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媒体宣布,卸任已久的马英九将于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大陆参访,行程包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和重庆这五座城市,除了在清明时节祭祖外,还将参观辛亥革命与抗战遗迹,并率领台湾青年学子与大陆学生进行交谈。
近年来,在美西方干预势力和民进党“台独”势力越发猖狂的勾结态势之下,台海局势急转直下,战争风险不断升温,尤其是去年佩洛西窜台引发的台海危机,差点让台海擦枪走火。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由于台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民众间的交流合作遭遇严重阻碍。
在此背景下,马英九出访大陆,无疑为冰封多年的两岸关系带来春日的一缕阳光,对于消融两岸之间的隔阂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74年来,第一位前往大陆访问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此行的意义注定将不亚于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破冰之旅”。
对于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国台办方面予以积极回应,并表示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长期秉持“谋独”路线的台当局,却并不乐意见到以马英九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士同大陆眉来眼去,以各种借口设置障碍。
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表示,希望马英九此行能够维护台湾“尊严”,并强调“马英九不只是马先生,更是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由于马英九的特殊身份,台“安全局特勤中心”计划安排随员赴大陆“维持治安”,确保马英九的人身安全,不过大陆方面明确表示不许“安排配枪”。
马英九没有传出赴陆访问的消息时,整个绿营对于这位“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没有表现出半分尊重,甚至给其扣上“大陆同路人”的帽子。可现在,蔡当局却对其“推崇备至”,一口一个“前领导人”叫得格外恭维,前后对比强烈的反差感令人好气又好笑,活脱脱上演了一场现实版“官场现形记”。
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交手,不仅取决于军事对峙,同时也体现在对岛内社会政治的影响。就在马英九出访大陆的几乎同一时间,蔡英文的外出窜访行动也将开启。
3月21日下午,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召开记者会宣布,蔡英文将于3月29日从台湾启程,展开所谓的“民主伙伴共荣之旅”,除了对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进行窜访外,还将以“过境”形式现身美国纽约和洛杉矶,同美方展开一系列互动,最后于4月7日返回台湾,全程10天9夜。
事实上,早在农历春节之前,岛内知名学者邱毅就率先曝料,蔡英文将于今年内窜访美国。至于具体的窜访形式,则主要有两种选项,其一是所谓的“李登辉模式”,即只在大学校园、智库、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内发表演讲;其二是所谓的“泽连斯基模式”,即被授权进入华盛顿,并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一般来说,前者的政治敏感度相对较低,操作起来更加容易,而后者敏感度更高,遭遇的阻力较大。从台当局发布的声明看,蔡英文的美国行程并未包含华盛顿,说明美国决策层事实上已经否决蔡英文更进一步的政治野心。
尽管拜登当局遏制了蔡英文的政治企图,但这还远不能说明已经万事大吉。2023年一开始,有关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窜台的声浪就此起彼伏发酵。不久前,麦卡锡向记者透露,他将在加州与“过境”美国的蔡英文会面。至于这场会面是否启动,蔡英文方面并未确认。而如果美台执意勾结到底,解放军势必将发起比去年“围台军演”更胜一筹的对台系列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