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当年的“桃园”,不得不说汕头的“安居工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的各地城镇居民住房基本上都是由国家包下来低租分配的方法。它体现的是一种国家的福利,也叫福利分房。在1983年之前,每年由省政府拨给汕头的资金才一百多万,只能建几千平米的住房,僧多粥少,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如果按此建设速度需200多年才能解决汕头群众住房难的问题。群众急,执政者更急,汕头政府借鉴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条补贴出售住房(个人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国家出一部分)到逐步向商品房过渡的一条新路子。这样就有了当年全国首创的“三三四”,“二二六”,“二八”的补贴房问世,解决很多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汕头“桃园”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建成的第三个补贴住房小区的首期工程,落成于1993年年底,1994年分配出售给符合申请条件的住房困难居民。该小区位于当年我市最宽的马路(58米宽)的金凤路北侧,整个住宅小区呈桃形,故起名叫“桃园”。因桃似心形,也称为鮀岛之“心脏”。桃园建成使用后,曾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内外客人的参观,甚至还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视察。那是桃园最辉煌的时刻。
- 汕头“桃园”从出世到现在也走过了二十多年,岁月的洗礼让一个貌美如花的小姑娘走到今天的中年大妈,房子老子,旧了,绿化,物业管理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事实,是自然的规律。是不是“桃园”就没有价值了呢?是不是就要推倒重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汕头现在进行老旧城区翻新改造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老城区进行升级改造,让旧貌换新颜。“桃园”这一次再走桃花好运,被政府列入首批老市区旧城改造名单上。我想“桃园”一定不会让市民失望,一定可以重拾当年童话般宫殿的神话。一座崭新美丽的新“桃园”一定会出现在市民的眼中。《桃园》——整装又出发!
- 注:黑白相片来自我1993年9月27日珍藏的《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