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移动装备的天花板?宏碁ConceptD 3 Ezel 设计本体验

关注过各个品牌高端产品线的用户,都知道厂家纷纷推出了针对创意设计的笔记本和显示器,统一冠以“Creator ”的前缀。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款有宏碁推出的新款“Creator PC”:宏碁ConceptD 3 Ezel

同时发布的还有ConceptD 7 Ezel ,顶配可以达到至强处理器+32GB 内存+Quadro RTX5000+4K 翻转触控屏+满速雷电3接口×2

此外还带潘通色彩认证、100% Adobe RGB 色域,兼具设计师笔记本 / 部分移动工作站的特性。

宏碁ConceptD 3 Ezel 则更注重性价比(屏幕由15.6英寸变为14英寸,硬件配置D7更高)



有人说,Creator PC 是偏小众的需求,这话在2014年以前也许成立。

但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创作中来,包括UP主、油管博主、设计师等,如今说是需求井喷都不为过。

可以说 Creator PC 就是“需求反向影响供给”的典型。



那么,什么是Creator PC?


Creator PC 其实是一个很松散的概念,瞄准的是需要高规格电脑,但不是用来玩游戏的人。

这包括了专业美工、影音内容创作、甚至在高端上与工作站的概念也有所重叠

这些用户需要的是高速的计算力、高效的存储、与快速的 I/O 链接,而 Intel 认为自己拥有的 Core / Xeon 处理器、Optane 存储、与 Thunderbolt(未来的 USB 4.0)技术,正好能符合这样的需求。

再加上触控/笔控输入、高质量的屏幕、以及时尚的设计,就是 Intel 心目中的 Creator PC 了。

Intel 台湾分公司发言人李昆龙强调:“Creator PC 概念打从素材传输至计算机、进行编辑制作、再到成品检视,这些环节都有所着墨、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可见Creator PC 并非专业工作者专属设备。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譬如游戏画面录像分享、直播这类常见行为,都符合内容创作应用定义。



▼ 在2019年7月,intel提出“Creator PC”的概念后,第一批厂商跟进地很快。

在同年的CHINA JOY现场,我第一次见到 “Creator PC”,也就是初代的宏碁 ConceptD 7:

▼ 当然当时在CJ占展台大头的还是游戏本(譬如我拍摄的这台宏碁的掠夺者)。

但小众而高端的需求还是得到了 intel、NVIDIA 等厂商的足够重视。

▼ 而当时的我只是在 NVIDIA 展台活动前,参加着平板支撑的红衣小哥而已:

墙的背面就是 Creator PC 的展区(英伟达的创意驱动确实更好用,最近爆料于今年4月老黄的发布会,场景和“真人”都是由全AI计算而成)

▼ 彼时笔记本的定位有:办公、游戏和工作站,即使是塞进了桌面级处理器的工作站,也未必符合创意设计人群的需求。可以说对 Creator PC 需求和该类型产品的供给缺口同时存在。

▼ 而创意设计,主要针对平面设计、影视剪辑的人群而推出。

和工业领域不同的是,这类人群对于色彩的精确度有更高需求,并且同时要求比较强的图形渲染能力。

简单概括就是:和游戏本一样有增值部分,但侧重的用户需求不同(一样贵,但只是贵的方向不同)。




这次的分享的 宏碁ConceptD 3 Ezel ,就是宏碁本代设计本的旗舰款。

▼ 同时宏碁应该是最重视创作者需求的品牌之一,旗下从显示器到主机、再到笔电,做到全线覆盖。

▼“ Ezel ”意味着它会是一款复合翻转屏。

在我的理解中,单独的翻转屏其实意义不大。单独的触控屏意义也很小,譬如新款的 Surface Laptop3(我曾用过不少时间)。

只有把复合翻转屏和触控屏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具实用意义的产物,也就是宏碁的“ Ezel ”,就像一块可调节角度的“画板”,结合触控笔可以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 宏碁ConceptD 3 Ezel的整机机身为镁铝合金材质,整体外观偏向方正,棱线分明但不会硌手。

白色的外观和类肤触感的细腻表面,符合很多人对艺术创作本的期待,尤其是女性用户(其实是使用了MAO(微弧氧化)工艺,让镁合金表面触感接近陶瓷)。

▼ 但从体积上来看, 宏碁ConceptD 3 Ezel 虽然整体不重但也非纯粹轻薄定位的笔电,相比黑色的设计,白色外观可以冲抵一些厚重感,带来更多的设计感。

▼ 正常模式下的 宏碁ConceptD 3 Ezel,打开上盖后,如果仅看BC两面,外观偏向低调。

同时也可以看到它采用了视觉无边框的设计,息屏后融为一体,不会有大边框那种视觉臃肿的感觉:

除了中间的转轴可以提供翻转效果外, 宏碁ConceptD 3 Ezel的上盖本身也支持170°的翻转,这种双转轴的设计可以解锁可多的使用场景,并不局限于官网给出的几种可能性。

▼ 在颜值上, 宏碁ConceptD 3 EzelC面遵从纯白的设定,不论是按键还是触控板,都做合到了色彩的统一。乍一看挺强迫症,但确实符设计本的风格。

▼ C面左下角有 intel i7 标和 NVIDIA 标。

这一点我并不意外,说得更坦白一些,现在的 Creator PC 就是由 intel NVIDIA 两家合力的产物。

在图形渲染等方面,新款N卡也确实表现得很好,在这一领域,AMD Radeon目前更像是为了失去那些年补课。

▼ 不论是 NVIDIA STUDIO 驱动,还是更早的 NVIDIA 的 Creator Ready Driver(CRD),都是为了满足此类需求而诞生的产品(在专业领域上 NV 确实比 AMD Radeon 更强)

▼ 右下角为潘通(PANTONE)标志:对于设计行业的人而言肯定不陌生:

▼ 很多行业都需要严苛的色彩 标准,因此需要直观的色彩对照。

潘通的色卡(纸质和棉布版)是很多人专业向的选择。

譬如甲方对某款服装的颜色要求为某个潘通色号,此时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用色彩来对比服装样品。





▼ 宏碁ConceptD 3 Ezel 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复合翻转屏设计。

能做到180°的翻转屏的笔记本有不少(目前做好铰链设计不难),但要做到复合反转,就要对重新设计上盖(显示屏)的结构。

是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设计连接处的铰链,后者则是对上盖的重设,以上有本质区别。

▼ 宏碁ConceptD 3 Ezel 的A面采用够了金属材质的MAO技术,带来了和陶瓷类似的质感。

复合翻转屏采用了细长的金属铰链,让A面有了上下分隔,好在第一眼看在视觉上不会感到很违和。

▼ 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 宏碁ConceptD 3 Ezel可以轻松实现类平板模式。

此时也可以看到铰链的真正的作用,铰链的金属原色会比白色的类肤漆面更加深,但作为一个会被反复旋转并且结构紧密的连接件而言,金属进行表面加工后可以带来更加持久(耐磨)的外观(转轴整体为CNC加工):

▼ 接触过 Surface LapTop3 的都知道(我自己也有),尽管它提供了触控屏,但因为没有采用 ConceptD 3 Ezel这种复合翻转的模式,因为单一铰链导致它的触控功能利用率非常低。

翻转成 180° 再用触控笔也非常不方便。

▼ ConceptD 3 Ezel 的方案就要就明显易用得多,通过二段角度调节,甚至反向折叠,充分利用起触控屏和手写笔,提供更加舒适的创作角度。

另外在下图这种模式下,手写笔和键盘可以轻松交替同时使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优化了整体体验。

▼ 完全反折后的 ConceptD 3 Ezel 背面没有任何线材裸露,模具上有一个嵌入式的设计,在塞入更多元器件的同时降低了上盖的厚度,另外翻转屏在使用中没有晃动的迹象,本身很稳当:




▼ 复合翻转设计只是ConceptD 3 Ezel 的特点之一,事实上从第一批 Creator PC 面世以来,在收到足够多的市场反馈后,新的 Creator PC 到了今天已经有了很多改进。

很多时候消费者比厂家更知道自己需求的是什么,这里我分享一下 ConceptD 3 Ezel 的一些细节设计:

▼ 首先ConceptD 3 Ezel 并没有把LOGO做得很大(甚至可以说又小又保守)。

本身 ConceptD 是稳稳的设计师向的产品,ConceptD 3 Ezel 更是这一分支的旗舰,如果这个预算放到同门的游戏本上,在一定会做得非常张扬。

▼ 但小LOGO确实更符合设计师群体多数人的心态:这个本子的辨识度已经很高了,不需要大LOGO来拉低整体的印象分。

扮猪吃老虎、低调不差钱的Tag会更加适合这一群体。

▼ 宏碁ConceptD 3 Ezel 有多种规格可选。目前手里的这款为i7 10750H + GTX1650Ti+触控屏 +触控笔。

缺点是目前出于无货状态,相比顶配款,i7+GTX1650Ti的配置更适合我这类非工作站需求,主要用途集中在创设的用户:

▼ 亲测这个版本的ConceptD 3 Ezel 重量为1759g,集显版本重量会更低。

因为定位不同,就重量和尺寸看, 宏碁ConceptD 3 Ezel并不完全属于超轻薄的范畴,但依旧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凡能接受中端重量游戏本用户,对ConceptD 3 Ezel 都能很快适应。

▼ 算上各类结构件、散热模组等,这个重量并不意外(但没有超出我预估的重量),作为工作需求的笔电,相比于做成超轻薄但在正经工作时风扇如喘牛+频繁降频而言,必要的散热模组是良好体验的基础。

▼ 就像 SONY OLED电视经常会旋转“薄至XX毫米”,结合视觉中心效应,我们在观察ConceptD 3 Ezel屏幕厚度时,目光基本集中在可翻转屏上,而它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很薄。

▼ 在屏幕的工作模式上,复合式转轴给了我这类用户更灵活的方案。

通过移动A面,拉进用户和屏幕的距离;通过调节转轴,调节到更加适合的角度:

▼ 如果你向往站立使用手写笔,那么将屏幕调节到水平模式即可。

相比于常规笔记本的180°翻转,ConceptD 3 Ezel 可以有效垫高屏幕,减少站立式因为手臂伸直产生的疲劳感,合适的阻尼设计也为提升了屏幕在各个角度的体验:

▼ 在使用时,ConceptD 3 Ezel可以解锁很多单转轴无法做到视觉角度。

单一转轴和ConceptD 3 Ezel 区别在于:前者想要实现某一个特定角度,会由于中间隔着一个键盘区,增加用户和屏幕的距离,这种情况下反而减少了用户的可视角度。

▼ 那么拉近笔记本电脑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答:可以部分解决,但会因为连带着键盘一起拉进,而减少了键盘舒适输入的空间。——这样是我上文提到过的:有了复合翻转屏可以解锁更多的工作角度和舒适空间。

▼ 下图为完全翻转后的ConceptD 3 Ezel,在屏幕进行翻转后,画面也会随之翻转。

譬如在工作中向对面的同事展示草图时,不需要对方站起来或者走到我们身边,直接翻转一下屏幕就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 完全翻转后的效果如下:

▼ 再说ConceptD 3 Ezel的这块屏幕。

设计师行业对于色彩精准度的要求远大于多数行业,但凡和视觉效果相关的行业皆是如此(不论是影视后期还是其他岗位)。

这就位于屏幕的色域容积和色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远比游戏本要高,毕竟和饭碗相关)。

▼ 宏碁ConceptD 3 Ezel 的高配版宏碁ConceptD 7 Ezel支持100% Adobe RGB色域,支持触控和4096级压感:

我手里的版本支持 100% sRGB色域,搭配PANTONE色彩认证和出厂校色,做到Delta E<2。

因为要支持的触控笔,对屏幕的硬度必然有要求。

宏碁ConceptD 3 Ezel 的显示屏表面贴合了康宁大猩猩玻璃,而且带防眩光的功能。

表面有雾化处理,在强光下使用不会有清晰的反光和倒影(对比的就是Laptop3,屏幕反光到能当镜子用)

▼ 采用了剪刀脚静音键盘,琥珀色背光,行程为1.55mm,打字安静且利落。

为了更好地适配设计人群,宏碁ConceptD 3 Ezel在键盘布局上也做了改进,右上角有快速截图、快速窗口、快速软件开启的按键,用独立按键代替组合键。

▼ 这一系列有明显的工作站趋势,在搭配了英特尔标压处理器甚至至强后,对于散热模组也有要求(毕竟谁也不想在渲染的时候看着处理器降频对吧),因此它的散热孔规格还是挺强的,尾部有三个风口,底部更是有三条进气槽:

▼ 相比很多很多底部只有单根进气槽设计的笔记本,宏碁ConceptD 3 Ezel在这方面的预留确实是按照游戏本的规格来做的。

内部有双风扇结构,以及宏碁自家的 Vortex Flow涡流散热方案,整体的噪音<40dBA,很甚至小于很多环境噪声。

▼ 设计师人群一大特点是:需要茫茫多的外接设备。

也是导致了很多轻薄本直接被排除可选项。拓展坞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问题,但增加携带体积和部分高质量拓展坞需要外接供电,远不如笔记本自带的便捷

▼ 宏碁ConceptD 3 Ezel 的右侧带双USB 3.2接口,足够拓展2个无线接收器或其它外置设备,同时保留了3.5mm音频接口,方便很多有线监听耳机的使用:

▼ 另外很多人会担心,USB3.2接口位于右侧,加上读卡器的长度,会影响鼠标的操作空间,这一点上,宏碁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那就是:直接在右侧设计了SD 7.0的卡槽:

▼ 这一设计的引入,真的有战未来的感觉。

理论峰值985MB/s的速度,目前产品可以做到理论870MB/s的连续读取和740MB/s的连续写入。

比外边能买到的SD读卡器只强不弱,不会成为漂亮的摆设,而是真的强。

▼ 左侧也集成了大量的拓展接口。

首先是DC接口,因为目前的PD充电上限是100W,并不够满血满载带独显的ConceptD 3 Ezel 使用,因此还是沿用了DC供电口:

▼ 防丢失安全接口也位于左侧,细心的话会发现这款笔电的左右两侧都有散热孔,模具在散热方面可以说下足了功夫。

▼ 当时还提供了HDMI显示拓展,和双支持雷电3(Thunderbolt3)协议的接口,左侧为的为TYPE-C接口,右侧为mini DP接口,同样支持雷电3。

一个雷电3接口就可以搞定传输数据、外接显示器、双向充电等功能。一款笔电带双雷电3芯片,可见ConceptD 3 Ezel的诚意还是有的。

另外开关机按键还兼容了指纹识别的功能,可以用来解锁、唤醒等操作,比较隐蔽,且没有牺牲颜值。开机键的内凹设计也有有效降低了误触的可能,细节拉满。

▼ ConceptD 3 Ezel自带的触控笔隐藏在C面的边缘:

▼ 另外触控笔为wacom出品,虽然小巧,但供应商还是一线的:



这次测试的是i7 10750H + 16GB + GTX1650Ti版本。

宏碁ConceptD 3 Ezel 提供了原生的控制中心,包括应用快启、性能监测以及分屏功能。在笔记本外接到更大的显示器时,分屏的功能的利用率会更高。

英特尔的智能睿频功能可以高效调用核心的性能,在低负载下会采用个别核心高频,其它核心低频的方式来更好的省电。这也是之前 intel 笔电续航更长的原因——低负载省电优化得更好。

▼ 内存频率为2933MHz,容量为16GB,轻办公肯定不在话下,也能承担多数情况下的剪辑需求(工业电影级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 在7-Zip测试中,总体评分达到了1122%,充分发挥出了i7 10750H的性能,这和散热模组的是分不开的。

▼ 在CINEBENCH R20测试中, 宏碁ConceptD 3 Ezel 单核和全核分别拿到了470cb和2580cb的成绩,略领先于桌面级的i7 7700K:

▼ 在最新版的R23中,也是相似的结果,略微弱于至强X5650:

▼ 在SSD测试中,表现出了PCIE 3.0的旗舰水平:连续写入可以达到3343MB/s,连续写入可以达到3086MB/s。

如果一定要找几款性能类似的产品,那就是金士顿的KC2500和西数的SN750

▼ 在AS SSD Benchmark上显示出了这款SSD的真实型号:西数SN730。

那一一切就解释的通了,SN730的性能比SN750强是一定的,PCB的设计也是一模一样(和新款SN750比),区别是SN730使用了96层堆叠的颗粒,而SN750使用了64层堆叠颗粒。



使用点评:

① 宏碁ConceptD 3 Ezel 是一款目标用户非常清晰的产品,这导致了没有需求的用户可能会觉得:为什么笔记本要这样设计,有什么用?

而刚需用户又会觉得:为什么这样的笔记本不早点来?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

或许这就是 Creator PC 面世的理由,全力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而且这是一个在不断扩大的群体。

② 宏碁ConceptD 3 Ezel上可以看到很多,已经成为工业设计教科书级别的产品的影子和思路,那些在当时很惊艳,拿下很多工业设计大奖又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工业设计。

ConceptD 3 Ezel 某些设计是这类产品在当下的延续,因为在当时这类概念款被认为和所处的时代水土不服,早已停产。

是设计者这类日益庞大的用户群的需求,重新唤醒了对这类极致产品设计。

③ 再加上顶配的 宏碁ConceptD 7 Ezel带Quadro RTX5000、4K触摸屏、100% Adobe色域等特性,已经是工作站级别的产物。

从以上看,不论是产品本身,还是他们的用户,都挺极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