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历史名人沉浸式剧本游上线!就在崇州···

一群6-12岁的青少年身着古代服饰

穿越成为“小秀才”

奔走于书院、集市、衙门、

镖局、古代乐园之中

历经端午祈福、祭祀大典、

书院习文、孔子六艺等各种礼仪

真人演绎互动还原古代游玩

私学、考学等场景……

6月3日

在崇州街子古镇

“味江·九州实景江湖”景区门口

游客们在完成扫码亮码、测温等

疫情防控要求后有序入场

在当天的“沉浸式剧本游”里

沉浸式体验了一把

以四川历史名人常璩为核心的

崇州历史文化

沉浸式文旅的新玩法

“味江·九州实景江湖”是全国首个围绕国潮和武侠“剧本游”打造的沉浸式旅游景区、沉浸式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在《人民日报》人民文旅2021年上半年文化旅游新场景热力指数榜单名列全国第六。

景区占地40000平方米,融合陆游文化、街子文化、武侠文化为一体,打造了十大门派、衙门、镖局、铁匠铺等40余个场景和13个“国潮国学研学+沉浸式剧本游”项目,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假期间,景区推出国内首个以历史名人为核心的沉浸式剧本游项目《华阳国志·穿越笔记》探索解谜游。剧本以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东晋崇州人常璩著作的《华阳国志》善本丢失在时空乱流中为线索,游客作为“时空管理特派员”,穿越到古代,利用对《华阳国志》知识的了解,破解谜题,找到《华阳国志》善本。

该沉浸式剧本游项目将景观、建筑、牌坊、真人NPC(游戏角色)等元素融汇,设计出解谜探索的游戏关卡,利用《华阳国志·穿越笔记》及其道具配件,让游客化身为古代之人、身着汉服在实景中寻找线索,完成解谜游戏,推进剧情发展。

“其呈现方式可以说是‘密室逃脱+综艺真人秀+剧本娱乐’的综合,通过追寻《华阳国志》的内核串联景区所有元素,实现故事化、游戏化、潮流化、趣味化。这是成都蜀州沉浸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沉浸式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产品,也是沉浸式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实践成果。”蜀州沉浸文旅公司总经理、沉浸式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礼表示,以沉浸式文旅产品的市场化方式宣传历史名人,将单纯观光旅游变为主动参与的文化冒险之旅,将千篇一律的文化介绍和景区介绍攻略,变为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探索之路,在游客享受探索、解谜、汉服穿越同时,以“轻科普”形式将历史文化趣味传播。

“剧本杀+景区”属于沉浸式旅游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景区的旅游体验由传统观光式旅游向沉浸式旅游转变。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室内小型的“剧本杀”活动,“剧本杀+景区”模式能够提供更为宏大、真实的场景,承载更多当地人文、历史元素。

沉浸式剧本游

让景区“活”起来

作为沉浸式剧本游项目,《华阳国志·穿越笔记》的背后是“沉浸式+剧本杀”的创新。在谢礼看来,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关键是游客参与和互动,要在优化沉浸式体验场景上下功夫,用“剧本杀”等业态做好串联,才能更好锁定年轻人群体。

“我们很重视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发展。立足崇州文化优势,树立更高目标,出台优惠政策,盘活闲置物业,吸引更多‘沉浸式’或‘剧本杀’行业龙头企业、青年人才在此汇聚,在推动崇州沉浸式文旅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延长剧本创作、‘剧本杀’小程序开发、NPC培训等文创产业链条,希望探索打造具备影响力‘剧本杀’产业集聚地的新路径。”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我们今天趁端午假期,专门从成都过来。去年就在网上看到这个景区了可以着古装穿越回古代,感觉很有新意。今天终于体验到了,感觉很巴适。”从成都中心城区来的游客李晨玲玩得不亦乐乎。她表示,她完全被这沉浸式的体验感“包围”住了。

游客肖寒这次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我去年就带我们小朋友来耍过了,这边非常适合小朋友耍,很有乐趣,小朋友能够感受传统文化,而且有一种穿越的体验,非常好。”

“我们将味江景区这个有10多年历史的景区进行全新升级,利用现在市场上最具‘Z时代’喜欢的‘剧本杀’和沉浸式体验,并且植入了‘陆游带你游崇州’文化IP以及常璩和《华阳国志》,创作沉浸式产品,成为了现在的一个新型景区。”谢礼说,摆脱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结合多种玩法让景区、博物馆、民宿等地“活”起来,增加二次消费,让游客参与进来甚至掌握主动权,得到更强的参与感、新鲜感,是沉浸式文旅项目的魅力所在。

目前,乡村游、亲子游、露营、夜游等业态得到恢复,“微旅游”为旅游产业的复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崇州加大文旅产品供给力度,正在积极扶植发展沉浸式文旅产业,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出游选择,持续提升崇州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塑造文旅融合背景下本地IP的当代价值,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文旅力量,有效助力崇州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温馨提醒:

端午假期

近郊游、市内游受到追捧

为了大家能够有序出行、

享受健康假期

请广大市民朋友绷紧

疫情防控这根弦

自觉履行防控义务

进入各类场所主动检测体温、

扫码亮码通行

主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任九桥

编辑:张海峰 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