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反转!魏哲家承认在日本的计划,台积电为何执着于美日市场?
芯片规则的不断升级,导致台积电不得不放弃第二大客户华为,由此保证营收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美企身上,在老美一步步的诱导之下,答应了120亿美元投资建厂,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亚利桑那州5nm工厂的移机典礼上,刘德音宣布会继续扩大建厂规模,表态会新建3nm的产线,并且投资总额将提升至400亿美元,年产量将达到60万片晶圆,这一下子让台积电成为了众矢之地。
然而一个月不到,台积电的建厂计划再度迎来了反转,总投资70亿美元的日本工厂开建之后,魏哲家再度确认了扩充产能的计划,正在讨论第二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台积电这是要干嘛呢?
台积电的扩产计划
当初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拿地的时候,其实就有考虑大面积的扩产了,土地面积足够建设六座大型工厂,但后续因为老美的出尔反尔,答应的补贴没有及时给到位,独自承担高出本土50%的建厂费用,让台积电非常的不满,开始逐步拖延赴美建厂计划。
在5nm工厂的移机典礼上,负责人多次高呼:“美制造业回归了!”但实则这只是过度自嗨的表现,很快被“自家人”给点破了,彭博社表态:“在美建设的不过是落后的技术,全面投产后也不过占到总产能的2.85%,要想解决美企的需求,台积电需要准备1万亿美元资金!”
这句句直戳“心窝子”的话,也让我们明白了台积电的计划“不简单”,从表面上就能够有所获悉,2024年投产5nm、2026年投产3nm,彼时台积电早已掌握了2nm的量产工艺,对比起来自然就是落后的技术,而这个投产时间还只是预估的,一切还是掌握在台积电手上。
而这就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优势,只要美企还要依赖代工一天,台积电就不可能被打倒,面对三星的步步紧逼,显然台积电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算是开启了全球化的市场布局,而印度、德国、日本等等国家都在考察之列。
而日本地区则成为了首要目标,原因在于日企掌握了半导体领域很多核心的辅材,这能够节省很多的费用,无需耗费精力和时间去布局供应链,而日本也非常的干脆,只要台积电愿意来就承担一半的建厂费用,首座投资70亿美元的工厂,目前已经开始步入建设阶段。
在放开一年的授权之后,台积电不顾后续潜在的风险,坚持投资28亿美元去扩产南京工厂,也很好的说明了并没有放弃大陆市场,而总投资600亿美元的台南18厂也确定了,建设的都是5nm、3nm的产能,证实了台积电后续的目标依旧在本土。
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疑问,既然后续的计划都在本土,为何要耗费400亿美元建设美地区工厂,同时还大力的去扩建日本工厂呢?台积电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这么做呢?
为何执着于美日市场
首先先来分析美地区市场,上面也提到了就算全面投产,市场份额占比也不过总产能的2.85%,并且还要等到2026年全面投产,显然在这一段时间内,美企的需求还是要依靠台湾省工厂。
台积电这么做实则很聪明,直接宣布建设最先进的3nm产能,这可以直接让老美“闭嘴”,派驻了近千名的技术人员,相当于要“先进技术”已经给了,至于建厂时间需要这么长,取决于当地供应链的问题,这一点老美自知“理亏”,也没有办法提出任何“严苛”要求了。
所以在这一次的市场博弈当中,美半导体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输了,对于台积电而言,虽然耗费了400亿美元,但凭借着美企的订单,这笔钱很快就能够赚回来了,让老美感觉自己赚了,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才是台积电的明智之处。
而投资日本市场的原因也很简单,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万物互联等等业务的崛起,对于成熟工艺芯片的成倍增长,虽然大陆市场才是扩充产能的理想地,但奈何ASML的DUV光刻机被限制,后续很有可能面临断供的风险。
而日本市场自然就成为了绝佳选择,一来都处于亚洲地区,台积电也比较容易去掌控,二来日本地区的供应链相对完善,可以说能够实现无缝的衔接,在建厂成本上也将压缩至最小,这或许就是投资第二座日本工厂的原因。
而日本建设的都是28nm、22nm的工艺,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布局美日工厂并非台积电的初衷,台积电也明白只有把产能留在本土,才是最安全的选择,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