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科技博弈期间,苹果有意将产业链迁移出中国市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了执行苹果的东迁计划,身为“御用工厂”的富士康可谓是一马当先,分别在印度、东南亚地区投入重资。
对此,有网友调侃说:富士康忘本,在国内市场赚够了钱,拍拍屁股就要走,丝毫不顾及走之后可能带来的失业潮。
网友们的调侃本来无可厚非,然而,郭台铭却公开对此做出“纠正”,表示:不是中国市场成就了富士康,而是富士康在给大陆赏饭吃。
不可否认,富士康的确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但若理解为我国市场离不开它,显然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对这些代工厂而言,之所以会选择东迁印度等地,主要还是看中了那里更加廉价的人工和物料成本,妄图重塑十年前在国内市场的辉煌。
然而,让郭台铭没想到的是,打脸来的会这么快。
富士康在美国建厂失败或许会说是成本的原因,而在东南亚地区的步履维艰,则更加证明了,它以前之所以能一帆风顺的崛起,是因为背靠着巨大的中国市场,离开了我们,富士康啥也不是。
更解气的是,在国外吃瘪后的富士康如今又加大了在国内市场的布局,然而,国内工人对此却是反应平平,甚至引发了大批的“离职潮”,这或许与苹果公司因为芯片供应问题带来的产能下降有关,可也绝对与郭台铭曾经“侮辱”的言语脱不了关系。
尽管富士康方面一再否认所谓的“离职潮”,但以下三点足以证实这个问题的真假。
首先,从去年至今,苹果的全球销量因受疫情影响而大幅下降,而富士康对苹果又太过依赖,因此,它的产能必然也会有着同比的下滑。
没有足够的订单,对富士康自己和员工们都是一种消耗,何况,以国内市场目前的消费水平,员工在富士康拿着三千左右的底薪,根本不够开销,那些有志青年又怎么可能不选择离职呢?
其次,富士康近几年的多次离开,成全了国产制造业的崛起,比如比亚迪、精密立讯等等。
相比之下,近几年崛起的国产代工企业们更了解国内的市场走向,不管是薪资待遇或者是工作模式,如今都比富士康更受的青睐。
而仍不知错的郭台铭和富士康,还是按照此前高傲的姿态,以“血汗工厂”的模式来对待工人,谁会死心塌地地留在这里继续任职,新人留不住,老人想跳槽,离职风波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在国产化替代的潮流下,很多国人对待美系产品、美系企业都多少有些芥蒂,包括最基层的工人,他们也一样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在老美无底线打压国产科技企业之时,这些员工心里明白,在富士康这里帮助苹果这些美企赚钱,只会增加老美继续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的底气,相反,入职国产制造企业,不仅工资更高,工作更舒心,而且还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总体来看,去而复返的富士康很难,如果不进行反思和改变,将很难在国内市场重现昔日的辉煌,因为不是中国市场离不开它,而是它离不开我们,如果态度不端正,迟早要被国内市场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