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 | 舍联招就高考 拼进985的传奇台二代

2023年05月23日22:34:19 热门 1140

我们同样是来自台北的青年,但是听到她说话却是标准的武汉口音,她叫做郭佩珊,是一名“台二代”,目前就读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她的故事在台生圈里早已小有名气,因为她就是“那个舍弃港澳台联招,在高三跟着大陆同学一起拼高考并且拼进985高校的台湾学生”。佩珊笑着说:“这个暑假参加台联活动时,才知道自己因为当年这个决定在台生圈里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台湾人在大陆 | 舍联招就高考 拼进985的传奇台二代 - 天天要闻

只是不想写繁体字

或许众多台生及其家长不理解,为何要放弃大陆高校对台招生的优惠政策,不走港澳台联招的“捷径”,偏要和千军万马的陆生一起挤高考的“独木桥”?

这一切就得从她的“台二代”身份故事说起,特别是她的家庭教育,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

郭佩珊父亲是台北人,母亲是武汉人,是标准“台二代”。父亲早年来武汉经商经营不善,但却因母亲而留了下来;母亲是在体制内上班,工作稳定对父亲不离不弃。他们常告诉佩珊“因钱财建立的关系会因财富散去而瓦解,因容貌建立的关系会随岁月侵蚀而消逝,唯有爱才是不变的真理”。

感情如此,学业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理念下,从小佩珊就没有经历过培优班压榨式的学习,父母一直引导她寻找自己热爱的方向,主动学习。学到一定程度,她发现语文和数学、历史与政治、文学和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更加兴致盎然地深入探索。学习对她而言,基本是件愉快的事。

考试这件事情,对于郭佩珊来说仅仅是只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高考途径和港澳台联招途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她选择普通高考只是因为她的常居地是武汉,并且不太想学写繁体字罢了。

但也说来奇怪,对于从来没学过繁体字的她,武汉家中也没有繁体字的书籍和报刊,认识繁体字对佩珊来说却从来不是件难事,容易到她一度误以为这种能力是每个小孩都拥有的,“之前以为只要认识简体字,就一定认识繁体字吧。直到有同学专门来找我帮他们认繁体字,我才发现繁体字并不是人人皆有的‘出厂设置’。”这种用科学无法解释的能力,她把它归功于血缘。虽然定居武汉,但台北于她,是骨肉亲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与亲近。

台湾的记忆是甜的

佩珊第一次回台湾时,是在7岁那年。台湾亲戚借机来了个大聚会,好多小孩子,大家一下子就玩到一起,叽叽喳喳地,丝毫没有隔阂。那年夏天,她迷上7-11的思乐冰,每天着了魔一样必须来上一杯;妈妈喜欢对街的杨记花生冰,傍晚回家总不忘打包回来。关于台湾的记忆是甜的,是芒果冰沙的味道,是软软糯糯的台湾腔,是台湾人脸上谦和的笑容。从此她爱上了自己的家乡台湾,从那之后几乎每年暑假都回去。

对于台湾,她印象最深的亲人是奶奶,每年回台湾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奶奶待在一起。早上跟着奶奶出门吃蚵仔面线,然后到街那头买肉买菜,有时候还会带一块仙草或者爱玉回家。中午吃过中饭,奶奶喜欢跟她聊聊天,再听着广播午睡。下午稍晚,等阳光不那么刺眼,就会带着她吃一份50元台币就能加三份料的豆花。一直到现在佩珊都非常想念和怀念一直笑着的奶奶。

还记得在台湾每周日下午,是家庭的例行聚会,大人们上麻将桌“嗨一把”,而孩子们就坐在地板上玩大富翁、打牌、看电视,抱怨学业压力、吐槽高温与台风,顺便挖苦一下大学延毕的堂哥。这跟在大陆不一样,大陆这边因为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很可能会非常着急地给堂哥找出路;其他亲人也会积极催促,或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但在台湾,姑妈和姑父们都是笑着说堂哥“今年大五,多读一年很赚哦”,同龄的堂兄弟姊妹们也只以开玩笑的形式打趣堂哥,没有人催促、施压,只是希望堂哥早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堂哥开心就够了。

武汉和台北都是家

受家族教育环境影响,父母对佩珊的教育也比较宽松。因为台湾家族这样的家庭教育,家里对佩珊的教育也比较像这样。但在她熟识周围的大陆同学之中,这种不施压的教育方式可能比较少。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佩珊人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的童年比同龄人快乐很多,长大后她的生活也比同龄人洒脱很多。

或许是因为从小在武汉长大的原因,佩珊说话没有任何台湾腔。在大陆时周围的师长同学其实很少会询问她的出身,或许是国语太标准了。说话没有口音这一点也一直让她很困扰,有一种明明武汉和台北都是家,但又不完全是家的感觉。

“但如果需要出示证件或者介绍家乡等等,武汉的老师同学才会突然了解到‘我是台湾人’这件事,而一旦了解到就一定会开始询问,比如我在台湾住哪里、有在台湾念书吗、为什么现在在大陆念书,也会问有什么吃的玩的比较推荐这种。每次吃台湾菜也会来问我‘这个正不正宗’,本人目前还没有在武汉吃到好吃的卤肉饭!”

同样地在台湾,也因为“口音”的问题,佩珊会被认作大陆游客。想要主动去交流的时候,会感觉很难完全融入台湾的文化圈,像个外人一样。但同时,因为有在大陆成长的经历,也有很多朋友愿意跟她更多接触,想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而后对部分媒体的宣传进行质疑,渴望见到一个真正的大陆。

在大陆,因为台湾同胞的身份,在高考进入大学后,目前学校完全认可她“台籍学生”的身份,在奖学金申请时不需要多跑几个部门,然后就是外出住酒店、民宿等等会比较不方便。但同时,大陆人对台湾一直充满了好奇。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等等,很多两岸好朋友都会主动跟她交流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身为“台二代”的她与母亲共同运营了“一家两岸”微信公众号,里头记录了很多两岸故事和在武汉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家两岸’设置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家里是两岸家庭,而近些年来两岸官方上的关系其实非常紧张,两边的媒体在新闻报导上也有一定态度偏向,和我们亲身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同。再加上信息传播中还有很多把关机制,两岸人民收到的信息其实是不太对等的。如果连新闻这样为数不多的消息传输管道都有局限,我们希望能用民间交流的形式进行补充,展现一个更全面的大陆和台湾,成为两岸沟通的桥梁之一。”

台湾人在大陆 | 舍联招就高考 拼进985的传奇台二代 - 天天要闻

用新媒体沟通两岸

她与母亲想试着在线进行两岸交流,于是创办了这个公众号,主要是分享她们在台湾和大陆的生活经历、遇到的人,希望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一家两岸”的文章是她们一家人亲身的经历,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彼此,消解刻板印象,产生更多交流沟通的可能。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作为两岸婚姻家庭的一份子,佩珊希望能够持续书写和传播两岸故事,她一直相信,文字总会抵达。除了继续办公众号、写文章之外,她也在考虑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内容生产,制作视频、H5等让形式变得更好接受、更方便传播。目前“一家两岸”已经在今日头条创建了账号,她也会继续开拓其他的内容和形式,让两岸形象呈现得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现在社交媒体传播很广,多去创作、讲述,总能有收获、总能有效果。

两岸交流的和平使者

佩珊作为在大陆成长的台生,更倾向于关注大陆台生这个群体,她一直非常关心如何让台生们亲身了解了大陆的发展情况、直接接触大陆人。她从这里切入并进行过一些调研,了解台生们愿意接受或者乐于接受的宣传策略和活动形式,并且发现目前部分活动的宣传色彩太重,往往是单方面输出,而非双方的交流;很多时候活动也都是台湾人而没有陆生,交流也仅在小圈子里,效果甚微;还有一些活动在形式上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需求,希望策划时可以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想法。“作为‘台二代’,我认为这些情况就是我们可以去了解、甚至进行反馈的。”

她始终认为台生群体可以成为刻板印象的打破者和真实的呈现者。“多参加活动和观察生活,才能更好了解两岸动态,更好交流传播。”佩珊作为两岸婚姻家庭的一份子以作为两岸交流的使者而感到骄傲,她认为两岸婚姻的第二代更应该肩负时代的使命感。

最后,佩珊也希望在大学毕业后,能够真正回到家乡台湾继续深造读研,首选的梦想是去台湾大学!相应的,她也欢迎更多台湾青年能够来到大陆生活发展,因为两岸的差距并不很大,很快就能适应大陆的生活,特别是大陆还有很多台湾朋友会一起互相帮助。现在大陆也有很多创业优惠政策,台湾青年可以获得很多大陆发展的红利和机会。“虽然近几年大陆的就业状况很‘卷’,竞争异常激烈,但她觉得还是有很多空缺的。比如台湾的公益事业做得很不错,能不能适量引到大陆来?台湾的西点好吃又便宜,大陆的西点价格很高,能不能形成价格优势?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

如今这位00后的台北女孩,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两岸故事,促进两岸融合,希望让更多的两岸青年彼此认识和交流,她是00后武汉“台二代”,她在用新媒体做两岸交流的和平使者。


来源:中时新闻网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