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早报报道,蔡英文在日前发表讲话称,近日来解放军不断在台岛周边进行军事演训,台军必须强化自己的防御能力。因此台当局计划将“防务预算”在2023年提升13.9%,达到5863亿新台币。
台当局宣称,这些新增的预算将被用来推进台岛的军机战舰制造能力,提高台军装备的完善水平,补充弹药后勤,并发展对解放军的“不对称”战力。
众所周知,自蔡英文上台以来,民进党当局就严重背离了“九二共识”,在“谋独”之路越走越远,不断对大陆发起挑衅。
在两岸关系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民进党当局选择持续增加防务开支,这无疑是“挑衅”。据悉,从2017年开始,台当局的防务支出已经连续六年增长。
台“主计总处”官员朱泽民称,往年台防务支出一般占其GDP的2.0%到2.1%之间,而今年台防务总体预算占到了GDP的 2.2%,到了明年这一比例还将上升到约2.6%。
而值得一提的是,台媒此前已多次披露,台军目前连“主战部队”都严重缺员,不仅士兵不满编,基层军官也是十分缺乏。在兵员不足的情况下,台当局防务支出却还在大幅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当局计划向美国采购更多的军事装备。
台“防务部门”预算案显示,台军取消了向美国采购40门“M109A6”自走炮的计划,转而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向美国采购18套“M142海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统。
由此,台军将总计向美国采购29套“海马斯”火箭炮,其中包括配套的864枚高精度导弹。
除此以外,台“防务部门”还确认将新增对美国“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系统的采购。
而在前两天,美国传出消息,称美国总统拜登正要求国会批准对台出售约11亿美元武器的军售计划,其中包括了60枚“鱼叉”反舰导弹和大约100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另外在美国对台销售的武器清单中,还包括台当局先前采购的250枚“毒刺”地对空导弹。
从这些订单中我们不难发现,台当局近期向美国采购的武器大多为导弹和火箭炮,而这些正是台当局一直叫嚣的对解放军发展“不对称”战斗力的关键武器。
需要知道的是,“毒刺”地对空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等都是在乌克兰战场上大显身手的武器,一度给俄军造成不小的损失。
而“鱼叉”反舰导弹的威力则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见识过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正是被阿军的“鱼叉”反舰艇导弹所击沉的。
不过鉴于美国不断拖延对台武器交付的日期,台军真正能装备上这些武器的时间短则需要几年,长则预计要等到2030年之后。
当然,如果解放军真的要“武力收台”,台军即便成功装备武器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这里面有至少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因为在导弹和火箭炮方面,大陆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我们的“卫士-2D”火箭炮具有射程远、反应快、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其射程约400km,足以覆盖台岛全境。而且“卫士-2D”火箭炮已出口多个国家,得到了实战的检验。
台军若敢和解放军为敌,在一开始就会遭遇解放军铺天盖地的火箭弹“洗地”,而台军采购的“海马斯”火箭炮的射程远不及解放军,届时台军的导弹和火箭炮系统一旦暴露位置,将难逃被摧毁的命运。
更何况,“毒刺”、“标枪”和“海马斯”之所以能在乌克兰战场上大显身手,是因为俄乌冲突已经变成了持久战,乌军有充足的反应部署时间来对俄军装备造成袭击。
但一旦两岸“和统窗口”关闭,解放军必定会按照首战即终战的标准行动,根本不会给台军留下任何反应的时间。
而且,“毒刺”、“标枪”等导弹是在城市巷战中才创造出了最大的战果,乌军有巷战的勇气,台军却不一定有。
其次,台当局对两岸在军事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心知肚明,连国民党都明确表示,台防务预算不可能一直无止境地增加下去,台军更无法和解放军展开军事竞赛。
尤其是台军一直存在着训练不足、士气低下、内部腐败等严重影响战斗力的问题,民进党当局仅仅想依靠升级武器装备来缩小两岸军力差距,完全是不现实的。
其实懂得都懂,民进党疯狂采购美国军火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在向美国交“保护费”的同时安抚岛内民众,向他们展示自己所谓的强硬态度和实力。不过这些花架子,在解放军面前真的是不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