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除了西藏和吉林情况较为特殊,不再公布各大高校在该地区的投档线之外,内地其他29个省市均已公布了各大高校的最低投档线,其中就包含了因为疫情延迟了一个月高考的上海市。
在每年各省市的提档线公布之后,都成为了社会的焦点,由于提档线前9的高校基本固定,所以关注度反而没有第10到第30左右的高校高,因为这个分数段内的高校的提档线波动较大,一不小心谁都有可能出现滑铁卢,也有可能一跃而上。
本文将根据目前已公布的29个省市的提档线来分析提档线在全国第10到第30这个区域内的11所高校的提档线情况——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坚九校。
2022年南开+电子科大+中坚九校的提档线大比拼
这里对中坚九校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这个集体是民间的一种称呼,指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当时由于这几所高校的投档分相差不大,整体处于第11到第25之间,所以被民间统称为中坚九校。
而随着高校的发展,冷热门专业的交替,使得南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进入了这个团体,除此之外,其实如果光看高校的最低投档线,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也应该包含在内。不过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只针对其中的11校进行分析。
而本次对比除开了标注为高校计划单列、国家专项、高校专项、护理类、农林矿这类分数远低于普通专业的专业类,以学校在相关地区招生人数较多的学科类别的最低分作为基准(一般公布数据中包含了招生人数的,要求招生人数在本科一批中至少要达到70%的最低分,以免超短裙招生现象影响大家的判断)。
按照上述方法将29个省市的最低投档分进行整理之后,华中科技大学在29个省市中的总排位之和刚好为100位,位列第一;北京理工大学以2位只差屈居第二;武汉大学的总排位为105,位列第三位。前3位的整体排位相差不大,每一所高校都有可能向前一步,属于第一梯队,与投档分排在第10的同济大学相差不大,都有着竞争最低投档分前10的能力。
第二梯队的高校包含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其总排位为143,位列11校的第4位;南开大学总排位为158,位列第5位;西安交通大学总排位为167,位居第6位;东南大学总排位为176,位列第7位。
第三梯队的高校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其总排位在183到256之间,当然,这仅仅是以最低投档分论英雄,招生多的高校有些吃亏,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招生多,就会拉低最低投档分。就好比中山大学,如果将最高分和最低分综合考虑,其水平要比这个排位要高出很多。
2022年中坚九校+南开+电子科大在29省市平均投档分比拼
上面比完了11校在29省市的综合排位大比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11省市的平均分情况,整体也和平均排位差不多: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武汉大学仍然牢牢把控了前3位,其平均提档分也相差不大,分别是624.4、624.2以及623.5,相差都不超过1分。
位列第4位的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其平均提档分为620.6;东南大学照样拿下第五位,其平均投档分为619.2,接下来的是南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平均投档分分别为618.8和616.3,分列第6和第7位;这几所高校的平均投档分发超了西安交通大学,西交的平均投档分为615.6,位列第8位。
剩下的三所高校——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平均最低投档分分别为614.2、612.8以及610.7,其平均投档分与前1位的分差都超过了1分。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以及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简称“华中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入选了"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成员和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校史: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科研平台:学校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科建设: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以及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0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8个学科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这11所高校在各省市的投档线冷热不均,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在宁夏、西安交通大学在陕西、武汉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在湖北、南开大学在青海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在内蒙古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爆冷。
从这种显现我也也可以看到,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由于专业的冷热交替或招生政策的改变,高校在不同省市出现爆冷或暴热是正常现象。
大家对于11校在29个省市的投档线情况,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