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如此。
日本的制造业的金字招牌毫无疑问正在褪色。在it,ai ,互联网,电动汽车方面都落后于中国。对此,日立电器的CEO东原敏昭已经开始担心未来日本制造业会沦为夕阳产业甚至消失了。
但是,日本目前仍有很多领先的技术,占据着制造业的一些关键领域。参考《日经新闻》日本制造业“大势未去”一文,看看日本人怎么总结的。
1 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的生产,日本仍然有看家绝活,占据了高新技术上游生产的关键位置。包括光刻胶,蚀刻气体,氟化聚酰亚胺。韩国80%的半导体材料依赖日本进口。台积电也高度依赖这类材料。
2 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索尼掌握了全球份额过半。此外还有锂电池,偏光板,中小型液晶面板。(各种手机零部件)还有索尼的各种电子设备,影音游戏仍然有很好的市场。
3 飞机零部件的特殊材料,例如碳纤维,东丽,帝人,三菱占据了全球6成份额。三菱,川崎重工也承担着中型客机的结构部件
3 工业机器人: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是全球四强中的两家(四强占据了中国七成的份额)
4 太空技术:日本有一定的太空探索技术,例如日本人自己吹爆的“隼鸟二号”。
5此外,还有一些零部件,比如工业螺丝,水槽压力玻璃,光电倍增管,用于硬盘的精密小马达,用于卫星的“精密陀螺”。这些中小微企业的看家本领也是目前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所以,日本面临的总体危机主要是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一些大的日本品牌在中国和韩国已经不再被顾客吹捧。日本现在的这些看家本领,随着潜在产业革命的到来,也有走向没落的可能。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的制造业在中游产业的角色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性的。但是,占据着大部分高端制造业恐怕已并非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