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台媒
台“农委会农粮署”4月18日宣布与产地农民、团膳业者合作,今年采购100吨凤梨,于20所学校入菜,遭外界质疑是否因外销不如预期,只能仿效“班班吃石斑”政策,又要求学生、台军帮忙消库存。民众党“立法院”党团今(20)日召开记者会,呼吁民进党当局别再以大内宣、大撒币掩盖农渔产销问题,应做好农产品管销规划,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别再扯农产外销的后腿。
据观察者网报道,面对争议,台“农粮署长”胡忠一声称,此举并非是将学校当去库存平台,而是岛内凤梨是优质农产品,学校将其纳入营养午餐,是为了行销凤梨,去年就在为凤梨进校园做准备工作。胡忠一还在“台凤梨进入校园午餐食材发表”记者会上辩称,重点在于让凤梨入菜,并没有要推动“班班吃凤梨”政策。
台“农委会主席”陈吉仲则声称,这不是要“班班吃凤梨”,是鼓励大家多吃当季农产品。
岛内凤梨滞销早已不是新闻,只是今年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台农民表示,今年凤梨因无法顺利出口、市场数量太多价格暴跌,一台斤(600克)在产地卖不到10台币(约合人民币2.25元),台当局应想办法解决。
据台媒报道,全台教师工会总联合会文宣部主任罗德水表示,台当局对于农渔产品的行销推广应该有更好的作法,不要每次卖不完,就想到学生跟台军,虽然对学生来说,新食材入菜可以尝鲜,但这种“政策配合下的菜色”不免引来负面批评,因为每次都是产量过剩、或被下禁令,就把学校营养午餐当成消库存的平台。
民众党“立委”赖香伶表示,在水情吃紧的情况下,不少农民选择提早催收确保获利,造成南部地区凤梨产期撞期,导致量多价跌。“农粮署”推动20间学校采用凤梨入菜,面对这种状况,“农委会”的因应措施如出一辙,如同“班班吃石斑”的政策翻版,但这并非是健全农业发展,“农委会”应该从上游着手,预警、调配或是在种植期间辅导。
赖香伶直言,台湾凤梨滞销,除了大陆暂停进口,转销日本的凤梨从2022年起被大量退货,也是原因之一;以今年2月为例,25箱货柜其中8柜被验出有虫,占比高达32%,显见品管有问题。
民众党“立委”陈琬惠点出凤梨滞销背后有三大问题:第一,外销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且过去每年凤梨销往中国大陆约4.5吨,与2022年销往日本的1.8万吨,只剩当年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多出来的凤梨只能在台湾“大内销”。第三,台“农委会”强制销日凤梨逐颗贴标,增加成本且浪费人力,但日方其实并没有如此要求,引发台湾农民反对,台当局却置之不理。陈琬惠呼吁,凤梨销售应拓展管道、建构稳固的销售结构且有更详尽的销售规划。此外,逐颗贴标或擅自订定保存期限,明显是政治凌驾专业意见、不仅增加成本,更降低日本民众购买意愿,应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