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友骅
朋友来函对陈时中可能胜选,对我的说法提出质疑。朋友认为以民进党在台北市基本盘,加上民进党举党救一人,而黄珊珊侧翼进攻挖蒋万安票源,导致蒋万安选到最后会被民进党干掉,重蹈丁守中覆辙,所以不管蒋万安如何努力打选战,陈时中可能以区区数千多票击败蒋万安。
对此看法虽有几分道理,但就台北市长选情而言,朋友忽略柯文哲与丁守中对阵是两强玩一弱姚文智。由于民进党姚文智从参选以来,民调始终未见起色,最终被弃,得票率仅有16%,故而姚的选票流向柯文哲,使柯胜出。
从柯丁姚“三脚督”,看这次蒋万安、黄珊珊、陈时中三角变局,不难发现这三位选战趋势为一强对两弱,兼以陈黄票源相互连动,加起来虽胜过蒋万安,但发生弃保效应的前提是民进党与民众党必须合作。可是从陈时中猛轰柯文哲,民进党猛打高虹安看来,两党已搞到誓不两立的地步,谈合作对付蒋万安毫无可能。于此弃小保大如何实施顿时成问题。
回顾1994年陈水扁、赵少康、黄大洲三角变局,陈水扁之所以胜出,关键在于赵黄二人得票平均,无法弃保让陈水扁渔翁得利。当年状况与蒋陈黄面对选举颇为类似,由此得知陈时中、黄珊珊既然没有合作空间,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得利者就是蒋万安。
看台北市长选举,有则要素容易为人忽略,就是基本盘问题怎么解释。蒋万安民调反映出,已突破国民党基本盘向中间选票迈进。陈时中基本盘,无法反应绿营优势。黄珊珊基本盘,超过民众党本身预期。这就是民进党为何猛攻柯文哲的原因。搞懂台北市长选战变局,即知弃保原理在于两强玩一弱,而非两弱抗一强。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