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过年好,今天初八了,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我们的科技年轮也要继续更新啦~本周五呢,小天哥就来跟大家聊聊显卡历史上的“短命卡”——那些未曾被发布,或者发布后并未进行量产的显卡们。
▌HD2900XTX
高频高位宽GDDR4策略的牺牲品
我们第一块要聊到的,就是ATI的HD2900XTX。2007年5月,HD2900XT发布,却打出了$399的价格——这明显不是对位高高在上的8800Ultra($829),甚至比8800GTX($499)还低、仅仅与8800GTS打对位。问题在于,8800GTS可是老黄一刀下去阉割出来的产物,而HD2900XT已经代表了ATI R600核心的完整规格,这让当时的玩家们为ATI捏了一把冷汗:HD2900XTX,能肩负起挑战8800GTX/Ultra的重任吗?

然而,玩家们左等右等,没有等来HD2900XTX,却等来了HD2900XT 1GB GDDR4版——没错,真正的HD2900XTX,生产到ES版时,被永远留在了工厂里。(也有说有部分产品流入评测媒体手里的、也有说北京奥运会投影用的电脑用了这张显卡的,但都无从证实就是了)
由于R600的核心频率在超过750MHz后功耗上升堪称恐怖,所以800MHz的XTX被官方放弃。特别是512bit的显存控制器,复杂的布线对于这颗核心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之GDDR4显存延迟高、功耗大等缺点,HD2900XTX最终仅仅泄露出寥寥数十张工程版样卡。而HD2900XT 1GD4却阴差阳错,挑起了“首块1G显存显卡”这个本该属于HD2900XTX的称号。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一代卡皇,如今只剩传说。
▌影驰GTX470+GT240
给你们看看就好
在讲这张卡之前,我们要先说一下这张卡出现的“动机”。大家大多以为,这张显卡就是影驰做出来,为了显示自己的研发实力——“看,我们能做这种卡,牛逼不?”然而,这张卡的出现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怼”另一张卡——EVGA GTX275 CO-OP。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张“奇怪”的GTX275:

这是一张由EVGA在GTX200时代打造的,由右边的GTX275与左边的GTS250共同组成——目的很简单,让GTS250充当PhysX的计算卡,用于给GTX275作物理加速,从而使得GTX275可以全身心投入3D游戏的模型渲染中,给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可惜由于采用了双芯策略,使得GTX275的频率和GTS250的规格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阉割”。
影驰看的心痒痒,于是在GTX400时代,就也仿照EVGA搞出了一个GTX470+GT240:

这回影驰学聪明了,由于PhysX并不需要太强力的核心,因此我用GT240,比你GTS250还省电;这就使得我的GTX470可以满血,甚至超公版频率运行。然而,这张显卡就像一开头所说的,它的主要使命还是为了“炫技”,因此影驰也就仅仅让其出现在ComputeX的展台上,并未真正量产。
▌R9 285X
被老黄打的找不着北
接下来这张卡,大家可能在之前的科技年轮中已经有所耳闻了——没错,就是在《聊聊AMD GCN显卡架构史(下)》(戳我传送)里面,提到的R9 285X。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上期科技年轮里找到GCN3.0架构的详解,这里我们只提一下这张卡的悲惨命运。

2014年下半年,由于AMD把精力都放在了Fiji核心及与之相配的HBM显存上,无暇应对NVIDIA即将发布的GTX980 / 970,仅仅推出阉割后的Tonga PRO核心——R9 285来匆忙应战。然而,就在玩家们热切期盼完整版Tonga XT核心的R9 285X时,AMD却宣判了它的死刑。384bit显存控制器带来的高功耗、高成本,使得R9 285X面对GTX970毫无还手之力,因此便像当年的HD2900XTX一样,被永远的以ES版工程样品留在了工厂里。

从GPU-Z图中可以看出,R9 285X拥有完整的2048SP以及384bit显存控制器,与HD7970如出一辙。虽然在两年以后的2016年,它以神秘的“复活卡”身份从工厂中流出,出现在了小天哥的手上,但也仅是寥寥数十片。而此时市场上RX470 / 480正混的风生水起,R9 285X这张HD7970的正统继承者只能黯然离场。
▌影驰双芯GTX460 HOF / 双芯GTX470 Dual
时间回退到2010年,又是影驰这个“不甘寂寞”的公司。GTX480上市,性能虽然强大,功耗却也堪比核弹——这导致双芯的GTX480直接流产,根本做不出来:太热了。影驰就开始想歪(xuan)门(ji)道了,GTX480双芯不行,我用GTX470呢?于是,双芯GTX470 Dual就这么出现了——

然而,GF100核心过高的功耗,连影驰都掉以轻心了——这张卡虽然在2010年的ComputeX上展出,玩家们却迟迟等不来它量产的消息。没错,它与双芯GTX480一样,被散热这个问题彻底打败。影驰甚至尝试了三槽三风扇散热,都无法压制住两颗GF100核心的巨大发热量——就这样,影驰的GTX470 Dual只留在了PCB打板阶段,我们最终也没能见到它穿上散热器的样子。
(话说回来,不知当年的影驰看到R9 295X这种“风冷不行水冷来凑”的公版卡时,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滋味……)
▼

虽然GTX470 Dual流产了,但紧接着老黄的GTX460发布了。影驰又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就在半年后的2011年,说来也是巧合,影驰选择与EVGA在同一天“搞个大新闻”——2011年3月11日上午,影驰曝光了它的双芯GTX460 HOF,下午EVGA就发布了EVGA GTX460 2Win……可以说是继GTX275 CO-OP之后的又一次“针锋相对了”。

可以看到,由于GF104核心不那么“方方正正”,影驰选择将其竖起,以缩短整张卡的长度;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越肩式PCB的设计——长度不够,高度来凑嘛!在GTX480 / 470功耗太大,无法做成双芯之时,EVGA与影驰的双芯GTX460可谓是帮NVIDIA守住了最后的一道防线。然而由于EVGA与NVIDIA有着种种PY交易,加之影驰慢了EVGA一步,别人卡都发布了它还处在曝光阶段,导致影驰这张显卡又成为了炫技的作品——只是曝光,而非量产。
▌华硕EAH3850 Trinity
只满足双芯?算什么男人!
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回拨两年。2008年,9800GX2和HD3870X2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华硕却已经不满足于双芯卡,开始向着“N芯卡”的脑洞进发(在此暂不表Voodoo系列)。然而,全球板卡第一大厂毕竟不是盖的,2008年5月,华硕就推出了第一块“三芯显卡”——EAH3850 Trinity。

把这款手工打造的全球独一显卡称为“HD3850X3”并不为过,从该卡的外观我们已经能够看出它非同寻常,并不是传统的将GPU焊接在PCB上,而是通过三个笔记本的MXM显卡模块连接了三颗RV670核心。其中一侧安放了两颗,另一侧只有一颗。并且,所使用的核心也是移动版的RV670核心——由于低电压的功劳其相对桌面版功耗控制更佳,可是频率也受到一定限制,所以移动版GPU的默认频率比较保守,该卡核心默认668MHz,与公版HD3850核心频率一样,大幅低于HD3870X2。

每个MXM模块都连接了两条热管,然后最终接驳在Thermaltake 5.25寸水冷模块上,仅PCB的长度就相当于全尺寸ATX主板。再加上水箱、冷排、风扇等一套复杂的散热模块,可想而知这块显卡必然没有可能进行量产一说。甚至华硕都没有专门为其开发优化的驱动,送测媒体时都直接使用催化剂打开三卡CrossfireX就算完事。相比因散热问题而搁浅的影驰GTX470 Dual,华硕这张前辈可谓是造化钟神秀了。

好了,本期的科技年轮就到这里了,小伙伴们如果还知道其他半路夭折的显卡,欢迎在下方留言呦~下一期的科技年轮我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真正的“神卡”。
▼
戳图片传送至往期精彩



喜欢我们的推送别忘了点一个顶
向亲朋好友推荐一下我们的文章
或者赞赏一下
我们下期再见啦!
