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2022年10月06日14:31:24 热门 1873

这两天,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会给我发来一张图。我不用都说,大家也基本猜到吧?

对,就是下面这张。流调下,没有一个人到过书店。这话风好像在说,去书店,包你不得新冠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读书人,不能这么迷信又盲目自信。一切只是巧合而已。

但不得不说,书店作为一个更精神需求的空间或“产品”,本质上并不是绝对的刚需。

不瞒诸君说,比流调没有书店,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心中的虚无。我的意思是说,我在反问自己,做这么久书店,做那么多沙龙,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也许有一天,这个平台就瞬间消失了,这个书店就瞬间关停了,一年做1000场沙龙又怎样?它能帮助人们打破心中的锁链,它能让人寻回我们需要的真相吗?

我曾经无比笃定的告诉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这世界永远是真善美要战胜邪恶的。然而,我现在知道,我是多么的幼稚。邪恶,从来没有被战胜,只是我们生活在阳光照耀的地方而已。

然而,我又想,如果连书店人读书人都如此灰暗放弃,那阴影就会更加肆无忌惮袭来。我们必须守住阵地,守好阵地,别被大流裹挟,在灰暗中灭失心灵的力量。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无论是多么深沉的黑夜,有一点点微光,都是珍贵的希望。也许远方永远无法抵达,但永远不放弃追寻远方。

我相信,我不信,都在心中有判断。而所有的独立思考,最坚实的基础就是来自阅读。

[2022年2月书单推荐]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谈魏晋名士,竟然不谈风流洒脱、放荡不羁的真性情,也不谈“个性的觉醒”,而认为这是一场场经过精心谋划的“表演”,需要“观众”看到并广为传播。

名士们借助这条路径,获得更佳的社会性利益,如声誉、地位、官阶等。所谓“风流”,只不过是一种精心且刻意的营造。这种基奠于《世说新语》文本的别样解读,令人耳目一新,鞭辟入里而又逻辑自洽,读来引人入胜。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贡布里希的这句名言,对于中国古代艺术似乎尤其适合。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国哲学一样,首先关乎的是人,人心的,人性的。所以,古代书画的欣赏,讲起来,最好还是先从其创作者讲起。

这本书正是这样的尝试。有传奇,有故事新编,有博物学,有艺术史,有民俗学,有寓言 ,有志异,有幻想,在这其中,王羲之米芾、韩干、宋徽宗杨凝式、倪云林等等遥远的庙堂上供奉着的古代书画大师忽然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或诡异,或日常性地在各种奇异的故事里呈现。这些创作者活起来,随之,他们的那些作品似乎也跟着鲜活起来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作者着重笔墨于安史之乱中几位关键人物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之上,于细节中展现大时代巨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全书着重描绘安史之乱中人物群像,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作者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用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把刀光剑影中的山河破碎化作数幕场景展现,不似冷硬的历史作品,倒更像是一部文学创作。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宇文所安、柯马丁、夫马进、顾彬、钱理群、王汎森、舒衡哲巫鸿张隆溪黄进兴……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思想者,来自不同的国度,专注于不同的领域,拥有各自或曲折或传奇的人生,却与中国保持着隐秘的精神关联。

这本访谈录,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从中华帝国的开端,直至当代,希望透过他们的眼睛,寻找遗失的真相,重新发现中国的传承与转折、兴衰与浮沉。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古代中国的真相,追随学者的脚步,走出历史的迷宫。第二部分集中于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抉择与现代化的代价,曾经的阵痛也许至今仍在发作。第三部分更关注当下与未来,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多元,理论多变,中国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贺凯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著作,是专门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写的,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明从史前到1850年的漫长历程。

作者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形成阶段,从远古时期到前3世纪;早期帝国时代,从前3世纪到10世纪;晚期帝国时代,从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古代的这三个时期都以数章的篇幅分析,分别涉及通史或政治史、统治模式、社会经济组织、宗教文化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这是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涉及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藏书、如何弃书等多方面。其中收录了17世纪到20世纪的11篇散文、诗歌、讲座和评论,11位富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分享他们对书籍、对阅读的思考与感悟。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尽情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如奥威尔谈卖书、伍尔夫谈如何读书、艾柯谈书本的演进,等等,增进对书的认识;也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处理不小心买到的烂书,或如何让心爱的藏书免受伤害……

一本好书,是珍贵的精神产品,充实头脑,抚慰身心;一座书架,既是一个人的小世界,也建立起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

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这不是艰涩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终关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学家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给我们听。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

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书真实再现熊的秘密生活,揭开更多不为人知的饲养内幕。有一天,朱赢椿来动物园玩,他在熊馆门口发现一个“行为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游客的观熊留言。朱赢椿看得不亦乐乎,萌发了做一本好玩的“熊书”的想法!经过反反复复的方案提出和推翻后,这本围绕游客记录和饲养员日志的观熊书,终于诞生了!它不仅展现熊的千姿百态和有趣日常,也揭开了红山动物园饲养熊的更多内幕……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1820年代,身世成谜的苏格兰博物学者H游历世界,登陆广州,在当地芦竹林中遭遇一只雌性巨蛙,成功将其诱捕,豢养在澳门好景花园。由此,奇异的笼禽困兽、寰宇新知并四海众生相,悲喜相侵地进入蛙的生命。

这个根植于岭南风土的魔幻故事,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乌托邦相互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迷人宴游。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

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机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内灯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会员追踪技术乃至急救措施……

背负着生活压力、身心病痛、情感变故的赌博者,为何又如何一步步深陷赌博机营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哪怕他们就是赌场雇员甚至赌博机设计师;

一个个原子化现代个体在“全权为自己负责”的无尽重压下,面对购物、运动、聊天、刷剧、烟酒、药物、加班等万事万物时,都可能无力抵抗诱惑,而戒赌的方法和陷入赌瘾的途径,乃是同一条路……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浏览互联网虽然提升了我们接受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却危及我们的专注力,降低阅读的质量,也令我们远离了阅读的至乐。

休斯敦大学文学教授大卫•米基克斯觉察到快时代的弊病,倡导用慢阅读的方式抵挡快的碎片化和 娱乐化,试图重新建立起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之乐的 古老联系。立足于数十年的文学阅读、评论和教学经验,他为读者提供了十四条阅读规则和五种文体的阅读示范,帮助你获得更为丰盛和透彻的阅读体验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至少还有书》是《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帕梅拉·保罗的读书记录。帕梅拉拥有一本高中时期开始使用的读书笔记“鲍勃”,记录了她迄今为止读过的图书条目。她择取记录在“鲍勃”中的21本书,讲述了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时刻从书籍中获取的力量,这既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也是她个人的成长史。

从《审判》《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莱希曼》《饥饿游戏》《时间的皱褶》,书籍永远是她的依靠。是这些书让她懂得享受孤独,变得果敢,不再被世俗绑架,认识人间情感的真挚或粗糙,也勇于接受惊心动魄的冒险。从被动接受指定书目到对不喜欢的书或人说不,对从隔着书本在安全距离感受黑暗到真正认识黑暗,从遁入书籍逃离现实到与书相伴成为自己,是书让她从一个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小读者成长为谨慎的择书者、老道的阅读者。

流调中没有一家书店,这值得忧心吗? - 天天要闻

本书是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

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


来源:微信公众号“慢书房”,原文有删减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