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冲突陷于胶着状态,西方舆论所谓“俄罗斯战败论”更是甚嚣尘上,有关俄罗斯“扛不住了”的各种猜测,在西方舆论场上铺天盖地。俄乌冲突已经接近3个月,俄罗斯从一开始的全面突击,到现在战线被压缩到仅限于乌东部、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也就难怪西方舆论对乌克兰战局充斥着“乐观情绪”。
这几天,乌克兰战局的最新变化让西方媒体欣喜若狂。据《环球时报》报道,俄罗斯军队日前开始撤出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周边地区。对此,多家外媒立即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因为乌克兰军队的反攻“赢得重大胜利”。
根据乌军方传出的消息显示,俄军日前已开始从哈尔科夫周边地区撤军,并将军事行动的重点放在保护补给线方面。另外,乌军方还表示,俄军同时对乌克兰东部的顿涅斯克发动猛烈的炮击和空袭,目的就是消耗和摧毁仍在那里作战的乌军及其防御设施。对此,美联社在其报道中欢呼:这是乌军反攻行动在发挥作用,并因此“赢得了对俄军的胜利”。
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距离俄西南边境城市别尔哥罗德仅有80公里,该地区约18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居民都说俄语,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战场方向。俄军突然放弃对该城市的进攻,难怪西方媒体欢呼“取得重大胜利”了。
需要提及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战局变化的信息,主要来自基辅当局的通报。也就是说,任何“胜利的捷报”皆有可能是一种忽悠的手段。所以说,西方媒体和智库这时候欢呼乌军“赢得对俄反攻的胜利”,实际上为时尚早。
西方国家之所以会对乌克兰的每一场“胜利”都欣喜若狂,是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基辅的一些胜利消息,来向本国纳税人证明值得为这场战争继续投入,同时鼓舞乌克兰人继续进行殊死抵抗。当然,美国更需要基辅当局更多的胜利消息团结西方盟友,坚定他们冒着国家经济被高通胀率摧毁的风险,继续为基辅当局提供物质和外交上的支持。
乌克兰不断传出的“胜利消息”,经过西方媒体这么一“包装”,就成为了美欧国家坚持对俄施压的“动力”。我们看到,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在谈及乌克兰问题时,口气变得罕见的强硬:即便欧洲正承受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但仍在坚持对俄施加压力,迫使普京“承受不起巨大代价”从乌克兰撤军。
现在乌克兰真实战况怎么样,外界都只是一知半解。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乌克兰虽然获得西方世界的全力支持,但即便是西方政客和媒体也都承认“前景不容乐观”。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访印时承认,俄罗斯可能将取得胜利。而美联社则在报道中承认,俄军仍然在轰炸哈尔科夫北部的乌军目标,顿巴斯地区的局势仍然十分困难。
就目前俄乌冲突形势而言,俄军已经控制了乌克兰东部、南部地区,控制面积约占乌克兰全国领土的25%。而随着乌南部马里乌波尔和赫尔松等城市落入俄军手里,乌克兰在黑海和亚速海的出海口基本已经被封锁,导致乌克兰的商品进出口都得走陆路通道,通过波兰的出海口进行对外贸易。
不管西方政客和媒体如何为基辅摇旗呐喊,但很多事情其实已经无法改变,其中就包括乌克兰因为失去更多的土地而被进一步肢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基辅继续与俄罗斯死扛下去,等到某一天西方觉得无利可图放手时,摆在这个世界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