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备受期待的VR购物体验Buy+,在7月下旬的淘宝造物节上正式对外公开体验;同时间,混合实境公司Magic Leap也在同一个场合亮相。VR、AR、MR,阿里巴巴将如何布局下一世代的电商版图?
「好美啊!」7月下旬在淘宝造物节的「Buy+」体验空间里,正在进行VR(虚拟实境)购物体验的消费者,忍不住对眼前拟真的画面发出惊呼。因为当她戴上VR头戴式显示器时,就好像是真的在逛一家百货公司,你可以挑选想要的商品,还可以看到真实试穿的画面。只不过,目前这还只是一个实验。
图说明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阿里巴巴为了VR、AR(扩增实境)、MR(混合实境)等新技术布局,在今年成立了新创实验室GM Lab。GM实验室负责人之一,同时也是阿里巴巴移动平台资深总监庄卓然明白表示,Buy+只是一个体验版本,是阿里巴巴对未来购物体验的一个展现。
事实上,就他个人看法,VR比较擅长的领域其实是电影、游戏这样的娱乐市场;而AR和MR则是更能够在生活面、在电商市场带来更大的想像和发挥空间。
因此,就电商发展的未来应用来说,阿里巴巴和Magic Leap的合作可能更有可看性。
Magic Leap是混合实境领域最神祕的一颗星,到现在产品都还没正式亮相,已经拿到14亿美元的投资,当中也包括了阿里巴巴这个大股东的资金。而这就是为什么Magic Leap愿意为阿里巴巴打造专属的MR购物示范影片,并首度在亚洲公开露面。
在Magic Leap播放的影片中,虽然看不到消费者使用的是眼镜或是其他穿戴装置,但从Magic Leap行销长华勒斯(Brian Wallace)的形容我们可以知道,有别于目前市面上又大又重的VR头戴式显示器,「让消费者一早起床就戴着,直到睡觉才会拿下来。」轻巧、舒服地融入一般人生活,这才是Magic Leap要做的东西。
图说明
Magic Leap行销长Brian Wallace:「我们的目标是消费者一早起床就会戴着,直到睡觉才会拿下来。」
而从示范影片可以看到,透过语音的控制,消费者在自家的房间里,就可以将网路卖场里,各式各样的造型台灯,仿佛就像是真的存在眼前一般,一个一个摆到房间的衣柜上,直到找到大小符合、造型也满意的产品,再下单。
可惜的是,华勒斯和阿里巴巴都没有透露,这样的产品和服务什么时候才会上线。
但阿里巴巴已经表明态度,不论VR、AR或MR,他们都将持续不断地实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以达到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最终目的。而要做到这件事,他们还得同步去协助平台上的卖家们,让他们以最小的力气、最快的速度,跟新技术服务接轨。
「VR的门槛是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如果用户量不够大,平台意义不大;但体验不好,同样没有意义。」庄卓然认为,VR的问题现况在于,市场上已经大量流通的硬体装置,如Google Cardboard,或是淘宝上轻易可以买到的VR手机壳等等,带来的体验都还不够好;然而,能带来较佳体验的装置,如HTC Vive,则是价高量少,还不够普及。
「整个产业往前走,还需要一段时间。」他说。
硬体问题,同样也是AR现阶段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之一。但庄卓然预期,当越来越多双镜头的智慧型手机出现,「空间建模」这件事的可能性就变高了,AR应用也将有机会跟着爆发。
至于MR呢,这答案恐怕还是得等Magic Leap和阿里巴巴才能为大家解答了。
VR门槛是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的平衡,如果用户量不够大,平台意义不大;但体验不好,同样没有意义。~庄卓然
阿里巴巴GM Lab
成立时间│2016年
研究项目│VR、AR、MR(和Magic Leap合作)
应用领域│影音、购物
实验作品│Buy+(和HTC Vive合作)
突围新法:VR/AR/MR的商务想像
在行动购物之后,下一个主流平台会是VR、AR吗?游戏、影音、教育等市场的样貌,因为VR、AR出现已经开始改变,未来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是否也会有所不同,电子商务产业又将会是什么模样?
如果Facebook创办人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的预测没有错,未来我们都将走向VR(虚拟实境)/AR(扩增实境)的世界,那在这个未来世界里,电子商务将会是什么模样?
关于VR,目前市场对它的认识多是在游戏和影音世界,带来身历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而有关AR,则多是在实体零售或实体场域扮演行销辅助工具的角色居多。两者看起来好像都可以和电子商务连上一点关系,但到底这个连结可以多深?会是以什么样的型态连结?目前还是一个大问号。对此,资策会MIC电子商务组资深产业分析师王义智认为,「AR跟商务关联性比较强,VR应用在娱乐学习特别适合,在电商角度,我倾向AR更甚于VR。」
图说明
阿里巴巴创新实验室GM Lab负责人暨阿里巴巴移动平台资深总监庄卓然其实也有类似的看法。不过现阶段阿里巴巴还不愿意对任何技术发展下定论。
实际上,阿里巴巴内部更看好AR购物,但第一个推出的服务,却是和HTC Vive合作的VR购物体验Buy+。只是他们也不忘强调这是一个实验,不代表他们未来一定会以这样的形式去推动VR购物。
而且阿里巴巴的平台上有这么大量的商品,VR可以作为新的消费者入口,「多一个入口是好的,对商城没有伤害。」王义智说,况且在阿里巴巴广大的生态系中,就算最后发现购物结合VR的效果不显著,他在这项技术的研发成果还是可以转移到影音、学习、旅游等其他领域。
除了阿里巴巴,据了解,在台湾其实也已经不只一家业者想要尝试将VR与网路购物相结合,只是目前大多还是在很初期的发展阶段。而且不同于阿里巴巴本身在电商已经有物流、金流、商品等全面的布局,并也掌握充沛的资源,单一家台湾业者,恐怕很难去带动VR或AR购物的发展,背后需要有整个产业链的配合。
不过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台湾卖家们,多将VR、AR视为是一个很遥远的存在。虽然他们大多都已经对这两个技术有基本认识,但对于是否要采用,却普遍抱持保留态度。
其实,从行动App发展一直到近两年才被台湾商家大量接受和采用的经验就可以知道,台湾卖家多数时候都不是跑在趋势最前面的那个拓荒者,而比较常扮演的是科技追随者的角色。
「从台湾电商的心态去看,对他们来说,活着比任何事更重要。」王义智认为,在看到VR、AR可以真正带进巨量营收的具体成功案例之前,台湾卖家应该还是宁愿选择较安全的做法,将钱投资在他们可以评估收益的广告、仓储物流,或是更多的促销优惠活动上,用传统手段吸引客群。
而且实际上,就算今天卖家真的有意愿要尝试这种新方法,眼前确实也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关要克服。举例来说,姑且不论未来的应用形式为何,要做到拟真的效果、真的做到可以利用虚拟立体影像判断商品是否符合实际空间大小,卖家们都少不了要做一件事,就是商品的3D建模。
毕竟不同于现行电商网站多只要将文字、照片,或是影音上传,就可以轻松将商品上架,要如何建立VR、AR的商品资料库这件事,在现阶段来说仍缺乏一个简单有效率,且低成本的方式。
事实上,这也正是阿里巴巴在努力的方向之一。庄卓然表示,未来他们会建立标准,并透过软体研发等方式,降低商家在商品建模的成本,未来他们要将店家在发展VR、AR所需要做的工作,都变成阿里巴巴平台上可以轻松取用的基础建设。
而大家都清楚,从早期的桌机到笔电,再到现在的智慧型手机,每一次的平台转换,都会带来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这次谁会跑得最快、谁能先制定标准、又谁可以抢先建立生态系,谁就可能会是未来世代的赢家。
TIPS
AR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影响力可能比VR更大。
商品3D建模可能是商家第一个要面对的难题。
这不是一家厂商就可以做到的事,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