,在一栋老式住宅楼,居民陈某说:“好像见过这个人。”居民孙某则欲言又止:“小程,我家有客人,回头再联系!”当晚,程新安偷偷约孙某见面,这会儿,孙某肯定地说:“见过这个人,住哪儿不清楚。”
陈某、孙某都说“见过这个人”,那“这个人”一定就在附近。程新安把情况上报后,指挥部以这栋居民楼为中心,缩小了排查范围。
17日上午11点,程新安对最后两家没见面的住户进行第三次走访。3单元4楼左门的杜淑芬(化名)患重大疾病申请困难补助,曾找程新安开过离婚证明。他虽了解杜淑芬的情况,但还是带着社区书记和辅警敲开了她的家门。
见到程新安出示的视频打印图像,杜淑芬神色有些慌张:“小程,你进我屋,我单独和你唠。”进屋后,杜淑芬语出惊人:“这人好像俺家他。”
杜淑芬说的“俺家他”,是她的同居男友,名叫周立国(化名),小她15岁。案发当天,周立国酒后外出,穿的衣服和“这个人”一样,而且外出时间正是案发时间。周立国还向杜淑芬要钱,说要回黑龙江老家……
程新安把杜淑芬带回派出所,把情况上报指挥部。杜淑芬说,周立国去哈达湾喂狗去了。专案民警迅速出击,将正在烧毁证据的周立国抓获。经审讯,突破此案。
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唐爱军介绍说:“抓捕周立国时,大家都说与视频图像不是一个人。周立国原籍黑龙江,平时不用手机,不坐火车,在吉林市没有稳定住所,没有稳定的亲朋关系,仅凭一个变形的、连办案人员都认不出来的视频图像,很难找出真凶。如果不是程新安过硬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一旦周立国销毁证据外逃,此案就成‘死案’了。”
一个小小的社区民警,凭借过硬的基本功,屡破大案奇案,许多人暗自惊奇,却不知程新安30年警务工作背后的艰辛付出。
1987年6月,程新安警校毕业后,分配到延江派出所担任二道江社区管段民警。当初,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0年。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不久,他就把家搬到了二道江社区。30年的社区警务实践,程新安积累了一整套工作经验,他却说,没啥,就“四招”。
第一招:组建“三老”巡逻队。20多个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佩戴红袖标,走街串巷,义务巡逻,10多年来,这支队伍成了二道江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
第二招:绘制“天网工程图”。 二道江社区视频监控点分布零散,一有案件,不便排查。程新安手工绘制了一张标注视频点位的辖区平面图,将原有的、新装的、有效的和失效的摄像头分别以不同颜色标注,并随时更新。刑侦部门每次到派出所查案,都来找他这张图。有了这张图,许多案件迎刃而解。
第三招:辖区盲点安监控。二道江市场有几处视频监控盲区,人员流动量大,也经常发生案件。程新安拿出一个月的工资,又管爱人要了点儿,凑钱买了2个监控探头,并说通了最佳监控点的发廊业主,将2个监控探头联入发廊电脑。从此,二道江社区再没盲点了。
第四招:研判引领促防范。年头多了,辖区什么案件高发、什么时段易发案、哪些人有作案嫌疑,程新安都了如指掌。他根据不同情况,指导“三老”巡逻队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件防控和重点人监管,还别说,真管用。
程新安还有个习惯,下段工作总是带着一沓名片,一有机会就发。他把名片放在群众经常聚集的食杂店、车棚子、退休办,群众有需要,随时拿一张。这个习惯,程新安坚持了30年,累计发放10多万张。
社区主任付桂华说:“二道江百姓的心里,没有‘110’的概念,也没人拨打过‘110’报警求助电话,程新安就是他们的‘110’。”30年过去了,过了年儿,程新安都54了,居民们还习惯地叫他“小程”。
“到派出所找小程”,这是居民们常说的一句话。辖区发生案件、百姓有事咨询、夫妻动怒吵架、邻里矛盾纠纷,甚至心里有啥憋屈事儿,都找程新安。不管节假公休,不管白天黑夜,谁有事儿找他,一个电话,5分钟,准到。
2015年4月12日上午9点多钟,程新安接到居民李宝林的电话:“小程,有个小偷正在撬门别锁,你赶紧过来……”程新安说:“你别挂电话,保持联系,随时告诉我方位。”
几分钟后,程新安和值班民警赶到现场,将正在居民家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何德春抓个正着。经审讯,破获技术开锁盗窃案12起。
程新安组织三老服务队开展义务巡逻
程新安和巡逻队员在一起
程新安和他的义务巡逻
20年如一日贴心关怀的那个人,原来是个“精神病”
家住碳素厂住宅小区的李淑珍大娘说:“这些年,得到‘小程’帮助的百姓太多啦,虽然都是出个主意、打个证明、协调个关系、帮忙救助的日常琐事,却件件暖在心上。”
采访中,提起程新安20年如一日照顾精神病人吴振林的事儿,居民们赞不绝口。
吴振林的家住在房产小区7号楼,今年46岁。1996年,父母双亡。为了生存,他把家里的东西全卖光了,靠流浪为生。从那时起,程新安看他可怜,就给他买衣服、被褥,领他洗澡,办身份证,申请低保,还委托邻居李大爷替他保管低保钱,见到他,就给他十块八块,零花,买吃的,别饿着。
吴振林的病越来越重,浑身上下总觉得冷,一到冬天,就把家里的被子和从外面捡回来的旧轮胎点火取暖,不仅烧得满屋黢黑,邻居的心里也跟着忐忑不安。20年来,他的家里一冒烟,群众就报警,派出所和消防队出了多少次警,已经没法考究了。邻居不堪其扰,就把他的家门钉上,不让他回家,可这儿哪是解决的办法呀。
为从根本上解决吴振林的问题,程新安一次次协调社区,给他安地热,联系小旅店,让他免费住,还拿出3000元工资,送他去两家子敬老院……可吴振林在敬老院住了不到俩月,说啥不住了。
程新安想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强制治疗,检查三次,没出鉴定结果。他协调街道,一次次给吴振林鉴定,直到2016年2月,才在龙潭区精心精神病疗养中心做出了吴振林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鉴定结果。
程新安再次协调民政和街道,将吴振林终生安置在这家疗养中心,给他交纳了全额费用,彻底解决了吴振林的生活和治疗问题,祛除了困扰居民20年的心病。
程新安还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女”郑新琳,在汇文小学读二年级。出生后,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父亲在外打工,无暇过问她的生活,郑新琳只能与76岁的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没有户口,郑新琳到了学龄无法上学。程新安一次次向上级反映,一次次补充材料和证明,终于给郑新琳落了户,解决了她的上学难题。
开学那天,程新安找到汇文小学校长高岩峰,请求适当照顾。高校长被程新安打动了,答应比照教师子女待遇,半价收取郑新琳的午餐费和校服费。
从此,程新安当上了郑新琳的“家长”,给她买衣服,买书包,给她零花钱,和班主任几天通一次电话。每次开家长会、运动会,程新安都准时参加。人前人后,郑新琳称他“大爷”,老师和家长还以为程新安真的是她“大爷”哩。
付学山,先天性小儿麻痹,靠双拐走路,以修鞋为生。2004年,他的修鞋店因违章建筑被强迁,心里拗不过劲儿来,准备上访告状,大闹一场。程新安说:“先别走极端,我明天找铁合金厂想想办法。”他和厂领导软磨硬泡,从一个临街小仓库腾出来一角,无偿供付学山做修鞋店。
怕付学山摔着,一到下雪天,程新安早早来到修鞋店,等付学山踏着积雪一拐一瘸来了,修鞋店前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了。就这么俩好嘎一好,20多年来,俩人处得亲兄弟一般。修鞋店前有个小广场,平时,很多居民在这儿聚集闲聊,付学山就利用这个机会,默默地听,默默地记。他把听来的社情信息、案件线索说给程新安,无形中帮了程新安的大忙。
程新安全力帮扶社区群众,社区群众也找一切机会帮他采集人口信息、录微机、发通知、做宣传、摸情况。警务室的事儿,已经和他们分不开了。
2012年,公安机关实行社区警务改革,程新安这个小“片儿警”,还当上了社区副主任。“走马上任”那天,社区主任付桂华把4个办公室最大的一间腾出来,给他做警务室。这下好了,社区干部、楼长、网格员、单元长、治安积极分子,全都成了他的助手。
2016年2月,13年如一日,热心社区警务工作的碳素厂退休女职工邵玉慧被吉林市精神文明办、吉林市公安局命名为“十佳”拥警模范好市民。
他借助各种载体,组织开展“警民一家亲畅游松花湖”、“共建和谐社区”、“迎五一给残疾人献爱心文艺演出”等联谊活动。借此机会,他给困难群众捐米捐面捐油,与群众深度接触。
程新安给义务巡逻队部署任务
程新安给群众办户口
程新安给汇文中学学生讲解消防知识
女孩跳楼轻生,“生命七步半”,故事更精彩
小丽是个年仅22岁的年轻女孩,家住舒兰市新安乡。2014年6月,小丽到吉林市打工,租住在二道江社区一个6楼的出租房内。
出来打工半年多了,小丽没挣到钱,觉得对不起父母,更没脸活在世上。她把自己锁在屋里,呆了6天。最后一天,打电话让附近超市送来一箱啤酒,不到半天,喝个精光。在酒精的刺激下,小丽的情绪越来越狂躁,半个屁股坐在阳台上,准备跳楼寻死。
见女孩轻生,不大一会儿,楼下围观了数百名群众。区政府领导、公安民警、消防队员先后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由于房门紧锁,女孩情绪激动,救援人员在南阳台劝,她就里倒歪斜地跑到北阳台,消防救援气垫也在居民楼的南北两侧来回搬动,情况万分危急。
就这样,一直僵持了4个多小时,由于女孩处在失控的边缘,随时有可能纵身一跃,就连谈判专家也一筹莫展。眼看天黑了,围观群众议论纷纷:“这回警察也没招了。”
程新安主动请缨,要求进屋解救女孩。指挥员说:“你年纪大了,身材小,不合适。”程新安说:“这栋楼我总来,对房屋结构非常熟悉,只要开锁师傅快速开锁,我从门口到阳台,一共七步半,有把握在一秒钟内冲到阳台将她救下来。”
尽管方案可行,可一旦失手,女孩惊恐坠楼,责任重大,后果严重。为确保万无一失,程新安带上一名消防战士,在一楼相同户型的房屋内反复演练,测算步数和时间,又找来女房东,详细了解室内布局。
一切准备就绪。开锁师傅快速开锁后,程新安一个箭步冲向阳台,没等女孩反应过来,他已将她牢牢搂住。随后,救援人员也快速冲了进来,将女孩解救。
顿时,楼下围观的群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阵阵叫好声。
一切发生在瞬间。程新安“生命七步半”的精彩故事在二道江社区传为佳话。
付桂华说:“这些年来,社区每年都会遇到群众跳楼、自杀、群访堵路、聚众闹事等惊险危难场面。只要程新安一出手,总能化险为夷。”
刘大爷和吴大娘是丧偶多年的老邻居,两位老人有意结合,重组家庭,但双方子女反对,几次闹到派出所。两个多月前,矛盾逐渐升级,刘大爷情绪激烈,扬言动刀杀人。
程新安不厌其烦地把双方子女找到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缓和了双方矛盾。见两位老人实在不能走到一块儿,程新安建议:“不如各自和子女换房住吧,住得远了,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这样对两家都好。” 就这样,一场无法收场的纠葛悄然化解了。
吉林市公安局户政支队支队长初晓光说:“二道江社区有居民1万多人,是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式老区,近年来,各类案件逐年下降,2015年,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5%,可见程新安是个有心人。”
风雨30载,弹指一挥间。程新安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渐渐步入花甲之年。身边的同志,有的提了级,有的晋了职,有的带出来的徒弟都陆续走上了领导岗位,而他,依旧是二道江社区的小民警。
30年来,历任所长都对程新安非常信任,把他当成骨干。有民警调走,出现空白责任区,所长都指派他代管。最多的时候,他管过三个片区。辖区的学校、联防队,都归他管理。对这些工作,他从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只要领导交办,他都二话不说,当成份内工作,尽心尽力做好。
派出所的日常卫生、修车、加油、换灯管、通下水、冬天扫雪修暖气、夏天安纱窗修空调,他都主动去做。作为一名54岁的老民警,又是专职社区民警,不做这些份外事很正常,可他爱这个集体,对派出所有感情。
所长李续平介绍说:“程新安在所里的时间比在家多好几倍。就是晚上不值班,他也待到挺晚。无论打击破案,还是调处纠纷,他都主动参与。因为群众威信高,碰上棘手的事儿,只要他几句话,就圆满解决了。”
他还介绍说:“这么多年,老程不知让出多少荣誉,推掉多少立功受奖的机会,直到2013年,年过半百了,才被树为全市社区民警典型,他却把这几年获得的3万余元奖金全都用在了组织社区联谊活动和帮扶弱势群体上。为精神病人看病、给留守儿童交学费、帮扶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甚至社区里的治安监控探头都是他自费安装的。”
2010年,程新安的母亲去世了,他怕叨扰邻居,谁也没告诉。母亲出殡那天,社区居民不知怎么知道了,一下子赶来300多人,程新安劝都劝不走。
付桂华说:“你就别劝了,让他们送你母亲一程吧,这么些年了,他们和你处得跟亲戚一样,彼此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普通的警民关系。”
母亲去世后,程新安精心照顾年过八旬、瘫痪卧床20年的老父亲。至今,仍和老父亲居住在不足60平米的老式住宅里。20年间,只要不值班,伺候老父亲就是他雷打不动的任务。晚上,每隔两个小时,他就要起来一次,帮老人翻身、喂老人喝水、伺候老人大小便。这20年里,对程新安来说,能睡一个完整觉都是一种奢望。
家里的困难,他从不对人说,默默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承载着为人子的责任。要不是这次亲自采访,说起他的家境,就连记者都不相信。
教导员王岩感慨地说:“程新安身高1.70,体重不到100斤,谁都无法想象,这些年,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是咋挺过来的。”
为支持丈夫的工作,分担他的生活压力,身为碳素厂会计师的妻子早早申请了提前退休,帮他料理家务、教育孩子。女儿也很争气,去年考取了公派美国留学的资格。
程新安不会饮酒,不会娱乐,没有特殊嗜好,平常日子里,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忱都用在了工作上,放在了社区中。
“我家虽小,才50多平米,但社区就是我的大家。我虽然没当官,也没大富大贵,但百姓把我当‘主心骨’。百姓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满足。”他说。
关注吉林市公安局官方微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