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法国“你来我往”,几十亿的项目说投就投,中国投桃报李,中法关系能否再上新台阶?
上月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随之而来的是总价值约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5.5亿元)的订单,这便是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与空客公司签署了16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不仅如此,空客方面同时宣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随着马克龙的回国,中法之间的贸易交流并没有暂停,而是踏上了新的台阶。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也在马克龙访华一个月后释放了诚意。近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巴黎同法国外交部长科隆纳举行会谈。秦刚表示,中国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一贯旗帜鲜明支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主张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法、中欧应在扩大双向开放中实现共赢合作,构建更加稳定互信的中欧供应链伙伴关系。
秦刚外长在出访法国后才刚刚回国,次日,中国锂电池制造商厦钨新能源与法国欧安诺集团在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成立一家锂电池合资企业,计划投资额达到了惊人的15亿欧元。同时根据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马克龙当天还同时宣布,中国台湾电池制造商辉能科技也将在该地区投资约52亿欧元建厂。于是就在5月13日这一天中,中国为法国带去了总价值至少是67亿欧元的投资,而且还都是时下最热门的新能源领域!在法国国内经济环境低迷的环境下,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毕竟这次的投资将创造至少1700个工作岗位。
要知道电池领域可不只有电池制造商一家参与产业,还包括了原材料、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这对于法国而言绝对是“福利”。不仅如此,这一次法国欧安诺集团与中国厦钨将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进行合作,这将确保法国在锂电池生产价值链的高端位置。这些合作项目也离不开法国的优惠政策。为加速推进再工业化,法国政府将采取设立绿色产业税收抵免、加快工业项目许可审批、鼓励采购欧洲本土制造的产品等一系列措施,加速推进基于绿色创新的再工业化。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都拥有较强的影响力,都算得上“领头羊”。早在上月马克龙访华时,他就强调欧洲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马克龙在乘专机返回法国途中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避免卷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相较于某些被绑上俄乌冲突战车的北约国家,又是送钱又是送装备还啥也落不着,马克龙的表态无疑是更有格局和更加符合法国利益的。报道称,马克龙在采访中强调了欧洲“战略自主权”理论,认为法国可能会主导落实该理论,从而成为“第三个超级大国”。法国如果能带领欧洲走入“独立自主”,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开拓市场的好机会。
5月1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再次强调:中国支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主张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诚然,中法关系的未来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话题,包括科技、文化、教育、经济和贸易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不会改变的就是未来中法合作的主要方向将是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因为这将对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未来中法友谊长存,法国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不仅能推动欧洲的贸易体系不断完善,还能推动当前的世界贸易体系的稳定与发展,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