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2022年10月06日05:33:19 热门 1644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明代摩崖石刻“雾灵山清凉界”碑

1.

燕山主峰雾灵山高2118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要高573米。因为海拔太高,每年春天,山下鲜花烂漫之时,山顶还冰天雪地。雾灵山四时之美景,皆为佳境,早已成为游人的景仰之地。


在雾灵山北侧海拔1050米处,有一巨石,高28.4米,宽30.8米,厚29米,巨石正中竖刻“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每个字4平方米,笔锋苍劲,硕大雄浑,传说为刘伯温手书,所以又被称作“大字石”。


大字两侧有中号字,每个字45厘米见方,是明代官员两次来到雾灵山的记载。


左侧:

兵部尚书谭纶、分守游击任良相阅视侍郎汪道昆、分守游击李如梗、总督侍郎刘应节、巡抚都御史杨兆蓟镇总兵戚继光、兵部郎中左兴户部郎中侯国治、兵部副使王一鹗、协守都督张民,万历乙亥五月初五日曹家路李逢石刻石。

右侧:

崇祯乙亥岁季春吉旦,镇守蓟州总兵杨嘉谟、整饬密云兵备高斗光、密云户部郎中王征俊、监视西协军务张升、巡抚顺天都院张鹏云、监视西协军门邓西诏、总督蓟辽军门丁魁楚、吉家庄守备黑谷关都司曹家路、游击状元协守。

“万历乙亥”为明万历三年(1575年),

“崇祯乙亥”为崇祯八年(1635年)。


万历三年(1575年),谭纶、刘应节、戚继光等人在附近检查验收长城修筑工程时,来雾灵山参观留念,此时大明王朝有戚家军这样的虎狼之师,志得意满,不光是戚继光、谭纶,还是掌握朝政的张居正,都会认为大明王朝会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而,仅仅六十年后的崇祯八年(1635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已经是强弩之末,再有九年,崇祯皇帝就吊死在了煤山的歪脖树上。


大明朝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大明朝的“劳动模范”崇祯皇帝在财力捉襟见肘之时,还在费工耗时修筑长城,如果他知道这些努力全是在做无用功,他的内心该有多凄凉。


一块石碑,两段文字,迥然不同的两个境界,“雾灵山清凉界”碑,此时,应该是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2.


崇祯八年(1635年),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一年。


这一年的正月,明政府令总督洪承畴潼关,与山东巡抚朱大典一起镇压河南起义军。起义军大会于荥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高迎祥张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作战方针,为大家所接受。不久,起义军克霍邱,取颍州,李自成、张献忠率领起义军攻克凤阳,火烧皇陵,留守署正朱相国战死。


崇祯皇帝闻听后,素服哭,遣官告庙。逮漕运都御史杨一鹏弃市,以朱大典代之,大征兵讨贼。


贼乃大书帜曰古元真龙皇帝,合乐大饮。


十月,明思宗下罪已诏。


这一年,整个国家打成了一锅粥,多路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攻城略地。崇祯皇帝也调动了所有的军事力量,全力围剿。


双方一直打到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上吊。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3.

都说那有什么岁月静好,

那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可偏偏就有人在整个国家所有的人都在负重前行的时候,他来这里享受岁月静好。


这个人就是直到现在也还被人推崇的徐霞客


崇祯二年,崇祯皇帝裁撤驿站冗卒,失业的邮递员李自成加入义军。这一年,徐霞客第一次来到了雾灵山(有资料说徐霞客来雾灵山这事是假的)。


崇祯六年,李自成脱离高迎祥而自成一军,徐霞客第二次来到雾灵山,而此时,兴隆县境内的大沟段长城正在修建,两年后的崇祯八年,前来验收的工程的杨嘉谟、高斗光等人的名字被刻在了清凉界大石头上。


在雾灵山,徐霞客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七律

山山掼簇雾灵山,壁陡崖悬不可攀。

今我才知来绝塞,古人于此空雄关。

汉儿岭峻风萧索,司马台高路艰险,

犹有田畴堪履亩,边民亦为乐安闲。


他不可能不知道戚继光在此筑长城,南兵北调,抵御外敌入侵。也不可能不知道,就在徐霞客游山玩水的同时,士兵和工匠们还在这里流血流汗,修筑长城。


国家在流血,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边民亦为乐安闲”。


这得是一个多么扯的人呀,

这得是一个多么不关心政治的人呀。


而这一切,都缘于他的出身和家庭。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4.

明朝灭亡,有人说崇祯皇帝是背黑锅的,即所谓“明朝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其实,任何一个朝代的兴替,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按照老羊铲史的感悟,每一次朝代的更替,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朝廷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从一开始建国,到中兴之治,再开始物极必反,最后多是以战争的形势完成了改朝换代。


黄仁宇把明朝的转折点选在了《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戚继光在被罢官两年后去世,而在他罢官之前,他最大的靠山张居正、谭纶都已经去世。


这一年,北方边境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觉察到养虎将要贻患,就派兵征讨,但是师出不利。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其部下开原道参政不照命令行事,而坚持其个人改剿为抚的主张。巡抚参劾这参政的奏折一到北京,被参者反而取得到了京中监察官的同情,他们又出来参劾这位主剿的巡抚。申时行认为这完全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的不睦;所以他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面调停,建议皇帝视双方的互相参劾业已彼此对消,也不再作是非可否的追究。于是这位酋长今后得以为所欲为,而且还能够继续利用本朝内外官员的不和来发展他自己的千秋大业,这位酋长并非别人,据当日记录称,他名叫努尔哈赤。若干年之后,他的庙号则为清太祖。

戚继光死了,努尔哈赤放了,万历皇帝开始罢工了。


此时,万历皇帝正在因为立太子的事和文官们较劲,较劲的结果是皇帝怠工,而且一怠就是二十年。


之后,大臣们也已经看透了中枢不再有领导全局的能力,消极敷衍像疫情一样,很快在全国蔓延了开来。


而国内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没有人去重视,从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5.

后世人分析李自成成功的原因,是他提出的两个口号:贵贱均田,蠲免钱粮,这正是针对社会最激烈的两个矛盾而提出来的,所以,义旗一举,从者如云。


土地兼并问题,从明朝建国之初就出现了,后来愈演愈烈。


明朝初年,藩王例不赐庄田,但可以借“退滩废壤”之名奏讨土地,建置庄园。王府除了奏讨土地外,还巧取豪夺,到明朝末年,王府庄田多达数十万顷。


风气一开,有权势者都千方百计兼并土地,连司礼太监张诚都拥有庄田数百所,市店遍于都市。大学士徐阶的子弟横行乡里,霸占民田,占地二十四万亩,佃户不下万人。


而普通农民,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杨嗣昌对全国情况做了概括:“近来田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 ...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之后,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赋役繁重和负担不均。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或者照理优免,或者是飞洒、诡寄,最后,赋役重担都落到农民身上。

——以上关于土地问题出自郑天挺编辑的《明清史资料》


徐霞客的高祖徐经是江阴巨富,富到什么程度呢?没有人说得清。后来,徐经和唐寅一起因为“会试舞弊案”而下狱,后抑郁而死。家境败落,到徐霞客父亲这辈儿弟兄六个,绝对还是大家族,徐霞客弟兄三个,分家时分得200亩土地。


万历四十五年,徐霞客原配病故,续弦罗氏凶悍,徐霞客于是离家出走,开始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所以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应该有一个凶悍的女人。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都在问,徐霞客一生旅游,是靠什么支撑他的花费呢?知道当时的土地兼并情况,大家就该有所了解,刘姥姥王熙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这个意思了。


徐霞客每次出游,总有童仆跟随,负责饮食起居。另有长随挑夫,负责粗重活计。《徐霞客游记》的《游天都》就提到,在他登黄山天都峰时“夫仆俱阻险行后”,“奴辈适至”。你看,他独自一人在前面登山赏景,而奴仆们背着东西落在“阻险”之后,真有点悠哉游哉也。


  明朝在每个县都设有多处驿站,为出行的官员提供运送和食宿的服务。徐霞客不是官,但凭借家族的声望和财力,经常能得到驿站或乡里提供的种种方便。


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三十》中写道,他坐在众夫役抬的轿子里,“从坞东南行二里,越一南来小水,又北越一西北来小水,得一村倚东山下”。谁知夫役们因为忍受不了长途劳苦而“罢工”了……徐霞客进村后,一位接待的老人让下人“上架餐饭”,再安排住宿。第二天下午,老人又为徐霞客征到了役夫和轿夫,“复上行岭畔者三里,又稍下……”。


《粤西游日记三》:“丁丑十月二十六日晨餐后,得两肩舆,十夫”;“十一月初二日饭后夫至,少二名,以妇人代担”;“候夫甚久,以二妇人代舆”;“初三月村小夫少,半以童子代舆”;“二十一日……众夫哄然去,余执一人絷之……见余絷其夫,一老人乃出而言曰……余当代为催夫;失二鸡……仍絷前夫不释。久之,二村人召鸡,释夫去”。


富家子弟徐霞客,此时就是一个无赖。

缺两个轿夫就用女人抬,让小孩儿抬,因为两只鸡与人大闹一场。


没有职务的徐霞客尚且如此,那些有官衔的过往差役会是怎么样的变本加厉呢?


李自成每天在驿站里看到的都是这样的人,能不造反吗?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6.

该结束了。


比李自成来得更早的是天灾。


《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驿站兵士李自成失业。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


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其饥民多从“闯王”李自成。


崇祯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崇祯的心,得稀碎稀碎的。

河北兴隆县这段儿长城:雾灵山清凉界,三分清凉,七分凄凉 - 天天要闻

雾灵山日出

7.

崇祯八年,就在杨嘉谟、高斗光等人在雾灵山清凉界的大石头刻字的时候,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族,统一了各部。同年,多尔衮在进攻蒙古察哈尔部时,得传国玉玺,“天赐之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多尔衮语)


于是,第二年四月二十一,皇太极称帝,建国号“大清”。


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