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千纪,即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9001年之间的一千年,是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也是全新世最初的部分。 此时在亚洲西南部发展起了奠基在以小米与稻米的原始耕种形式上的农业。 [1]
此时的人类散布在当时的各大陆上,南极洲已经南移,现在认为他们是属于狩猎收集者社会。 由于末次冰期的结束,以及持续到今天的间冰期的开始,使得北方地区的重新移民变得可能。 而在最近的一次冰河期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全球暖化期。
事件一
约前1万年:旧石器时代的第一个洞穴绘画被制作,描绘着战争与宗教的场景。 这后来变成说故事的肇始并变化成戏剧
通天洞遗址位于吉木乃县萨吾尔山内的一个洞穴中,因洞顶花岗岩风化塌陷形成自然天窗而得名,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据介绍,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提供了本地区旧石器-细石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石制品种类丰富,包括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勒瓦娄哇尖状器、各类刮削器与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石制品。显示出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在中国同时期遗址中十分独特,填补了中国缺少典型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
据悉,通天洞遗址经碳十四测年,旧石器时代地层的年代距今45000年左右。该遗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也为进一步探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交流、扩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天洞遗址于2014年被发现,2016年至2017年进行了两期发掘工作。“该遗址的发掘,对于吉木乃县乃至阿勒泰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吉木乃县为保护该遗址,及时设置围栏和监控摄像头;并财政出资,聘用两名附近的牧民巡视遗址周边情况,防止人为破坏地面断层。此外,该县已采用土地置换的形式,将周围的十余户牧民迁出,用以保护该遗址。
事件二
- 约前1万年:葫芦被采用作可随身携带的容器。
事件三
- 约前1万年:末次冰期的结束。
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艺术想像图
末次冰期(英语: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于约11万年前,终于1.2万年前
末次冰期内,各地冰盖亦曾出现数次的进退。冰退称为间冰段,格陵兰的冰芯钻探表明,过去十万年的末次冰期共有24个间冰段。这一现象称作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Dansgaard–Oeschger event)。末次冰期的最盛期发生于约1.8万年前。一般而言,全球冷却及冰河前进的模式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分野,这使得很难以大洲来比较。
事件四
约前9500年:哥贝克力石阵被建造,它被视为是目前已知最早用作宗教用途的石阵
哥贝克力石阵的挖掘场废墟
哥贝克力石阵(Göbekli Tepe),又名为「哥贝克力山丘」。在土耳其语中意为「大肚子」。石阵位于土耳其东部乌尔法市郊近十公里处,1994年,由一位库德族牧羊人在一个像大肚子的山丘上发现。主持哥贝克力丘挖掘的行动者,是德国考古学会的克劳斯·史密特。经鉴定为前陶新石器时代A期,证实有关遗蹟至少有一万二千年历史,甚至是一万三千年的历史,比埃及金字塔还要早八千年出现,是人类至今在地球上发现最早的文明遗蹟之一。
事件五
约前9300年:无花果似乎开始被耕种于约旦河谷。
约旦河(希伯来语:נהר הירדן / nehar hayarden;阿拉伯语:نهر الأردن / nahr al-urdun)是西亚地区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黎巴嫩、叙利亚,流经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注入死海,全长251公里。在亚伯拉罕诸教历史上,被奉为最神圣的河流之一[3];而在现代,其珍贵的水资源也成为该地区纷争的一个因素。
西克莫无花果
榕属(学名:Ficus),又名无花果属,是桑科内的其中一属也是无花果族(学名:Ficeae)的唯一属,内里包含近800种的树木、 灌木及藤本植物等[1]。 它们原为热带雨林的原生品种,但也有部份延伸至暖温带,常被统称为榕树。 其中一种最广为人知的品种就是无花果(F. carica)。 前者被当作水果而广泛种植的温带物种,原产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从阿富汗葡萄牙)。 许多其他品种的果实也是可供食用,是野外求生中常当为应急食品的食物,也是野生动物们的大餐。 榕属植物也在文化方面或是实用性上有相当关联。
事件六
- 约前9千年: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于古代近东开始。 第一个石头建筑在耶利哥被建造。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虽然,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元后仍停留在新石器时代,不过那些地区还是有高度文明的出现,如马雅文化。
新石器时代结束后,人类进入红铜时代(金属器时代的最早期),也开始进入信史时代
新石器时代工具
古代近东见于近东考古学及古代史的研究。古代近东始于前4千年苏美尔文明的兴起,至于何时终结,众说纷纭:有指历经铜器时代及铁器时代;亦有指直至前6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或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为止。
古代近东被视为文明的发源地。该地域最早实行全年集约农业;向世界最传播最早的书写系统;先后发明陶轮、车轮及水车轮;建立最早的中央集权政府、法典及帝国;推行社会阶级、奴隶制;发动战争;以及为天文学及数学等领域奠基。
古代近东概览
耶利哥位于耶路撒冷以北,是一个拥有超过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但根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1千年前就已经有纳图夫人在这里居住,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有人居住持续至今城市之一。耶利哥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第一个大型聚落,也是人类发掘出的最早的石质城墙的所在地。位于城市和其周围的丰富泉水在这数千年来吸引不少人来居住[3]。 在《圣经·旧约全书》申命记34章第3节就以「棕树城耶利哥」来形容这里[4]。在过去,由于耶利哥城有充足的水源,而且位于死海北岸至地中海与加利利至耶路撒冷两条路线之间,所以经济与贸易十分发达。
耶利哥在巴勒斯坦的位置
旧世界
- 亚洲:在里海附近的洞穴遗迹被当时的人类用来居住。
- 欧洲:阿齐利(鹅卵石彩绘文化)的人们占领了西班牙、法国 、瑞士、比利时与苏格兰。
- 欧洲:马格德林文化在法国出现并创造了石洞壁画。
- 欧洲:在索吕特雷-普伊开始了骑马狩猎。
- 非洲:在埃及,早期使用磨制镰刀的人们消失并被使用石器的狩猎、捕鱼及采集者们所取代。
- 亚洲:在中国,下川文化在今山西省中条山一带发展。
- 亚洲:在日本。 绳文时代的人们使用陶器、捕鱼、狩猎与采集橡实、坚果等可食的种子。 他们留下了一万个已知的遗迹。
- 亚洲:美索不达米亚的三个或更多的语族的人们在政治与文化上共享共同的生活方式。 其中包含了苏美尔语族和闪米特语族。 [来源请求].
- 亚洲: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开始收集野生小麦与大麦,并较可能将之用来制作麦芽酒而非啤酒。
- 欧洲:在挪威的兰达堡出现了第一个人类移民的痕迹。
- 亚洲:在波斯,山羊被驯化。
- 非洲:撒哈拉进入水牛时期
美洲
- 北美洲:古印地安人的狩猎采集社会在乡野过着四处迁徙的生活。
- 北美洲:黑水源在新墨西哥州东部形成,显示出人类的活动。
- 北美洲:福松人在整个美国西南部出现。
- 北美洲:在今天的英属哥伦比亚的夏洛特皇后群岛上的纳鲁遗迹开始有人移居,开始了在属于今加拿大的领土之最长的居住期。
环境变化
约前1万年:
- 北美洲: 恐狼、斯剑虎、巨河狸、地懒、帝王猛犸象、杰弗逊猛犸象、哥伦比亚猛犸象、真猛犸象、乳齿象、 巨型短面熊、北美猎豹、似剑齿虎、拟驼、史氏马,与美洲拟狮全部绝种。
- 白令海: 从西伯利亚连接到北美洲的白令陆桥被海水覆盖。
- 北美洲: 长岛在水贯穿了内陆湖西岸时变成了岛。
- 欧洲: 永久的生态变化。 住在莽原的驯鹿、野牛与旧石器时代的猎人撤回到亚北极区,只剩下了其余像是鹿、原牛与中石器时代的工匠。 (1967 McEvedy)
- 世界: 阿雷罗德震荡在气候上带来了短暂的改善。 由于冰川的溶化造成海平面突然上升与大量岛屿沉没。
约在前9700年: 阿加西湖形成。
约在前9600年: 新仙女木期结束。 更新世的结束与全新世的开始。 旧石器时代的结束与中石器时代的开始。 大量被冰川覆盖的土地又重新变得适合居住。
约在前9500年:为今天波罗的海一部分的安希勒斯湖形成。
“以上就是前12千纪的事件讲述,下期我会讲前9千纪,我会制作一个合集讲解从前11千纪到现今所发生的全部事件,还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