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全称是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疫苗分灭活和减毒两种,灭活疫苗的优势是接种疫苗后不会患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预防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这个疫苗不能通俗的称为手足口病疫苗,因为肠道病毒EV71只是引起手足口病的20多种肠道病毒中的一种,还有其他一些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其中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VA16型多见,肠道病毒EV71型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感染,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和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目前只有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其他肠道病毒没有疫苗,也就是说,即使接种了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也可以感染手足口病,这个疫苗只是预防了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避免了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手足口病症状之一
手足口病2008年5月被定为丙类传染病,是全球性的疾病,1969年最早在美国发现这个病,我国98年首次分离到肠道病毒EV71,2007年以后发生了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近年来发病率在增加,居丙类传染病之首,死亡率也居丙类传染病之首,有些地区有聚集性发病和流行;流行呈周期性,流行间隔2—4年,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多发季节是4月至7月,多发年龄是5岁以下,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患儿;总体病例轻症居多,轻型的手足口病预后良好;有2%的重症病例,重症病例有一定的后遗症和死亡率。肠道病毒EV71可以引起76%的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
2008年我国开始研制肠道病毒EV71疫苗,2016年疫苗正式上市,在全世界首先研制成功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预防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是两剂次,间隔1个月,两次最好接种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接种年龄是满6个月至5岁,越早接种越好,最好1岁前完成两剂次接种,这是因为手足口病发病年龄的高峰是12个月至23个月。疫苗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全程接种两剂次疫苗后5年,仍有保护效果,疫苗全年都可以接种,没有季节要求。
疫苗的安全性非常良好,个别孩子会出现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全身反应是有发热和腹泻,局部反应发生在疫苗接种后的24--72小时,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和红肿,可自行缓解,发生率很低,每次接种剂量0.5毫升,在上臂三角肌肌肉内注射,3岁以后接种疫苗意义不大,因为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重症80%发生在3岁以下。
接种的禁忌症和推荐接种:已知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或急性感染期如发热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建议不予接种;血小板减少或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存在急性免疫功能缺陷建议慎重接种;癫痫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建议慎重接种,单纯脑瘫和高热惊厥没有接种禁忌,对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推荐接种。既往患过手足口病,检测不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痊愈后一个月可以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使用免疫球蛋白与疫苗接种要间隔一个月,其他疫苗与肠道病毒EV71疫苗需要间隔两周以上,推荐使用同一企业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应急接种有可能不能达到免疫效果。高发期接种疫苗,有偶合病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