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最鼎盛的时期,用我们党的话来说就是形势一片大好,此时的天国大有取代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恰在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令咸丰皇帝梦里都不敢想的大变乱。变乱的结果是传天父言的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其后不久,由于韦昌辉的倒行逆施,为了平息众怒,他的幕后主使者天王洪秀全又杀了韦昌辉。这场大变乱不但死了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和太平天国文武百官之首佐天侯陈承瑢亦在翼王石达开的逼迫下双双被洪秀全斩杀,还有金田起义的两万精英亦在这场大变乱中被杀光。
接着已经被严重刺激着的天王洪秀全又逼走了硕果仅存的首义诸王中的翼王石达开。四方清军借此向太平军发动了连续的进攻,天国所占领的重要城池纷纷被清军攻破,贞天侯林启荣据守多年的九江城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被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全城将士全部殉国。湘军头目曾国藩得意洋洋的对外宣称“今岁不患不平粤匪”。
在此天国存亡之秋,幸亏天王洪秀全大胆启用了天国后起之秀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天国的形势在二人携手中迅速稳定下来。
陈玉成这位十四从军、十八当大敌、二十三封王、二十六岁殉国的天国少年将军,其短暂的一生恰如短暂的朝霞一样灿烂。在他短短的十二年军事生涯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何处官兵多,我便往何处冲”,战武昌,取皖省,破三河,阵斩清军钦差,两灭清江南、江北大营,到处都有陈玉成英俊骁勇的身影,连陈玉成的老对手曾国藩都不得不赞叹他是“汉唐以来罕有其匹者”之贼。
然而这位少年得志的天国军事奇才在政治上却非常短视。由于陈玉成是天京之乱后因功首被封王战将,年轻的他难免自视甚高,天王洪秀全又有“内事不决问干王,外事不决问英王”之说,很快陈玉成就和与他有过密切合作的李秀成渐行渐远,随着李秀成的封王二人的关系已到几乎破裂的地步,两人的部下甚至发生过火并事件。尤其遗憾的事情是陈玉成逼反的北王韦昌辉的胞弟同为五军主将之一以善战善守著称的天国右军主将韦俊,令其成为天国的死敌。
天京门户安庆被湘军死命攻破,固然和天国的其他诸王各怀心事、救援无力有莫大的关系,但同时和陈玉成政治上的短视也不是没有关系。身为天国军事统帅的他因为不善团结其他天国众将的原因,又无力调动诸将同心协力的救助安庆,并犯了军事冒险的致命战略错误,致使他的王牌军同他的悍将定东主将刘玱琳全军覆灭。随着安庆的陷落,陈玉成被革职问责,他自己又心繁意乱,陈玉成的军队再无当年的威风。
正当陈玉成准备“坐困庐州,愚忠于国”之际,离庐州不远的寿州传来消息。这个消息来自团练出身已是太平天国奏王其实早投清军的苗沛霖之手书,他告诉陈玉成,自己已经编练百万军队,启请英王殿下早来寿州共图兴复天国大业。一向自信不想回天京更不想向李秀成示好的陈玉成不顾众人的谏阻,连夜带着自己的众文武及卫队突围赶到寿州。
陈玉成到寿州时,见到城门伏地拜见自己是他与苗沛霖的联络人,官拜琳天燕的余安定和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便放心的把2000人的卫队留在城外驻扎,自己仅带20余人的从官昂然不疑的入城。
三天后的夜晚,苗沛霖突然发难,一代军事奇才、太平天国大名鼎鼎的英王陈玉成的人生自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