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此次减产规模相当于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
消息一出,全球能源价格继续飞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国庆前的84美元,再次上升到94美元左右,3个交易日上涨近10%,市场对全球能源危机再次感到悲观。
基于需求下降预期减产是站不住脚的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 一边是由供给端导致的通胀,即使欧美持续加息,但短期效果还不显著;欧美不得不继续加息以抑制通胀,经济预期趋向悲观;
※ 另一边,作为俄罗斯供给端的替代者,OPEC+掌握着全球原油的大部分供给,却在这时候宣布减产,不得不令人深思。
虽然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表示,由于不少产油国的实际产量低于配额水平,此次宣布的日均减产200万桶带来的实际产量降幅预计为日均100万至110万桶。
但,重要的不是减产多少的问题,重要的是减产这个动作本身。
在谈到减产的原因时,沙特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Abdulaziz bin Salman)表示,减产是对加息潮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回应。
但实际上,在对俄能源制裁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需求依然是不足的。
第一,OPEC+的能源供给仍处低位。当前OPEC+并不是满产的状态,OPEC每天的产量低于120万桶,以俄罗斯为首的产油国每天的产量则低于240万桶。
第二,地缘政治导致能源结构性短缺。俄罗斯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天然气、原油出口国,对全球能源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但欧美对俄的制裁长期存在,致使俄罗斯未来的能源出口量将大幅下降。最新的制裁措施,禁止超过价格上限的俄罗斯石油通过海路运输至第三国。
其中,天然气的打击最为明显,短期很难通过新建管道来转移销售通道,因为管道建设需要较长时间,陆路运输成本过高。所以,这种短期的结构性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第三,衰退对原油需求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从历史数据来看,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原油需求也仅有200万桶的缩减,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能源需求出现结构性上涨。另外,国际能源机构对2023-2026年的原油需求预测也是上涨的。
因此,OPEC+基于需求缩减预期而进行减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么,我们就很好奇了,为什么OPEC+要抱团对抗欧美?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就在本次OPEC+会议召开之时,拜登政府仍在试图通过各种官方渠道说服海湾国家不要减产,并警告称此举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白宫甚至将减产的前景描述为“彻底的灾难”,并警告称,这可能被视为一种“敌对行为”。
白宫甚至还试图请求企业公开喊话反对减产,但此举也未能成功。减产消息公布后,美国白宫痛斥OPEC+短视。媒体分析称,美国随后可能会出台更多反制措施,如部分产品的出口禁令。
OPEC+为何要违逆欧美的意愿,强行薅上一把“羊毛”呢?
OPEC+成为利益共同体
如果我们站在OPEC+的角度来看,或许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
对俄能源制裁不仅仅是对俄罗斯一个国家,而是对所有的产油国都形成了一种震慑。今天能制裁俄罗斯的石油,那么明天是不是也可以无限制地制裁其他的产油国?
产油国之间是一种比较隐晦的利益共同体,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这一次OPEC不挺俄罗斯,那么下一次如果欧美对中东大国实施制裁,俄罗斯作为影响力非凡的能源供给大国,可能也会踩上一脚。
众所周知,产油国虽然相对富裕,但产油国通常产业比较单一,在军事方面的实力也比较弱。在很多国家的眼中,他们就是一只只“大肥羊”,几千万人口的以色列把数亿人的阿拉伯联盟打得鼻青脸肿,这种痛苦的经历想必阿拉伯人不会忘记。
而长期以来,俄罗斯都担任了“保护者”的角色。一方面是为OPEC国家提供一定的武器,另一方面为OPEC国家提供国际掣肘。这也使得,欧美在中东有所收敛,无法形成一个声音。
因此,这种关系就导致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保护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也要做出支持油价的动作。
最后一把“羊毛”,要薅就狠点!
在这次的OPEC+减产的过程中,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球能源革命对产油国的冲击。
目前全球原油消费中,近1半的消费来自于公路运输,基本上都是汽车运输带来的,但是如今全球能源革命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正在替代传统燃油车,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力。
如果新能源汽车的电力仅仅来自于煤炭也就罢了,因为煤炭也属于传统化石能源,存量是有限的,电力需求的上涨会带动煤炭的上涨,进而也会带动原油价格的上涨。但是,如今的新能源是来自于核电、风电、光伏。
这类能源的特点,是对产业的依赖程度不高。每一个国家都有太阳能和风能,决定一个国家光伏和风电产能的不再是资源禀赋,而更多的是国土面积大小。
而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法案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升至终端能源占比45%,美国总统也宣布要在2030年末,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高到50%以上,这一举动直接将欧美放到了OPEC+国家的对立面。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欧美这样做,全球新能源革命已经形成趋势,产油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降低已经是一种大趋势。
有人说OPEC的减产是杀鸡取卵,但新能源革命让这只鸡正在“生病”,既然如此,先“杀”还有点肉吃,不“杀”后面可能就有点“味道”了。
所以,趁着这一轮结构性能源危机,OPEC+国家有动机,通过抬高原油价格,最后再狠狠地薅一把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