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9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对赫尔松发动的反攻,其反攻的真实性,反攻方向,反攻规模,反攻结果,各方报道之中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将之罗列如下,可能会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看赫尔松西部战线双方的攻守,是否已经逆转?
一.各方消息:
1.乌方
8月29日晚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宣称:乌军突破了俄军赫尔松的第一道:奥列斯基—洛佐夫—克里维里赫防线,俄军109团已从阵地撤退到赫索斯尼,支援他们的俄罗斯伞兵也逃离了战场,苏希斯塔沃克被乌军攻占。
乌公布的战况图
稍后时间,网上传出乌克兰军队在奥列斯基~克里维里赫550公里的防线上起码获得三处突破的消息。
8月30日,据乌克兰《真理报》,乌军攻占了 :阿尔汉赫尔斯克、彼得里夫卡、佐洛塔巴尔卡、苏哈巴尔卡五个定居点。
乌克兰武装部队参谋部称,在过去的一天里,450名俄军士兵阵亡
2.俄方:
8月30,俄方传出乌克兰反攻方向的地图,乌军沿俄赫尔松防线从南到
俄方的战况图
北从5个方向:从最南端的亚历山大德罗夫卡〈图上标1〉,中部的洛佐夫地区〈图上标4〉,最北部的克里维里赫发动了反攻。
其战果如下:俄军击退了1、2、3、5处乌克兰部队攻击,俄方称约 560 名乌军阵亡、俄军摧毁了乌26 辆坦克、23 辆步兵战车和两架 Su-25 飞机。
3.前俄国安局上校,“顿涅茨克国和国”前国防部长,为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立下汗马功劳,前乌东地方武装代表斯特列尔科夫:
乌军突破了因古列茨河左岸的俄军阵地,并夺取若干桥头堡。
乌军的此次进攻大约前进了3~5公里,收复了一到两个........村。
斯特列尔科夫原文
斯特列尔科夫证实俄军丢失了苏霍伊斯塔沃克村,他说:乌军在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和因古列茨河之间的地域包围并击败了我军。
4.美方前“海豹突击队”队员:
标画过萨基基地被炸以后美方前“海豹突击队员”标画赫尔松双方战况图如下,图上的大方框称:乌克兰部队在赫尔松西面宽大的正面上保持着协调的进攻,俄罗斯电报频道报道称,当地俄军陷入了混乱状态。〈据称乌方已要求媒体不播放前线消息,零碎的消息来自俄媒〉
M14公路(图上标2)以南乌军已推进至汤姆尼亚巴尔卡。持续的精确打击针对赫尔松,卡霍夫卡,新卡霍夫卡俄军的指挥所和弹药库,并炸毁了俄军在第聂伯河上的一座浮桥。
“前海豹突击队队员”画的形势图
图上标①处,俄军推进地最远,达Tomyna Balka;图上标④⑤处称乌军渡过因古列茨河,建立了桥头堡。
5.其他还有如CNN,路透社,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资讯协调员约翰·柯比的评价。
二.基于各方消息以下达成可能的判断:
1.乌克兰部队确实对赫尔松俄军的第一条防线进行了实质性的反攻:550公里的正面上,乌军的5个攻击方向各方的报道是统一的。
这是乌军第一次在赫尔松方向发动的全面反攻。
赫尔松大桥被炸
2.乌克兰进攻之前,曾对俄方的后勤补给线进行了长时间的打击,对安东诺夫斯基大桥,第聂伯河水坝桥,俄罗斯架在水面上的浮桥,弹药库,指挥中心进行了打击,以进行物资信息上的阻断和军心上的动摇!
3.双方列出对方伤亡的数量在400~600名之间,没有对方被俘,被围的消息传出。
4.从上3可见,该反攻还没能打破俄方的整体防御。美CNN最新画出的乌军所得5个村庄,除Tomyna Balka〈下图标注1〉之外,其余均在防线前缘。
而乌军前锋至该据点,孤军深入,俄军易合围以夺回。
CNN地图,标注1为Tomyna Balka
5.俄斯特列尔科夫上校和乌方信息相对照:双方在第聂伯河与因古列茨河之间的攻守态势在悄然逆转。
6.但据上4可得,斯特列尔科夫所称:“乌军在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和因古列茨河之间的地域包围并击败了我军!”还有待后续观察
三.第聂伯河以西的对决:
第聂伯河以西有多少俄军?有称3万,有称5.5万的,有称10万的。介于乌克兰情报部门称俄在乌总兵力在16万,顿巴斯战区始终是俄军重中之重:虽后来有驰援,但其兵力应在3~5万之间。
俄军的装甲洪流
第聂伯河以西有多少乌军?有消息称30万,未免太过夸张。但是乌军的人数应该占优。但重武器,包括火炮,坦克,步战车还是奇缺,所收外援最多的M777榴弹炮也才122门。要完成对第聂伯河以西俄军的包围作战,力量相差甚远。
但俄军的补给线受海马斯和M270的困扰,一直艰难。如果后勤不继,俄军如蛇岛一样撤离:人员后撤不难,但重武器却回撤不易。5万人的重装备:占入乌作战俄军近1/3,已可对全盘战局发生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资讯协调员约翰·柯比在白宫表示,已看到有关乌克兰已开始对乌克兰南部的俄罗斯军队发动反攻的报道,但不想就乌克兰的具体军事行动发表进一步评论。
CNN的报道
但柯比还是没忍住,他说:“无论最新反攻的规模、规模和范围如何,乌克兰人已经对俄罗斯的军事能力产生了影响!”
“仅仅因为有报道称乌克兰人可能会在南部发动更多进攻,俄罗斯人不得不从东部撤出资源!”
在第聂伯河以西对决,对俄罗斯来说:补给线最远,始终是背水一战,最是困难!
而那样的消耗,似乎缺少价值。
阿杰夫耶夫卡:俄军的大炮主义
关键之时,抉择最为艰难。而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