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普陀山 在深山禅意之中畅吸空气

魔都呆久了,整个人都透着股浮躁。抽了2天时间去舟山看了一场音乐节,只是顺便地去了下普陀山。没想到,这一去它就要变成多次到达的目的地之一了。

来往普陀山景区,必须从舟山的朱家尖坐一艘快船才可到达;事实证明,越是难以到达的地方,风景越美;一番周折到达景区内的第一印象真的就是海天佛国这四个字。在一众大海岛屿映衬下,一尊大佛一览无余,大片的树林幽静地在这里存在着,仿佛来到了一个禅意的国度。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来到普陀山,个人建议可以做一下索道,毕竟普陀山四处环山,并有大海环绕。只有在高处才能看到山、海和古塔完整共存的画面。全程比较平稳缓慢,并不算刺激的那类,但风景视野是不错的。可以隔着索道的玻璃清晰看到普陀山所处的自然环境。

普陀山景区内古木参天,树大根深。这是一棵朴树,和我男神的名字一致,就这么随意的卧倒在树林之中,景观很是自然。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在登山步道看到这幅画面,也是透着股凉意和畅快。满眼的参天大树,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生长着,只不过实在是茂密养眼,这种不加修饰的景观最值得珍藏。

佛顶山是普陀最高的山,海拔292米,步行从佛顶山到法雨禅寺需要40分钟。而这个路线只是普陀山的一小片区域,可见景区之大。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来普陀山,看看寺庙的建筑,还是不错的。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及慧济禅寺,均有千余年历史。可惜文革期间不同程度被破坏,现在看到的是修复之后的模样。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万历二十六年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朝延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题“天华法雨”和“法雨寺”额,始定今名。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万历三十三年,如寿、如光等僧人增建殿宇。三十四年(1606)朝延赐改“护国镇海禅寺”。此后,几经兵火,寺院遭毁,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别庵禅师为住持,再次整修扩建寺院,依次建藏经阁、东禅堂、三圣堂、三生堂、宫厅、印寮等,寺院遂成规模。

光绪十九年(1893),法雨寺住持化闻和尚入都请藏经,印光作为助手随化闻南下来到法雨寺,印光在法雨寺住下来后,足不出户,闭门研究佛经,一住就是三十七年。他晚年自号“常惭愧饭粥僧”,以宏扬净土著有《净土决疑论》等,示寂后,门人辑成《印光法师文钞》四册行世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1987年建成的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不露缝隙,犹如一整块大石板雕刻而成。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不妥协的妍三三/摄

大乘庵的斋饭,每个人只要8块钱,即可享受到四五样儿素菜和汤。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有时候简单了,反而觉得异常珍惜。偶尔跑到普陀山听听鸟叫,吃吃素食,生活变得简单许多,人竟然也不自觉的开心很多。

专栏作家:不妥协的妍三三 发布时间: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