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都是早产儿,其他动物生下来能站立、然后会奔跑,几周后就可以离开母亲独自觅食。而人类十月怀胎,然后被抛出子宫,赤条条而来,出生后只会哭泣、需要吃奶、无助的依赖在抚养者身上。人之初第一年,母亲与婴儿从共生到慢慢分离,接触认知这个世界。出生的时候与母体的分离经验,就是一个创伤,需要母婴的心灵互补来修复。我们的大脑需要一点点被充满,这个时期小宝宝在想吃奶(饿了)的时候,乳房就会出现、不想要时乳房就会消失。然后慢慢地我们把自己与母亲一分为二:
有一个尽善的自我——我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还有一个尽恶的自我——我是一个堕落透顶的人。
有一个尽善的母亲——她给了我任何我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个尽恶的母亲——她什么都没给我。
好妈妈与坏妈妈在我们的大脑里,不断变化着。这种经历慢慢变成了我们性格的一部分,内化为一种不易察觉的潜意识。
生命之初,我们与母亲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一个好女人旺三代,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
可能我们记住了当自己学会坐立、学会翻身、学会走路时妈妈的欣喜表情,于是我们很多人有这样一个信念:只有优秀了,才值得被爱。于是我们致力于让自己变得很优秀,我们希望打动别人,我们渴望被关注和认可,我们希望给人带来喜悦和抚慰,并且渴望能够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希望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甚至高人一等。这样,别人才会来爱我们。
生而为人,我们理应享受这人世间的美好、体验这人生中的百态、感受自然给予我们的力量。当你足够爱自己,也就不再执着于用别人的爱来证明自己的可爱。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能看到自己的美好,欣赏自己、支持自己、才不会执着于别人对你的认同、理解和爱。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明 罗贯中
人生如梦,能够觉醒看见自己其实挺难的,如果有一天,当窗外的春风吹过,想起我们自己初来世界的模样,也许肯放下心中的计较,选择原谅一切。
新的一年来了,愿您全然的接纳自己,你就是你,无需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