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孙运踏、"政界大佬"李国鼎等人先后赴美游说张忠谋,希望他能够到台湾帮助发展半导体产业。一开始,张忠谋拒绝了台湾当局的工作邀请。此后,两人几乎每次去美国都必去看望张忠谋,邀请他赴台。直到1985年,张忠谋才终于下定决心,放弃美国公司职位,奔赴台湾,出任台"工研院"(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1949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1958年,27岁的张忠谋进入美国德州仪器,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一个中国员工。1972年,张忠谋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也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德州仪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模拟电路技术部件制造商,也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跨国公司。
1987年,来到台湾两年的张忠谋决定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台积电。由于有着张忠谋在美国积累的业内关系,台积电第二年就拿到了英特尔的认证和订单,同时利用孙运璀、李国鼎等人在台湾当局的影响力,台积电可谓是年年打胜仗,年年大成长。
1994年,张忠谋辞去了台湾"工研院"的职务,将所有精力都投入企业经营之中,不但使台积电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还创办了另一家集成电路公司—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为起点,台积电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获利惊人,连连成为台湾最赚钱的公司。1995年,台积电营收超过10亿美元,1997年、张忠谋又将台积电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于当年实现13 亿美元的营收、5.35亿美元的盈利。。
1997年,张汝京看到了台积电的迅猛发展以及台湾芯片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决定提前退休返台。和"台湾芯片大王"张忠谋一样,张汝京同样来自德州仪器。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张汝京从小在台湾长大,1977年,29岁的张汝京人职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并加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的发明人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的团队。
张汝京在老朋友的支持下回到了台湾,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一回到台湾就获得了无数资本的支持。在投资人的助力下,张汝京初创的"世大半导体"迅速崛起,并很快做到量产和盈利,成为台湾地区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半导体厂。在此期间,张汝京甚至已经做好了在大陆建设芯片工厂的详细计划;世大第一厂和第二厂建在台湾,第三厂到第十厂全部放在大陆。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企业家,誓要把一切威胁扼杀于摇篮之中。张忠谋选择绕开张汝京,在张汝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与世大半导体的股东进行谈判。2000年1月,世大半导体的股东将公司作价 50 亿美金卖给了台积电。张汝京事后才知晓此事,自知在合并后的新公司里难有立足之地,于是在收购完成后的第二天便辞职,决定离开台湾,北上大陆再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