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权,“秦安战略”头条号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楼兰金甲”,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就在乌军在哈尔科夫猛冲猛打、夺回数千平方公里丢失国土,以为取得不小胜利之际,俄罗斯又给了乌克兰当头一棒。
日前,普京关于俄乌局势最新电视讲话要点曝出,即日开始“局部动员”,将“动用一切可用手段保护俄领土”,支持卢甘斯克等4个地区举行入俄公投,再次强调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仍是必要之举……
就是说,包括乌东已经宣布“独立”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以及俄占赫尔松、扎波罗热4个地区,即将举行加入俄罗斯的全民公投。
在这些土地并入俄罗斯之后,侵犯俄罗斯领土就是犯罪,俄罗斯可以“使用一切可能的武力进行自卫”。
美西方迅速跟进,纷纷谴责这一公投举动,并表示将拒绝承认它的结果。
在美西方看来,“一切可能的武力”显然包括使用核武器。
俄罗斯的最新动作表明,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实力军力都很雄厚的俄罗斯始终是战略大玩家,乌克兰则和沙俄时代一样,永远是小弟。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体量不断缩水,但其手中的核武器一直没有缩水,如今成为高悬在乌克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乌克兰在甫一独立时就自废武功,作为苏联解体主要推动者之一的乌克兰,曾经是“世界第三核大国”,分家时拿到了原苏联军事力量的30%,很多军工产业链就连俄罗斯都没有。
除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完整的产业链,最能让乌克兰引以为傲的“镇国之宝”就是上千枚核弹头。
乌克兰曾经拥有数目可观的实战化核武器,包括130枚SS-19导弹、46枚SS-24导弹,军工体系还拥有制造SS-18、SS-19、SS-24三种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的能力。
其中,SS-18是全球个头最大的两级液体弹道导弹,也是全球威力最大的核导弹;SS-19是苏联命中精度最高的液体洲际导弹;SS-24z则是苏联最早采取固体推进剂的三级导弹,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铁路机动作战能力的战略洲际导弹。
在“三位一体”的核武库中,乌克兰除了没有核潜艇以外,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样样俱全。
其中拥有19架图-160战略轰炸机,既是三位一体空中核武器运载平台,也是全球威力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每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可携12枚空射战略核导弹,战力可与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相媲美。
此外,在乌克兰境内储存的其他战略导弹及战术导弹核弹头还有1272枚之多。
但在获得联合国“五常”的核安全保证之后,没过几年乌克兰当局就自毁长城,销毁了所有的核弹头。
如今,乌克兰成为待宰的羔羊,怨不得别人。
最初表示愿意提供核安全保证的俄罗斯最先翻脸不认人,反过来拿核武器威胁你,你有什么办法?
9月20日,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四个地区的亲俄政权一起宣布,将于9月23日至27日举行入俄公投。
随着这些地区举行全民公投并加入俄罗斯,俄罗斯很有可能在取得法律依据后,正式宣布将“特别军事行动”升级为“战争”,进行全俄战争总动员。
据俄防长绍伊古公布,目前,俄罗斯人力储备接近2500万,这次动员预计召集大约30万预备役人员。
“特别军事行动”开展以来,乌军死亡61207人、伤49368人;俄方则有5937人阵亡。
目前俄乌冲突的战线长达1000多公里,这次局部动员,正是为了保护这条战线及其周边领土。
俄罗斯的最新决定,不啻给了乌克兰当头一闷棒,让其光复俄占乌东领土的信心消减,同时也让对乌克兰战争采取绥靖政策的西方为之瞠目结舌。
实际上,自占领克里米亚以及俄乌冲突以来,普京一直在试探西方的底线。
首先,他将冲突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为后续动作留有余地。
如行动顺利,则俄军一路杀将进基辅扶植亲俄政府;如行动不顺利,也可宣布达到对乌“去纳粹化”“去军事化”的目的体面后退。
为阻止西方对乌克兰进行军事干预,俄罗斯从一开始就以核武器相威胁,迫使西方将军援范围局限于武器装备。
西方果然应招,这让俄罗斯看到了美西方利己及“纸老虎”的本质,在行动决策上依仗“核大国”身份更为大胆激进。
9月初以来,在美西方先进武器的支援下,乌克兰军队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收复国土数千平方公里,前锋直达奥斯基尔河以东。
俄罗斯始终有些轻敌,没有对乌投入足够军事资源和兵力,开始陷于被动。
但在乌克兰取得阶段性胜利、乌东遭到有力反扑、俄罗斯兵力有所不逮之时,普京又祭出4地独立这一“杀手锏”。
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激烈对抗中感到巨大压力、继而丧失获胜信心,同时吓唬欧洲不要支持乌克兰、赶紧坐下来谈判。
目前,俄罗斯在和西方支持下的乌克兰之间的争斗中,双方谁也无法速胜对方;同时,在长达200多天的对抗之中,双方均已精疲力尽、难以为继。
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此招是出其不意、棋高一招。
对此,乌克兰除了抗议,没有更好的办法。
欧洲除了开展外交围剿,反战的民意肯定更大。
美国肯定要继续支持乌克兰战斗到底,以达到在战略上削弱俄罗斯让其一蹶不振的目的。
结局如何,肯定要看美西方与俄罗斯的抗衡能力了。
一个面积在欧洲第二的国家,其前途命运要靠别国决定,不能不说是乌克兰的悲哀手中掌握与美国相近的核武器数量,是俄罗斯在与西方的对峙中有恃无恐的关键底牌。
除了核武器,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依然握有的砝码是能源。
2009年12月中旬,一股来自北极的寒冷气流席卷了整个欧洲,90人被冻死,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9月的欧洲大陆秋高气爽,天气还算温暖。
但北大西洋送来的暖湿气流,有可能抵御来自俄罗斯的超级寒流吗?
天气,或有可能成为终结俄乌冲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依靠寒冷的冬季,俄罗斯人先后战胜过来自欧洲大陆拿破仑、希特勒的两次经典挑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现在,普京和他的智囊们一定在偷笑了。
毕竟,严寒的冬季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